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解读了一项针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个体患者数据荟萃分析,深入探讨了侵入性治疗与保守治疗策略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并对改善老年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其管理策略的优化始终是医学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诊治更是充满挑战。这部分患者往往因为年龄、合并症及出血风险等因素,未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尽管现有的国际治疗指南推荐对高风险NSTEACS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和必要时的血运重建,但针对老年患者的证据基础相对薄弱,临床实践中对于是否采取侵入性治疗策略存在较大争议。
2024年4月,《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nvasive v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older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的文章,为老年NSTEACS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个体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旨在评估常规侵入性与保守治疗策略在老年NSTEACS患者中的疗效差异。研究纳入了六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479名参与者,其中736名被分配到侵入性管理组,743名被分配到保守管理组。侵入性管理包括在72小时内进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而保守管理则仅包括根据临床指征进行的药物治疗和选择性冠脉造影。
研究结果侵入性与保守治疗的总体比较本研究的核心发现在于对老年NSTEACS患者采取侵入性治疗策略与保守治疗策略的比较。在1年的随访期间,侵入性管理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发生率为24.5%,而保守管理组为28.9%。尽管侵入性治疗组的结果较好,但这一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 0.87,95% CI 0.63–1.22;P = 0.43),提示在总体人群中,侵入性治疗策略并没有显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
然而,当单独考虑心肌梗死这一终点时,侵入性治疗组的优势变得显著。侵入性管理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2.2%,显著低于保守管理组的19.1%(HR 0.62,95% CI 0.44–0.87;P = 0.006)。这一结果表明,侵入性治疗策略在预防心肌梗死方面具有明确的益处,对于减少老年患者的心脏事件具有重要价值。
紧急血运重建需求的减少另一个显著的发现是侵入性治疗策略减少了紧急血运重建的需求。在侵入性管理组中,需要紧急血运重建的患者比例为6.7%,远低于保守管理组的13.3%(HR 0.41,95% CI 0.18–0.95;P = 0.037)。这表明侵入性治疗策略不仅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还能降低因NSTEACS导致的紧急医疗需求,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尽管侵入性治疗策略在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方面显示出优势,但在全因死亡率方面并未观察到显著差异(HR 1.03,95% CI 0.69–1.53;P = 0.90)。这可能与研究的短期随访时间有关,也提示我们对于侵入性治疗在改善老年NSTEACS患者生存率方面的长期效益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相较于以往的研究,本文的独特价值在于其采用了个体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统计效能,并且涵盖了老年NSTEACS患者的广泛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状态、既往PCI史以及肌钙蛋白水平等,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证据。此外,研究结果强调了在老年人群中,侵入性治疗策略在减少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需求方面的潜在益处,为老年NSTEACS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参考文献:
Kotanidis CP, Mills GB, Bendz B, et al. Invasive vs.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older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 Eur Heart J. 2024 Apr 10:ehae151. doi: 10.1093/eurheartj/ehae151.
编辑:连翘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