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8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第493-230号决议,苏联军队正式列装T-55坦克,这是T-54坦克的改进型号。大多数作者认为T-55的出现是由于在T-54设计中引入了抗核防护系统。关于这款坦克诞生的前因以及核竞赛对研发过程的影响,我们将在本文中详述。
T-54坦克在演习中的照片。
现在让我们回到过去。1946年4月29日晚,刚刚被任命为乌拉尔坦克厂183号厂(以斯大林命名)的厂长谢苗·斯卡奇科夫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是慈父亲自打来的电话。
他祝贺坦克制造团队完成了新型中型坦克T-54的批量生产文件的批准工作。此时,T-54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型坦克。
慈父说:“这将是第二个T-34。”
核竞赛的高潮1958年5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第8小组会议记录,该会议讨论了坦克的抗核防护问题。这在苏联研发核弹之前。
整整3年4个月后,苏联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草原上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RDS-1)的实验。
当时,光辐射和辐射对军事装备的影响尚未为专家们所知。在随后的核武器实验中,各种类型的军事装备被放置在靶场上用于测试。坦克中包括了过时的T-34、IS-2和IS-3型坦克,以及当时最新的T-54和T-10坦克。
总体上,坦克在面对新型武器的破坏性因素时表现出最强的抗性。在爆心附近,冲击波能摧毁所有装备,但在700米半径外的坦克依然完好。电磁脉冲可能会损坏电子设备,但柴油发动机和炮塔仍能正常工作。此外,坦克的装甲也能够保护乘员免受穿透性辐射的伤害。
A. A. 莫罗佐夫,苏联工程师、设计师,工程师少将。
基于这些数据,需要对现有坦克的结构进行常规改进。应消除现有装备中在未考虑核战条件下作战的设计缺陷。苏联国防部在处理了实地测试结果后,明确提出了要求:坦克内的超压在外部压力升高时不得超过0.3个大气压;密封系统在受到伽马辐射影响时,必须在0.3秒内启动。
为T-54设计抗核防护系统(ПАЗ)的任务交由由A. A. 莫罗佐夫领导的哈尔科夫设计局完成。
设计局的秘密:“主题3”只有位于下塔吉尔第183工厂的设计局520有权对T-54中型坦克的量产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因为该工厂是这款坦克的主要生产单位。然而,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大量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员工返回哈尔科夫第75工厂的设计局60,该设计局在人员构成上大幅削弱。183工厂的总设计师A.A.莫罗佐夫也转移到了那里。
PAZ系统的组件和机制布局图
实际上,当时的设计局520只负责T-54的量产工作,即仅负责具体车辆的量产监督。设计局的能力非常有限。183工厂的总设计师职位长期空缺,最终在1953年初选择了31岁的装甲兵学院毕业生列昂尼德·卡尔采夫担任总设计师。他不仅负责设计工作,还担任党的组织者。
哈尔科夫设计局60是当时中型坦克领域的领先设计局,拥有更多的资源,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物质技术基础。鉴于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1955年PAZ系统的开发任务自然交给了哈尔科夫设计局。
在设计局60中,PAZ项目被命名为“主题3”。战术技术要求包括:
• 对车体和炮塔进行密封,以保护乘员和组件免受爆炸波的影响,压强为3.5-4公斤/平方厘米;
