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适可而止是幸福的

问安悟者 2024-02-10 22:17:10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大道通常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无名状态。虽然它很微小、朴素,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使它臣服。

这里的“朴”,指的是本色、自然、无为,代表着无欲的状态。

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没有欲望,天下就没有什么能够摆布他,也就是我们说的无欲则刚。

我们所说的无欲,绝不是什么都不要,更多的是指不过分苛求。

房子,多大算大呢?够住就好;车子,能开就行;钱,够用也就可以了。

不去与人攀比,从自身实际出发,我们的生活就会过得很从容。

这句话也是在告诫我们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理。

不正是因为有欲望,才会被人挟制吗?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凡是这些领袖,如果能够守住朴,即无欲、无私、无我、无为,万物将自然归顺于他。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润泽万物的甘露,民众没有谁去命令它,它却能自然分布均匀。

“自宾”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观念。

所谓自宾,就是把自己当客人。

我们去到别人家里做客,都会规规矩矩,不肆意妄为。

所谓万物将自宾,就是说,万物归顺、大家都井然有序的去生活。

而反观我们现在呢,一个团队的领导,提拔、重用自己身边的人,搞小圈子、团团伙伙,他们本身就没有做到无私无我,又怎么能要求下属顺从无二心呢?

所以,对于一个团队的领导而言,是要时刻保持公正,一切从团队的利益出发,大家自然会顺从。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制定名称,名称既然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招致危险。

这句话就是说,朴散为器之后,它就有了自己的作用,就会有自己的名字,而有了名字,就会有竞争。存在竞争,就会有恶性竞争,我们要知道适可而止的重要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目前国际上的各种体育赛事吧。这些赛事,最初的意义是鼓励大家多运动,强身健体。

而我们一旦给这些赛事加上名次,赋予了冠军、亚军、季军的称号,就会存在各类恶性竞争。

有作弊的,有买通裁判的,有打兴奋剂的,有踢假球的等等。

再比如,年轻人和领导一起打球,一定要让领导多进球嘛,也就是我们说的商务局。

自古最难的事情,就是和皇帝下棋,不能赢,也不能输太多。

赢得一个胜利的头衔重要吗?一点也不重要。适可而止最重要。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对天下的作用,就像川谷对江海作用一样。

川谷对江海是什么作用呢?河川从山谷里面慢慢汇聚,最终成为大江大河。

道对天下的作用亦是如此。天下的一切,都是在道的演化之下逐渐形成。

在这一章中,老子提到了侯王若能守之,其实还是在告诉我们,内在修道的重要性。

内在修道才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住的事情。

所谓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现在我们对于修道,对于提升自己的品德,似乎并不太关心,眼睛都在看着外面的东西。

总是关注别人太多,提升自己太少。对此,真是值得我们反思啊。

0 阅读:11

问安悟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