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逸华她是搅动香港娱乐圈的名女人,被成龙叫大哥,是TVB的二把手,让 TVB的员工对她又爱又恨。
除了这些头衔以外,她与影视大佬邵逸夫的爱情故事更加引人深思。
1987年邵逸夫面对记者通红的双眼,表达了对原配妻子黄美珍去世的伤心。
有好事的记者,为了追求报道问出了观众最想知道的绯闻消息:“现在你的妻子去世了,请问你跟方逸华方小姐什么时候办婚礼?”
这一番话无异于将邵逸夫放在火架上烤,他摆摆手:“为了纪念我妻子,这一年我都不会再出现在公众面前。”
言外之意,不会选择结婚。
一直到10年之后的1997年,方逸华在媒体面前哈哈大笑,难以忍住的喜事。
45年,她终于拿到了结婚证。
然而比起方逸华的喜色,邵逸夫是一脸平静。
香港观众吃了一个大瓜,在他们没领结婚证之前,邵逸夫一直没承认这段关系,为何在1997年承认了?
1方逸华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她出生于1934年的上海母亲当时是歌舞厅里,最当红的女明星方文露。
最红的时刻,门口送来的鲜花,铺满整个街道,可惜红颜易逝,朱颜辞镜花辞树。
那个年代吸引得太多贵公子,投的再多钱也在老板,一直到怀孕也没能存下多少钱。
方逸华曾经问过母亲,自己的父亲到底是谁?只得到了一句叹息声。
小时候她会幻想父亲是上海的一个富豪,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带着母亲和她过上好日子。
她这个奢望,断在了17岁那一年,方逸华继承了母亲的美丽容貌外加一副好嗓子,她第1次登台就引得台下观众掌声雷鸣。
那一年,方逸华与母亲缩在新加坡的一个小棚屋里,唱歌成为了人生中的唯一一条出路。
家中贫困哪里去找专业老师?全靠母亲方文露手把手一字一句的教。
有了名气后,方逸华应聘到了当时新加坡最有名的邵氏戏楼,他人生的转折点还要到一年之后。
1952年邵氏戏楼,开展一场大型晚会庆祝新年,来观看的宾客,个个都是名流世家,内里纸醉金迷。
邵氏派出了6公子邵逸夫前来镇场应酬宾客,范逸华在台上演唱了一首压轴歌曲《花月佳期》
靡靡之音,将台下的观众引得春风荡漾,也俘获了在阁楼中应酬的公子邵逸夫,只觉得面前的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第2天邵逸夫就派人送了一束花篮交给方逸华。
又是自己的老板,方逸华拒绝不了。
一个是18岁的少女很快就沦陷在了邵逸夫精心编制的爱情网中,邵逸夫当时正是春风得意的年纪,45岁事业成功,长相在富豪中颇为帅气,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2这样的大消息怎么能瞒得住新加坡狗仔的眼睛,火速上了报纸,面对采访方逸华一口咬紧:“我把邵先生当成老师和朋友一样对待,他是我的恩人。”
邵逸夫的妻子黄美珍身上也有一段传奇故事,出生广东的名门世家,大家小姐敢爱敢恨。
年轻时同样爱上了一个大他20多岁的富豪,邵逸夫在跟富豪吃饭的时候对黄美珍一见钟情。
富豪很大度的将黄美珍介绍给了邵逸夫,此后他们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嫁给邵逸夫,最开始黄美珍并没有当上富豪太太的生活。
陪着他经商,生儿育女,勤俭持家,给他做结实的左膀右臂。
很可惜,丈夫最终爱的还是十七八岁的漂亮漂亮姑娘,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了,面对方逸华的到来 她什么话也没说。
只要她孩子的利益得到保证,邵逸夫在有更多的红颜知己,只要没有孩子,她都不会出手。
所以在邵逸夫准备将他的商业版图再次扩大,他的目光瞄准了一座小岛香港,这意味着要离开新加坡。
黄美珍没有前行,她留在新加坡陪伴自己的孩子生活。
方逸华也启程前往了香港,到了香港第1年,她并没有感到不适应,相反邵逸夫很捧她,邵氏公司有什么资源她永远是第1位挑选的人。
一派红红火火让人嫉妒的名气声中,方逸华对现在的现实生活并不满意,他走过了母亲同样的路,现在正在岔路口。
以色示人终究有一天会被抛弃,方逸华要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她到邵逸夫那里去推荐自己求一个机会。
一朝枕边风,1957年方逸华正式成为了邵氏影业的主管,枕边风终究有吹不进的时候。
第1步达到后,她需要用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留在公司。
3刚到香港,邵逸夫对当地的市场并不了解,几次会议轮流的开,无外乎招兵买马。
可是要招什么兵买什么马,其他主管都要求大明星大导演,只有方逸华另辟蹊径。
她与邵逸夫吃饭的时候,给她递来了一篇武侠小说:“现在的人就爱看这个,我们看的电影必须抢到先机。”
前来应聘的两名导演李翰祥和胡金铨,现在的他们还不是今后邵氏影业的王牌导演。
