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铸魂乡村振兴 哲学赋能产业发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崇明区新村乡“行走的稻米文化课堂”展示活动在新村乡举办。在金黄色的稻田里,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为学子们上了一堂哲学课,用哲学智慧赋能稻米文化。
微风清拂,稻穗飘香,在新村乡新中村的稻田栈道上,新搭建了一处授课平台,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正在给学子们上一堂主题为《中国农耕文明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课。广袤的稻田风光与深邃的哲学思想相融合,让学子们的脑海中迸发出了思想的火花,沉浸式感受了农耕文明的伟大。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新村乡以稻米产业为核心,多次举办稻米文化节,提升稻米文化小镇文化软实力。今年,新村乡全面落实“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理念,除了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师生紧密合作,精心设计打造五彩稻田外,还通过开展行走的稻米文化课堂,将学术研究和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将文化融入到大地艺术中,切实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优势和机遇。据新村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村乡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通过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展示与互动相结合的全域性的稻米文化赋能基地,将文化铸魂落到实处。活动当天,新村乡稻米文化哲学赋能基地揭牌,复旦大学学生劳动教育基地、教师实践基地正式启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新村乡的青年代表成立了一支“沪派江南”青年宣讲队,未来将一起开展示范宣讲,守好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