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儒、基督、伊斯兰等万教归一

大梦谁先觉呀 2023-08-06 22:46:08

理论上,宗教是排他的。称其它宗教信徒为“异教徒”、“外道”等,是不可以兼信的。但是宗教在传播过程中会吸收一些当地的文化信仰,使自己本土化,以便于传播。在中国除了这种宗教的主动融合外,再加上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便有了三教合流的说法。

以下是“晓方”的回答。

誓愿入山学神仙,得长命力求佛道。

——慧思(北魏,天台宗三祖)

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其迹似有深浅,其致理殆无等级。

——韦夐(北周,学者)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王重阳(北宋~金,全真派祖师)

以上三条是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三教合一思想的表述,指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但是,每一个主张三教合一者,都是把自身所处的宗派列为主体,试图去整合另外两家,这肯定是对方不能接受的。所以一直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然而受此影响,民间信仰中却先一步达到。各地都有一些年代久远的三教合一的寺庙,把佛道儒家的神佛圣人一起供奉崇拜,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关羽了,可以在三教中都享受香火奉祀,且遍及民间及黑白两道。到了元明之间,三教合一思想达到巅峰,这正是《西游记》、《封神榜》成书时的思想背景。

以上是“晓方”的回答。

以下作者:一得斋主人  中国人最喜欢说“儒释道三教合一”,显示中华文化的包融性。其实真正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只有道家,道家与道教不同,道家学说在汉唐以前倍受皇家尊崇,尤其是夏商周,崇尚道家的无为而治。

王与诸侯,诸侯与士大夫,相安无事,垂拱而治。道教是宗教,道教借鉴、利用、修改了道家学说。各个朝代的末期,造反势力都会利用道教来号召受压迫的人群反抗朝廷,所以一直受到朝廷的打压,作为本土宗教,反而受众最小。

儒家最高光的时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知识分子最看重的是风骨,孟子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君臣之间是平等的,你对我好,我以死报之,你对我不好,我弄死你丫的!所以才会出现楚平王怒斩伍奢全家,伍子胥借吴国之兵灭楚,掘墓鞭尸以复仇的故事。

儒家在汉武帝时期被董仲舒阉割改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换来了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承诺。虽然少了些风骨,但多了些实惠,从法理上保障了儒家的财富自由,只要能考中秀才,朝廷就免除你的赋税,一直到大清朝,雍正才用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方法免除了这个特权。

释家作为研究宇宙自然本源的外来学说,被统治阶级改造为精神鸦片,今生所有的不如意都是因为前世犯错,不要反抗,可以通过修来世,逆来顺受改变命运。

三教合一之后造出一个怪胎,强调“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家被改造的最彻底,不再逆天改命,接受皇家的册封,张天师被历代皇家封神,代表上天安抚百姓,你要安于现状,这都是命,随便改命会遭到上天报应。有良知的道家高人远遁深山,除了修仙,就是研究医学,不再掺与世事。强调“自我实现”的儒家被改造成皇家的帮凶,从赵匡胤开始,失去了坐而论道的权利,开始跪在天子脚下乞食

强调“探寻宇宙真相”的释家被改造成精神鸦片,千余年来,老百姓越吸越上瘾,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谓融合,包融,是保留自己的特点,学习別家的长处,可惜,以前的“三教合一”造出的是怪胎,除了顺从,再也看不到锋芒与担当。

以下文摘来自作者:包罗万象需要是发明的源泉,解决这种矛盾与缺口的办法之一就是将儒家思想为主的三教思想合一而宗教化。儒学在明代最风行的王阳明一派的观念中强化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其“立三教合一之说而阴诋程朱为异端,万历中年,群然崇尚,浸淫入于制艺”。与此同时,理学中王学门徒里,向社会下层发展的倾向也明显起来。

如泰州学派的罗汝芳(近溪)讲学时,“至若牧童樵竖,钓老渔翁,市井少年,公门将健,织妇耕夫,窃履名儒,衣冠大盗,此但心至则受,不问所由也。况夫布衣韦带,水宿岩栖,白面书生,青衿子弟,黄冠白羽,缁衣大士,缙绅先生,象笏朱履者哉?是以车辙所至,奔走奉迎。先生抵掌其间,坐而谈笑”。

