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树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主人公安迪,年纪轻轻含冤入狱,从银行家沦为阶下囚。
可是安迪却不曾喊过冤、叫过苦,脸上总是云淡风轻,在一次次的申请保释无果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状,渐渐适应了监狱里糟糕的环境。
既然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只能适应环境,并因为自己适应环境,而让自己变的更好,因为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安迪和狱警攀上了关系,从而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得到了很多特权。
因为适应环境,他发现了改善自身处境的机会。
他可以在监狱中读书,以及帮助监狱长运作理财产品,从容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
他在痛苦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并继续发挥着自己的特长,让无聊的生活,变的越来越有趣。
这只能说,一个人的痛苦,往往源于未找到自己,以及自己面对生活的心态是什么。
我深以为然,哪怕你每天的生活很忙碌,可是你做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的本愿,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所以每一天都会变得煎熬无比。
纵观古今,确实如此。
如果你选择了为别人而活,那你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棋子,满足的都是既得利益者的期望。
你想当棋手,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自己想法,以及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很多时候,你越是急于求成,越会因心浮气躁而一事无成。
一个好的棋手,最大的特点就是耐心,每一步都不要出大错,就有极大的可能性赢掉对手。
《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说过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懂得利用时间的话,即使每次只有一点点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能做出多少事情。”
做任何事情都是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刚开始的努力,你不会有任何的感觉,甚至觉得你的努力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刚开始发生改变的时候,才会变化越来越大。
这一点和减肥很像。
前三个月的每天坚持,看不到太大的变化,可是如果你真的能每天坚持锻炼一年,晚上还能坚持不吃晚饭,很难有瘦不下来的。
软弱胆怯的人,做事没有耐心,也就无法专注的做事。
总是心浮气躁的人,到死都一无所成,最终只会被湮没在历史中。
那些名留青史的人物,无一不是内心彪悍,行事果决,做事专注、有耐心、又认真的狠人。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一直是朱元璋的名言。
在那个时代他好像没有退路,如果不造反当皇帝,那就只能当和尚继续放牛。
所以他把那些,鼓动他放弃当皇帝的人,都杀了。
很多人做事畏手畏脚,左右摇摆,把时间都浪费在空想上面,就是因为惧怕失败,或者觉得自己还有退路。
只不过人在绝境的时候,往往就会激发出很大的力量。
成事者,往往也只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恐惧,就像朱元璋这种,不前进就是死,就是继续过赤贫的生活。
另外一种,就是那些一直在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就像巴菲特一样。
他的名言是,先给自己捏一个雪球,(专业)然后在给自己的雪球找一个足够长的坡(专业的发展前景),之后就认真的滚雪球就好了。
这种理论,叫做匠人,手艺人。
手艺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没有吃不饱饭的烦恼的。
匠人的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每天正在做的事情,当成无聊的事情,而是当成一件自己擅长的游戏在做。
这样不仅自己,每天做着快乐,还可以极大的成就,自己的生命价值,
人就是这样,越是早一点知道,自己该走的道路,越能坚持的人,越容易发展的越好。
如果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你只能是成为一只到处乱撞的“苍蝇”,最后要么躺平,要么撞死。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你是在为了自己短暂的人生去生活,所以坚持的去做你自己,以及追求你想要过的生活吧!
当你知道自己是靠,自己的本事生活的人,你的生活完全可以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