正是人生抑郁不得志的时候,主流电影圈都看不上他们,来邵氏应聘是最后的机会,其他主管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商业可挖掘点,只有方逸华举荐了他们。
今后的几年中,经由方逸华指点的武侠电影方向,开创了香港电影的一个辉煌时代,也成就了邵氏影业在业内第一的成就。
方逸华从小穷怕了,她身上有一个别人最受不了的特点就是抠门,别的主管都想要大明星来加持公司。
需要方逸华肯定,钱在她手上,前面听着主管的企划书点头肯定他们的想法,最后一天钱的数字她又摇摇头:“这么多钱那就不要了吧,想不出来他能值这么多钱。”
她虽然抠门,但是眼光独到,而且特别爱惜有才能的人。
对于方逸华而言,她的钱能出去,但是只能在有用的地方。
就好比如大明星王祖贤,在她刚刚有名气的时候就是由方逸华的指点,从台湾到香港去,用最少的钱挖了一个最大的明星。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歌手顾家辉,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当时他已经是香港超一线作曲家。
跟邵氏影业有非常多的合作,他突然说自己要以邵氏取消合作,他要到美国去接触最先进的音乐知识。
方逸华大手一挥,拿出了2万块钱,塞给了临上飞机的顾嘉辉。
并告诉他,你在美国的所有衣食住行我们都可以给你安排,只要你回到香港后与我们合作。
方逸华的这个举动让顾嘉辉很感动,用最小的投资收获了最大的回报。
5年后顾家辉用《上海滩》和《狮子山下》这些华语乐坛鼎鼎大名的佳作将邵氏影业推到了另外一个高峰,这所创造的金额可不止10万了。
4那个年代,邵氏的工作人员都说方逸华很泼辣,完全想不到竟然是邵逸夫的情妇,敢跟自己的金主这么说话。
面对邵氏的转型她有自己的打算,甚至可以面对邵逸夫,说出可以花十几亿的价钱,在澳门买一块地,专门用来建影视城。
香港电影体量小,很多人都认为花十几亿去借影视城,这不是打水漂的举动吗?人人都笑她傻。
方逸华说服,或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却鼓动了邵逸夫买下了这块,几年后香港影视南下北上,打进了东南亚市场,还卖给了大陆电视台。
每年创造20多亿的金额, 难怪她有那个说话的底气。
面对自己的底层员工,方逸华是个绝对的好老板。
当时的TVB最盛大的时候有1500多名工作人员,300多名演员,他要求每一个演员每年必须有三部戏可拍,可供他们养家糊口。
当然方逸华也不是个完美的,恨她的人说她小家子气,麻雀飞上枝头也变不了凤凰。
坏就坏在她的抠门,一瓶水没喝完都要紧紧的握在手中,上飞机前为了达到喝完的效果,强迫邵逸夫去喝水还为此大吵了一架。
掌握邵氏影业的生杀大权,他的抠门在导演圈里也是出了名的,反正当时剧组要是说起方逸华,就是说她的外号“方一刀”
拍电影无论你报上去什么报价,无论是多是少,都给你直接来一刀。
她经常会跟自己挖掘的导演李翰祥吵架,两个人可以为了桌子上摆几个碗而吵的不可。
李翰祥快要气疯了:“6个人桌子上摆三个碗,你是怎么想的?不就是几个碗”
方逸华有她自己的道理:“观众也不会盯着你桌子,什么叫几个碗几块钱也是钱,这林林总总,加起来都要钱?”
最终又给李翰祥多补了两个碗。还是多亏了李翰祥是个好脾气没闹起来,邵氏电影的另外一个个导演。
因为自己的电影报备,所需要的绳子少了一半,气的在媒体面前大骂抠门电影也不拍了怒而出走,导致公司形象受损。
5邵逸夫一直在劝,方逸华也一直没改掉这个毛病,她并不认为是什么大事情,反而这是他的生存之道。
方逸华代在邵逸夫身边多年也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在香港,只要不是黄美珍在,她也一直享有少太太的地位。
1987年黄美珍去世后,邵逸夫没有选择娶她,而是在10年之后重新给了她结婚证肯定了她的名分。
到1997年她陪伴在邵逸夫身边也有45年了。
方逸华明白邵逸夫之所以娶她,是这45年来在公司里她的贡献,她证明了自己的才能。
要不然早在40年前她就已经成为了少一夫众多风流中的一位花。
拿到了结婚证后,已经60岁的方逸华并没有打算安享晚年,她手上把握着邵氏影业的股票,除此之外她还有其他的实体产业。
邵逸夫继续他的风流事业,身边不乏有年轻的女人,一些方逸华认识的年轻优秀女性,也会出现在邵逸夫的身边。
这在其他人看来很滑稽的场面,她好像又重复了黄美珍的生活。
邵逸夫意外的长寿,2014年107岁高寿去世,三年后比她小了整整27岁的方逸华才去世。
夫妻两人都是慈善之人,自从与大陆通关后邵逸夫一直心心念念让每一个孩子能上学,从80年代起,他捐赠的教学楼就遍布中国大陆几百个城市。
除了教学楼,他还喜欢捐赠图书馆,医院等等,去世后除了财产留给子女孙辈以外大棒捐赠给了慈善事业。
方逸华虽然别人都骂她抠门,但她在慈善事业上也毫不犹豫,大手笔捐钱。
去世后,让基金会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了大陆用于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