这些儒学家的弟子中三教九流都有,这样,以罗汝芳、管志道(东溟)为代表的王学弟子可以说是以“士人阶层为中心,逐渐向其它阶层推广的倾向,既流行于官僚,也流行于农、工、商。这是因为,善书、功过都不再拘泥于吻合过去型的儒、佛、道的界限,而将三教混合一致,并以自己的实践立场为中心,理解三教的信仰和学问,因而作为新的民众道德而勃兴流行”。

于是,在民间广泛受其影响的情况下,真正具备三教合一性质的“三一教”之类就应运而生了。其实,将儒家视为儒教的说法也大多来自此时。这说明,从三教到三教合一的转变,是与明清时代的社会需求合拍,也和儒家思想的演变相呼应。

以上文摘来自作者:包罗万象

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现代科技发达,地球已经成为地球村,所谓“三教合一”仅仅是中国的变法,如今中国飞到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也仅仅需要二十五个小时。

儒:重名教——入世成圣、有为无求

道:重自然——全性保真、无为无求

释:重解脱——出世成佛、有为有求

以下文摘来自作者:王金戈 在古老的中东和现在的西方,另一套价值观席卷全球,那就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基督教几乎把中国传统完全反了过来。中国人讲究靠自己,基督教则强调依靠神。这世间只有唯一的神,也就是耶和华上帝。神创造世间万物,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所以人是有上帝的灵在里面的,但前提是要信祂。信是最大的美德,只有顺服上帝,灵魂才能进入天堂。一个行善事的人,如果执意不信上帝,死后也仍然要下地狱。

这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是非常荒谬的,为什么上天堂下地狱只取决于信或不信呢?上帝不是应该鼓励多行善事吗?事实上,行善作恶的因果报应多来源于佛教的观点,基督教从来没有这样的说法。在基督教看来,上帝代表着绝对的善和真理,当世界有了唯一的评判标准后,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很多。那些在世俗意义上纠缠不清的价值判断,只要放到神的体系中,看神是否“看着是好的”,按照神的喜好来判断就行了。

以前我很不理解,为什么神认为好的就是好的呢,人难道不应该质疑神的权威吗?

这是无神论者常见的误区,不过现在,我终于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简单来说,

“神存在并代表着绝对的善和真理”

是一条基督教徒的公理。所谓公理,就是无需证明且人人都认可的观点。所有的教义和行事准则都来源于这条公理。一个人从不信基督到信基督,并不需要什么严格的证明,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信仰之跃”,上帝会在你纵身跳下悬崖后接住你的身躯,你愿意把生命交给祂吗?当你做出决定的一刹那,基督教的公理体系就在你身上建立起来了,从此,你的全部都属于上帝,你的生活也从世俗进入圣洁。在这个公理体系下,你甚至压根不会感觉到丝毫需要质疑的地方,圣经的话语是那么真实,上帝的每一个举动都饱含爱意。信徒对上帝的爱,远远超过对家人、子女和朋友的感情,当我设身处地地这样想时,一切都可以理解了。

从启蒙运动开始,几百年来,人们在科学的旗帜下追求理性、解放思想,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场所谓的“现代性”变革打破了过去被宗教统治了上千年的人类社会。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我们真的需要上帝这样全知全能的真理之神吗?

当疾病可以医治、食物不再短缺、人们都能安居乐业时,没有上帝我们也能过得很好。以致人们认真思考上帝本身的时候,理性的光芒逐渐模糊了过去坚定的信念,人们开始流露出质疑,甚至有人开始和上帝决裂。当尼采发出“上帝死了”的悲鸣时,这场无法阻止的潮流,让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用理性认识这个世界,人们开始有了新的依托,那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但现代性也有它的坏处。人们崇尚的理性只是一种“工具理性”,而不是“价值理性”。因为人只能通过理性判断一个事情是不是真的,而无法说明它是不是好的。一个人的行为,在某些人看来是好的,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是坏的。善恶是非这些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于是人们很难再去追求真善美,因为它们似乎并不存在。沿着理性的道路走到尽头,竟发现周遭一片虚无。虽然我们发现了真理,但结果很令人绝望,因为真理正是“没有真理”。

