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认知中,月经这一自然的生理现象,却被笼罩着一层羞耻的阴影。许多女孩在初潮时,往往会被长辈叮嘱对他人保密,尤其是男性亲属。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让月经从一开始就被视为令人厌恶、需要隐藏的事物。
在校园教育里,当生物课程涉及月经相关内容时,老师常常匆匆跳过,流露出难以言说的尴尬。长此以往,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女孩们逐渐学会为自己的身体感到羞愧,为了所谓的 “得体” 对月经避而不谈。
在印度,众多女孩在初潮时对月经毫无认知。比如在拉贾斯坦邦的部分地区,高达十分之九的女孩首次来月经时完全不知状况,甚至有人以为自己身患血癌、生命垂危。同时经期卫生也是一大难题,仅有12%的女孩和成年女性能够采用卫生的方式处理经期,其余88%的女性只能采用不卫生的方法应对。
在一些小镇,购买卫生巾都被看作是羞耻之事。女孩们初潮时只能使用破布,用完后清洗并藏在阴暗潮湿处,以防被发现。由于反复清洗,破布变得粗糙,容易导致皮肤起疹子、感染。很多女孩忍受着这样的折磨,直到生活环境改变。
月经不仅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伴随着诸多社会限制。女性不能碰泡菜,不能坐在沙发或家人床上,经期结束需清洗床单,即便没有污渍。还会被认为不洁,禁止参加宗教仪式,不能触碰宗教物品,寺庙外也常有禁止经期女性入内的告示牌。而这些限制大多由家庭中的年长女性施加,她们将这些迷信观念当作准则,代代相传。
曾经有一位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在2009年与伴侣相处时,因伴侣对女性经期状况的震惊与好奇,开启了对月经知识的探索。伴侣为缓解其痛经查阅资料并分享,这让其意识到自身对月经了解的匮乏,曾经的许多认知都是误区。
基于此,他们认识到,即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月经都知之甚少,那么还有众多女孩可能同样缺乏了解。于是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发现对月经的无知和误解并非仅存在于农村地区,城市和受过教育的阶层同样普遍。
家长和老师虽想在女孩初潮前进行教育,但因这是禁忌话题,缺乏合适方法,谈论时也会感到拘谨和羞愧。如今女孩在六年级和七年级就开始来月经,而学校教育课程到八年级和九年级才涉及相关知识,老师还常常跳过该主题,导致女孩难以获取正确的月经知识。
这位研究生将研究发现告知图亨(Tuhen)后,他们决定创造一种能帮助女孩了解月经,也能让家长和老师轻松与女孩谈论月经的事物。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女孩经期的经历故事,这些故事充满好奇与困惑,成为创作素材。他们决定创作一本漫画书,通过卡通人物演绎故事,以有趣且吸引人的方式向女孩传授月经知识。书中设计了三个角色,平姬(Pinky)还未来月经,吉娅(Gia)在故事叙述中迎来初潮,米拉(Mira)已有经期经历,还有普里娅迪(Priyadi),通过她女孩们可以了解成长的各个方面以及经期卫生管理。
创作过程中,团队十分注重插画质量和文化敏感性,确保内容无可挑剔。原型测试阶段,女孩们的积极反应令人鼓舞,她们热衷于阅读,主动探索更多月经知识。家长和老师使用这本书与女孩交流时也更加自在,甚至一些男孩也对其产生兴趣。
这本漫画书营造出月经不再是禁忌的氛围。众多志愿者带着原型前往印度五个不同邦,为女孩开展月经知识教育和工作坊,还有志愿者带着原型去拉达克的佛教寺庙,给年轻尼姑传授知识。
最终版的《月经百科漫画》推出后,已有上千多名女孩通过这本书学习到知识。团队还在持续将其翻译成不同语言,与当地组织合作,使其在更多国家发行。印度不同地区的15所学校已将这本书纳入课程,用于向女孩传授月经知识。
越来越多的人齐心协力,将月经知识普及活动带到各自社区,令人惊喜。人们期待着有一天,月经不再被视为诅咒或疾病,而是女孩生命中受欢迎的转变。
在此呼吁所有家长:若家长对月经感到羞愧,女儿也会受影响。请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月经,共同打破这一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