• 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气口和通风口上安装可关闭的百叶窗(驾驶员控制百叶窗的操作);
• 在战斗室和驾驶室内引入可以短时间(最多30分钟)产生0.001至0.0015公斤/平方厘米的正压系统;
• 对进入战斗室和驾驶室的空气进行粉尘过滤,清洁系数为0.99,空气含尘量为2.5克/立方米;
• 开发能承受2.9-3.6公斤/平方厘米气压的炮塔锁止装置,以应对气压冲击。
车里雅宾斯克电机厂的设计部门负责PAZ项目的仪表模块开发。
STP-2“旋风”稳定器的总体布局
适用于T-54A坦克的PAZ系统技术方案于1956年7月制定并批准。该方案重新设计了量产坦克的某些部件和组件,以提高其密封性,并考虑了新设备和执行机构的布局。根据工作进度表,1957年对一辆量产的T-54A坦克进行了PAZ系统的改装,以进行跨部门测试。这些测试取得了成功,但仍有一些改进建议。因此,文件的修订工作一直持续到1958年初。之后,设计文件包被交给下塔吉尔工厂。
一些资料声称PAZ系统的文件早在1956年或1959年下半年从哈尔科夫转移到了下塔吉尔。然而,文件明确指出传送时间是1958年。当时还发现,这些文件已经过时了!这些文件是为T-54A坦克的PAZ系统设计的,但当时已经开始了更先进的T-54B的量产。尽管T-54B外观与前代相似,但其内部结构有了显著的变化。
从原型到量产:T-55的出现早在1957年夏天,开发了两款非常相似的车辆,它们是T-54B的进一步改进版。第一款被命名为“137G2M项目”或T-54BM,第二款为“155项目”。
坦克内部弹药存放布局
燃料箱货架(左右)
它们的区别在于:T-54BM继续使用两轴稳定器“旋风”,而“155项目”则配备了新型“暴风雪”稳定器。T-54BM配备了14.5毫米的KPV重机枪作为防空武器,而“155项目”则没有安装防空机枪。除此之外,这两款坦克几乎完全相同。
这两款坦克都采用了所谓的“燃料箱货架”(或称“湿存放”)。因此,它们的弹药储量从量产的T-54的34发增加到43发,而装甲油箱的容量也从532升增加到680升。虽然在前部安装油箱——靠近前装甲板下方——引发了火灾或爆炸的担忧,但实弹测试表明,当累积弹药击中油箱时,柴油只是泄漏出来,而油箱反而保护了乘员免受二次碎片的伤害。结果,坦克的续航能力提高了40%。
两辆T-54BM坦克从1957年11月至1958年1月进行了测试。两辆“155项目”坦克则于1958年冬春季在NIIBT试验场接受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决定装备“155项目”坦克,但经过了一些修改:取消了防空机枪,继续使用原来的“旋风”稳定器,因为新型“暴风雪”仍需进一步改进。
1958年6月,第一批T-55量产坦克在下塔吉尔工厂下线。这些坦克在外观上与T-54B相似,但配备了新的发动机和更大的弹药储备,最终实现了T-55的量产。
1958年6月,首批量产的T-55坦克在下塔吉尔工厂下线,这些坦克的炮塔实际上是之前为T-54B生产而准备的。可以注意到,T-55和T-54B的右舱门基础是相同的,但T-55缺少高射机枪的安装。此外,在1959年4月之前,T-55上的“月亮-2”探照灯仍像T-54B一样直接安装在炮罩上。后来将其改为摆动式结构是为了改进由于引入了防原子保护系统(ПАЗ)而需要的炮罩密封性能。
同时,关于T-55和T-54(从1951年开始的型号)炮塔不对称的问题也常被讨论。坦克炮的轴线向坦克中心线右移了50毫米,同时炮塔的左侧较为宽大,这是为了在左侧为瞄准手腾出空间。炮塔内部布局非常紧凑,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可以说,外部的装甲外壳就像一副精美的羊皮手套一样紧紧包裹住了内部结构。
坦克的发动机为V-55型,结构上采用了纵向-横向的剖面布局。
至于PAZ(ПАЗ)系统,哈尔科夫的设计文件不得不根据T-55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因为T-55的内部布局与T-54A有明显差异。T-55的防原子保护系统测试直到1958年底才完成。需要提醒的是,T-55于1958年5月正式列装,6月开始生产。