以上文摘来自作者:王金戈

我并不苟同最后一句话,“真理就是没有真理”。我觉得真理就是42。

超级计算机计算了750万年之后的出来的答案,生命、宇宙、万物的答案是42(出自小说改编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我觉得宇宙的真理传递的就是善。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阅读我之前的文章或者视频:《生命,宇宙,世间万物的答案为什么是42--与人为善,于己为善》

世界公认的三大宗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可能你会疑问为什么没有佛教、道教或印度教及其他宗教。这里是因为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必须要有一个“唯一造物主”,即上帝、真主、神等。无论你怎么称呼,这个“造物主”都被认为是世界万物“唯一”的主宰。虽然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但释迦摩尼始终是凡人,而不是“造物主”。

以下文摘来自作者 GH哈代

塔利班无论如何改革,要融入国际并获得各国政府认可的合法政权,主要障碍在于:它是一个信奉和鼓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组织。遵从“原教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 现代文明社会中:“生命权至上”、“男女平等”、“人身自由”等公理,不会被遵从,它们不可能比《古兰经》更有道理和意义。2 《古兰经》《圣训》才是最高真理,任何违背它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教义鼓励的惩罚(比如:偷东西砍手、通奸的女人要用石头砸死),此类骇人听闻的惩罚与现代文明存在剧烈冲突,严重违背现代文明的共识、人道主义…作为政教合一的政权,对“原教旨”的推崇,过度的宗教行为,必将是塔利班融入国际政府最大的妨碍。某种意义上,在可预期的未来,必然维持它的宗教本特质,构建一个原始、野蛮的宗教国家。

以上文摘来自作者 GH哈代

犹太教的核心观点是犹太人是上帝选民,比其他民族人种高贵。所谓的,犹太教,仅仅属于它们族群的一个群体信仰,与世界其它民族无关。

以下文摘来自 爱之光EEE

万教即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教,都是在教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道路或者到哪里去、信什么的等。但是,不论什么教,什么组织或团体,都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不论什么人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员。

不论什么教、什么组织或团体、什么人,都要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所以,既然要生存,不论信什么也要信生存法则。这个生存法则就是包括每个人在内的全体人类的生存法则,也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法则,这个最根本的生存法则就是:无私、大爱、奉献。

实现世界大同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要实现世界大同这个祟高的目标,“无私、大爱、奉献”人类的生存观就应该成为万教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

同时,“无私、大爱、奉献”人类的生存观与人人各得其所的分配制即无私制,由于是实现世界大同必可少的富裕的精神文明条件与人人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的条件,因此,二者也应成为各国制定方针政策的统一的大法。只有按这个大法、大德、大道行事,人类才能永别战争,实现共同富裕,走向人人共福的无限美好的世界大同社会。

因此,“无私、大爱、奉献”,既是人类的生存观、核心价值观、最高意识形态,又是联系各国人民、各族人民、各教派人民幸福平安、世界太平昌盛的纽带!

这就是万教归于无私的同一,“万国”、“万民”归于无私的同一,归于走无私光明大道的同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类崇高目标无限美好的世界大同社会的必然要求!

世界同归于无私之家、就是同归于幸福之家、同归于无限美好无限美丽之家!这就是万教、“万国”、“万民”、家家户户,走向无私、走向光明未来的大归一。

以上文摘来自 爱之光EEE

正本清源,万法归宗,万教合一,万物归道

在我理解所谓的“万教归一”,就是一个字:爱(拼音:AI,英文:love)。

插播一个新闻:ai.com域名已被马斯克买下,智能聊天软件chatgpt大家都知道吧,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曾花千万美元购入。现在输入网址ai.com不再跳转ChatGPT,而是马斯克的新公司x.AI。

新闻发布于2023年8月6日。

只有爱别人,爱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PEACE AND LOVE。和平与爱是永恒的主题。

万教合一:要爱这个世界,要爱地球,要爱太阳,还有记得要爱自己。全文完。

点赞,关注,订阅,分享,赞赏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2 阅读:234
评论列表
  • 2023-08-12 17:04

    永远不可能

    大梦谁先觉呀 回复:
    坐等你被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