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拜仁和图赫尔的故事,对描述目前欧洲很多大俱乐部的尴尬现状都很有代表性。
我常以“好球员的出现是一茬一茬的”来解释90后这波球员的上限不高的问题。球员这个行业就比较吃天赋,天赋从来就不是“均匀”来到人间的,一定是抱团成坨降临的,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各种“黄金一代”的出现。这个逻辑,估计很多朋友都会比较认同。
但教练呢?按正常逻辑,好教练的出现似乎并不应该如此“随机”,但时代变化真的太快了。我们能看到的景象是,快速发展的欧洲足坛,犹如一只巨大的历史车轮,碾压了很多刚刚出世的“名帅坯子”,能从下面得到喘息、甚至不断焕发生机的教练,并不多见。
以图赫尔在拜仁的经历而论,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个业务上时好时坏的经理人在挑剔的管理层面前是多么的弱小无助;而当这个“管理层”在图赫尔公开宣布赛季末离任后,信心满满的打算去市场上转一圈、搞个更好的教练来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没那么简单——从阿隆索、朗尼克到弗里克,从纳戈尔斯曼到德泽尔比,拜仁几乎是谈一个崩一个。这才有了事情在近期的反转——拜仁突然意识到,能真正找到取代图赫尔、明显比他更强的教练,似乎在当前的欧洲足坛,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故事的第一层,叫做“两脸懵逼”。
而第二层就更加可爱了——拜仁这个管理层在这次历经3个月左右的“选帅”过程中,充分暴露了自己的不团结、不明智和不专业。要知道,这可是拜仁啊,这可是世上最伟大的俱乐部啊——居然能发生这种事情?简直匪夷所思。
对了顺便提一句,这里的“拜仁”,其实成分相当复杂——既包括鲁梅尼格、赫内斯等元老,也包括当前的管理班底:CEO德雷森和弗洛因德、埃贝尔两名总监,甚至还可以包括目前队内的“元老级球员”——诺伊尔、穆勒和凯恩等等。而这几股力量其实意见并不一致,并会同时受到另外一股力量的“监督与评论”,他们叫做“拜仁名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马特乌斯、埃芬博格、哈曼等等与拜仁有过深刻印记、但并不在拜仁任职的德国足球名宿们。
所以我们如果拿“拜仁选帅还是换帅”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辩论主题的话,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主题从来都是拧巴的、是各种力量不断彼此脚力的结果——用我老家的一句土话来描述就是“勾勾又丢丢”(最好都读二声)。哪怕我们对别的任何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吧,你也不得不承认,拜仁作为一个品牌来说,它的声誉和价值是实实在在在这几个月里被损害了。
但图赫尔却在这个过程中,从图嗨回归了正常教练、此为转折三——人们发现如果用整个赛季都视角来看图赫尔这个赛季的工作,居然并不是“无法忍受”的,反而可圈可点处极多:拜仁不但淘汰了欧洲当前战力相当强大的阿森纳打进欧冠四强、而且仅仅以微弱劣势被皇马击败,绝对称得上“虽败犹荣”了;而在德甲的竞争中,目前已经公认的论调也是“不是拜仁不努力、完全是药厂太强大”了。
所以你看,当阿隆索和勒沃库森在上赛季菜鸟时间里击败拜仁的时候,会导致纳戈尔斯曼“好么样儿”的就成了替罪羊。而到了这个赛季,当击败甚至碾压拜仁已经成了勒沃库森队“日常功课”的时候,在联赛“稳居第二”反而成了图赫尔的某种成就。
最后就是吊诡的第四层了——在刚刚过去的48-72小时里,图赫尔和拜仁之间的“续约谈判”并不顺利,表面上的问题核心在于对“转会话语权”的分歧。
图赫尔跟之前的许多“学院派”教练很相似,他比较固执于自己的战术和“哲学”——这并不是错误,但关键问题是,这种哲学是“封闭”的。他很难掉头、也很难变通。所以哭着喊着让拜仁一个“6号球员”和“新10号球员”都得不到正常回应的时候,他只能作罢。
但根源上,这个问题还是要归结到我们上面的所说的欧洲足坛大势——现状就是,想找到靠谱教练的可能性几乎为0。拜仁并不打算为内部意见并不统一的图赫尔再花什么血本了。
这个话说出来真的很残忍——不光是对拜仁来说——毕竟,拜仁是德国足坛的巨无霸、也是欧洲足球俱乐部里难得的经营翘楚与标杆。退一万步说吧,我觉得这个烂摊子到最后其实还有一个兜底的方法——赫内斯舔着脸继续去求海公公出山,海因克斯再又双挂帅拜仁,兴许还能为凯恩拿回一些冠军。所以,拜仁的下限并不需要太担心。
而除了拜仁利物浦之外,欧洲还有太多的俱乐部对教练根本不满意——巴萨、尤文、米兰,这三家是目前已经确定下课的(巴萨已经出现了一轮反转),但可以预见他们的寻帅也遇到了各种问题。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说,都是“无论选谁,都感觉差不多”。
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俱乐部选教练,跟谈恋爱是非常相似的——想想吧,如果你有若干个结婚对象,对你来说本质上都是“无论选谁都差不多”的话,那么恭喜你,孤独终老的幸福概率可能会更高(◐‿◑)
海因克斯:滚,老子不是姨妈巾,用完就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