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席上的怪象:当流量骑脸输出时,谁还记得什么是专业?》
这年头选秀节目越来越邪乎了——出道三个月的新人坐着点评三十年歌坛老将,抖音神曲创作者教音乐学院教授写歌,连演了二十年面瘫的演员都敢在演技综艺里教人"眼神要有层次感"。
最近《天赐的声音》又整了个大活:90年代红透半边天的周传雄在台上卖力演唱,台下坐着的评委席里赫然出现了孟美岐那张扑克脸。

更离谱的是,当老前辈唱完代表作《黄昏》,这位靠女团舞出圈的后辈全程翘着二郎腿嗑瓜子,硬是憋不出半句专业点评。

其实这种"青铜指导王者"的戏码早不是头回见了。

前些年某档音乐节目里,萨顶顶刚飙完《左手指月》的海豚音,号称乐评人的丁太升张口就是"表情僵硬、妆容浮夸",把人家专业歌手当场说哭。

更搞笑的是这位"毒舌评委"自己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点评全靠人身攻击撑场面。

现在连选秀出道的爱豆都敢坐导师席,难怪网友吐槽:以前是选手比实力,现在是评委比谁脸皮厚。

要说这些流量评委的底气,多半是平台给的勇气。

某档说唱节目制作人私下透露:"现在招商全靠导师名单,品牌方看见有当红炸子鸡就砸钱。

"这话不假,看看《明日之子》当年请华晨宇当导师,虽然被扒出连基础乐理都搞错,但节目播放量直接破纪录。

资本眼里,专业素养算个球?能带来热搜才是王道。

就像去年某演技综艺,章子怡对着科班出身的演员大谈"信念感",结果自己示范的哭戏被做成表情包全网疯传。

不过观众也不是傻子。

王源在某档音综里坦言没听过江美琪的歌,弹幕瞬间被"你妈没教过你尊重前辈?"刷屏;孟美岐粉丝十天狂掉700万,充分说明流量反噬起来有多狠。

最讽刺的是刘德华早说过不敢当导师,可某些出道两三年的小年轻倒敢在节目里对天王级歌手指手画脚。

难怪有网友说:现在的评委席就像菜市场,会吆喝的就能占摊位,管你卖的是不是注水肉。

这种乱象背后藏着行业的恶性循环。

平台要数据,经纪公司要曝光,艺人要维持热度,三方默契地把评委席当成镀金圣地。

某选秀导演直言:"现在做节目就像开流水线,导师负责制造话题,选手负责当背景板。

"还记得前些年《中国好声音》导师转身看实力的仪式感吗?现在早变成了"看人下菜碟"——有流量的选手唱跑调都能晋级,没话题的实力派反而要听小年轻评委扯什么"舞台表现力"。

要说整治这乱象,光靠网友骂街显然不够。

韩国歌谣界有个不成文规定:出道不满五年没资格当评委,这规矩咱们能不能学学?或者像日本综艺那样,要求导师必须出示专业资质证书。

再不济学学《歌手》搞专家评审团,总比让外行指导内行强。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某些平台怕是舍不得这黑红流量,毕竟有争议才有点击量。

各位看官觉得这事儿该怎么破?是时候搞个"评委资格证考试",还是直接取消流量明星当导师的资格?又或者咱们观众用脚投票,让这些水货节目自然凉透?不妨在评论区唠两句。

灵魂一问:当专业给流量让道成为常态,我们还能期待看见真正的艺术家吗?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