PAZ(ПАЗ)系统在1959年4月正式应用于T-55。因此,虽然很多观点认为防原子保护系统的引入对T-55的外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实际上它并不是决定性因素。T-55的外观是多个新设计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增大的弹药储备和全新的动力装置。
一丝不快的瑕疵如同所有新项目一样,T-55坦克的设计也难免出现一些遗憾的错误和问题,特别是在新油箱方面。坦克的总设计师列昂尼德·卡尔采夫回忆道:
“有一次——我已经不记得是为了什么——我被紧急召回莫斯科。回来后有人向我报告,当首辆T-55坦克从生产线上下来时,发现无法向中间油箱注入燃料,因为坦克顶部的加油口和油箱加油孔之间错位了57毫米。经过调查,发现这是因为在将实验批次的图纸转化为量产版本时,设计师A.S.塞里科娃犯了一个错误。”
早期的一辆T-55。可能位于白俄罗斯军区。从拖车绳的状态(还包裹着油纸)和木制运输楔块的存在可以判断,这辆坦克刚刚从工厂运到。配备了标准的油桶和探照灯“月亮”直接安装在炮罩上,这可以推断出这辆坦克大概是在1959年3月或4月生产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辆坦克的炮塔后部装有一个篮子,这在其他照片中从未见过。
赫尔曼·莫尔古诺夫,当时在下塔吉尔的设计局担任发动机系统设计师,他提到1959年一个有趣的事件:新型T-55坦克(由乌拉尔坦克工厂生产并交付给白俄罗斯军区)出现了燃料从前部油箱泄漏的问题。随着行驶过程中燃料的消耗,油箱内会产生波动,导致油箱侧壁承受相当大的冲击力。这种问题特别容易在崎岖地形和油箱半满时出现,导致油箱的固定支架脱落,并在裂缝处产生漏油。
这一缺陷通过加固油箱(从驾驶室和燃油排放口两侧)得以修复。然而,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设计部门的弗拉基米尔·谢苗年科(他从战前就开始在设计局工作)提出了一个创新且可靠的方案,建议将油箱用夹具夹紧在坦克车头之间,上下两层装甲板之间:
“结果,油箱侧壁上的固定支架变得不再必要。由于没有可以从油箱上脱落的支架,漏油的风险自然消失了。”
最初,该坦克的首席工程师是多布鲁斯凯斯,但在油箱加油口错位事件后,他被列夫科夫斯基取代。
坦克的批量生产如下:
• 1958年6月1日至1962年7月1日——在下塔吉尔的183号工厂;
• 1959年第一季度至1963年第四季度——在哈尔科夫的75号工厂;
• 1959年第四季度至1963年——在鄂木斯克的174号工厂。
苏联共生产了7,962辆T-55坦克。1962年7月16日,T-55A型号(加强了防核武器系统的版本)被正式列装。然而,实际上坦克从未真正使用过该防原子保护系统(ПАЗ)。
令人羡慕的对手美国M60坦克:前左视图和后右视图。
T-55最重要的优势是它的简单和耐用性。
坦克的保修里程提升至2000公里。中修(由修复营进行)在坦克行驶7000公里后进行,而大修(在装甲维修厂进行)则在行驶11000公里后进行。即便在今天,这些数据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在T-55与潜在对手(如美国的M60坦克)的比较中,尽管M60的单位功率与苏联坦克相当,但其由于低效的液压机械传动系统而在机动性上不如T-55。
M60没有配备武器稳定系统。它的105毫米M68炮——是著名的英国L7型的类似品——炮口能量为607.5吨米。相比之下,T-55的D-10T炮的炮口能量更高,达到了647吨米。此外,尽管M60在防护能力上逊色,但它的视野和火控系统优于T-55。
尽管如此,T-55在20世纪下半叶的多个军事冲突中表现出色。它在服役超过半个世纪后退役,成为一款真正的长寿坦克。
T-55坦克的最终量产外观——属于最晚生产批次之一。
资料来源:《1945-1965年苏联装甲战车,第一部分: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
原文作者:安德烈·马拉尔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