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阻塞,大问题——警惕视网膜静脉阻塞

玉平健见 2025-02-21 14:43:00

上了年纪,视力逐渐下降,以为是得了老花眼?不不不,也有可能是得了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作为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它类似于“眼部中风”,是由于视网膜静脉血管发生血栓或受压,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视网膜出血和水肿。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甚至失明。

这些症状可能是预警信号!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典型表现包括:

突发性视力下降:单眼无痛性视力模糊,可能持续数小时或逐渐加重。

视野缺损:眼前出现固定黑影或部分区域看不见。

视物变形:直线变弯、物体扭曲(提示黄斑水肿)。

注意:部分患者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定期眼科检查至关重要!

两类人群需警惕

1.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是主要诱因。

2. 青光眼、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受压或弹性下降,易形成血栓。

此外,长期吸烟、肥胖、用眼过度也是危险因素。

危害不容小觑

黄斑水肿:约30%患者会因黄斑区积液导致中心视力严重下降。

新生血管增生:阻塞后缺氧可能引发异常血管生长,导致玻璃体出血、青光眼。

永久性视力丧失:缺血型RVO患者5年内失明风险高达20%。

科学治疗,挽救视力

目前治疗以“减少损伤、挽救残余视力”为目标,手段包括:

1. 抗VEGF药物注射:直接抑制黄斑水肿和血管渗漏,疗效显著。

2. 激光治疗:封闭缺血区,预防新生血管并发症。

3. 激素治疗:适用于炎症反应较重的患者。

4. 中西医结合:中药改善微循环,针灸辅助恢复视功能。

提示:发病3个月内是黄金治疗期,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预防胜于治疗

控制“三高”:血压<140/90mmHg,空腹血糖<7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

健康用眼:避免长时间看屏幕,每小时休息5分钟,夜间减少关灯玩手机。

定期查眼底:40岁以上人群每年一次OCT或眼底照相,高危人群每半年一次。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多吃深色蔬菜(富含叶黄素),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视网膜静脉阻塞虽凶险,但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多数患者可保留有用视力。一旦出现视力异常,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眼科就诊,切勿迷信偏方或拖延等待!保护眼底健康,从今天开始行动。

来源: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责编:阳光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