财经漫谈:只有让股票涨起来,才有利于助推提振消费需求

从波来看商业 2025-03-28 04:06:57

《财经漫谈:只有让股票涨起来,才有利于助推提振消费需求》

当新能源汽车龙头股价年内下跌40%时,其门店客流量锐减30%;当消费电子板块市值蒸发万亿规模,相关企业招聘岗位缩减25%。这些现象揭示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经济规律:资本市场并非孤立存在的虚拟经济,而是与居民消费行为深度绑定的价值中枢。提振消费需求不能止步于发放消费券等短期刺激,唯有推动股票市场价值重估,才能激活1.6亿股民背后的消费潜力,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一、财富效应对消费决策的决定性作用

美联储研究显示,标普500指数每上涨10%,美国家庭消费支出将增加2.8%。2020年美股熔断前,美国居民股票资产占净资产比重达47%,股市上涨直接带动汽车、奢侈品等大额消费增长15%。反观A股市场,2015年股灾期间,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10.1%骤降至-1.8%。这种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在数字时代更为显著:90后投资者占比突破34%,其证券账户资产变动直接影响旅游、教育等新兴消费支出。

中产阶层财富缩水正在制造消费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当私募产品跌破清盘线,深圳万象城LV专柜出现退订潮;当公募基金规模缩水万亿,海南免税店单日销售额环比下降28%。这些数据印证了行为金融学的"损失厌恶"理论——投资者亏损1万元带来的痛苦,需要盈利2万元才能弥补。只有当资本市场形成持续赚钱效应,才能释放被压抑的消费动能。

二、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正向循环

上市公司市值增长本质上是市场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定价。宁德时代市值突破万亿时,其研发投入强度从4.3%跃升至7.8%,带动动力电池产业链技术升级。贵州茅台股价攀升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仅仁怀市就新增就业岗位5.2万个。这些案例证明,资本市场估值提升能够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聚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创造真实价值。

注册制改革正在重塑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2023年科创板IPO募资额中,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占比达68%,较传统行业高出42个百分点。这些高成长性企业上市后平均市值增长3.2倍,不仅创造了数十万个直接就业岗位,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当资本市场成为创新策源地,就能形成"企业盈利改善-股价上涨-融资能力增强"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传导桥梁

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当前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不足12%,远低于美国家庭的42%。通过完善年金制度、扩大QDII额度等措施,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既能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又能将投资收益转化为消费能力。日本经验表明,当家庭股票配置超过总资产的30%,耐用消费品支出将保持7%以上的年增长率。

金融创新产品可以打通财富增值与消费升级的通道。美国401k计划允许养老金账户直接抵扣消费信贷,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支持医疗、教育等专项消费提取。我国可探索发行消费型REITs,将商业地产租金收益与消费场景挂钩,让投资者既能分享资产增值收益,又能获得消费折扣。这种"投资-消费"联结机制能有效激活市场需求。

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关口,提振消费需求需要跳出传统政策框架。当资本市场形成持续向上的价值曲线,1.6亿股民的财富增长将转化为餐饮、文旅、教育等领域的消费升级;当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本赋能,就能创造更多高附加值就业岗位;当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提升到合理水平,预防性储蓄自然转化为发展型消费。这场由资本市场驱动的消费革命,终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附记:一直在琢磨,提振消费需要打组合拳,首先要让股票涨起来,让股民能赚钱,否则都是瞎子撵小偷。朴实的典故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时候,并不是专家比老百姓强,而是平民百姓敢于说真话善于直言。股市不只是“晴雨表”,也是经济“指南针”,股民能在股市里有固定收益,自然大大方方、潇潇洒洒消费起来……)

0 阅读:7

从波来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