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民地里挖出4张“人脸”,砸掉卖废品,竟是超级国宝,回收站里差点被融成铜水

南兮的人文游记 2024-09-14 18:06:10

假如你在开荒的时候,突然从地里刨出这么一张人脸,你会不会害怕?

(大禾人面纹方鼎|局部|拍摄于湖南博物院)

这是一张来自3000多年前的脸。方脸,宽唇,大鼻头,宽额头,眉毛长且弯,仔细看还有法令纹和立体的颧骨,这样的脸有4张分布于四周。

别看它看起来平平无奇,确是实打实的超级国宝,在我国出土的上万件青铜器中,它是唯一一件以人面纹为饰的青铜鼎,属于永久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也是湖南博物院镇院之宝。

它曾作为商朝时期祭祀的神器,也曾深埋地下数千年,它被发现时被砸碎卖到废品站,也曾差点就被融化成铜水,它的背后有着一段神秘又坎坷的传奇故事。

你好哇!我是南兮。我们今天接着更新湖南博物院的文物系列,今天要讲的这件国宝,叫“大禾人面纹方鼎”,也叫“大禾方鼎”,因鼎内有两字铭文“大禾”,故得此名。

这件文物最奇特的地方在于“长了脸”。古代的青铜器多是以兽面为主体纹饰,而这个方鼎以人面为饰,人面周围有云雷纹,前额有角,下巴两侧有爪,这种纹饰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鼎”最初是用于烹饪的器具,直到今天,潮汕地区很多地方仍然把“锅”叫“鼎”。商周之后,青铜鼎称为重要的祭祀礼器,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问鼎中原”等词语都体现了鼎在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在考古学中,能够出土青铜鼎地方,以前高低也是个诸侯国。大禾方鼎出土的地方在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现在已经叫“炭河里遗址”了。“炭河里遗址”曾是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同样在这个地方出土的,还有“全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拍摄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过,在1959年宁乡县农民把大禾方鼎挖出来的时候,可还没有什么炭河里遗址。有一天,当地的一位农民在开荒种地时,一锄头下去锄头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反弹了下,于是把它刨了出来。

农民没见过这东西,更没有意识到这是件文物。当时正值全国大炼钢运动,到处都是回收废铜废铁的。于是他大锄头一挥,把这方鼎砸成了十几块碎片,买到了废品站。

这些碎铜片很快被分类集中到了废铜仓库,等待着被扔到熔炉里。就在这节骨眼上,湖南博物馆派驻到废铜仓库拣选文物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其中的一块碎片,他立马意识到这可能是件文物,于是紧急去追踪其他碎片,再晚一步,这些铜碎片就要化为一滩铜水了。

这些碎片被拿到湖南博物馆后,请了当地的文物修复大师张欣如帮忙修复,张欣如曾经成功修复过被日军炸成了20多块碎片的四羊方尊,请他修复再合适不过了。

经过了一番研究与拼接后,大禾方鼎的面目终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遗憾的是,还是缺了一条腿和底部的碎片,所以当时做了一个仿制的假腿暂时安装上。

博物馆的人们并没有放弃继续追踪碎片。1960年,大禾人面方鼎缺失的那条腿的碎片在株洲市冶炼厂的废铜堆中被发现,终于合体回归,这当中的偶然性真的是达到了天方夜谭的程度。

我们现在去湖南博物院看这大禾方鼎,完全看不出它曾经碎成十几块又重新修复好的样子。

这件神秘人秘的人脸究竟是谁?是男是女?是人还是神?

关于这个,目前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伏羲、黄帝、神农、也有说是蚩尤、祝融,还有说是大禾国的女王。

说是黄帝的,依据是古代文献中黄帝被描述为具有四张面孔,能够同时面向四方,大禾人面纹方鼎上的四张人脸纹饰,可能是对这一传说的具体体现。

说是蚩尤的,是因为人面两侧有纹饰,头上有角,这一形象又和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相似。宁乡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喻立新认为黄材镇很可能就是蚩尤和蚩尤部落的发祥地,这是古人对于神明和祖先的祭祀崇拜。

另一种说法是这张脸是神农,鼎内的铭文“大禾”,禾象征农业,古代又有用方鼎盛谷物祭祀农神的习俗,这个鼎是为了祈求农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这一观点的,这里是湖南宁乡,也许3000多年的古人,也和我们的袁爷爷一样,也有着“禾下乘凉梦”。

还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这是“大禾”方国一个地位极高的女性的脸。

这一观点是青铜器研究专家刘森淼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宁乡黄材曾是殷商王朝的一个方国,叫“大禾方国”。方鼎上的人脸嘴唇丰厚,没有胡须,两边的纹饰是耳垂下的坠饰,是一个女性形象。人面方鼎上的女人面或许就在告诉我们,大禾方国是女权的天下,统治者是一位女王。

无论这张脸到底是谁,毫无争议的是,这是一件祭祀时的重要礼器。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件国宝坎坷的身世以及迷雾重重的人脸猜想,给这件文物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