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让我人均欠债千两我让全世界死人上亿这就是希特勒的日耳曼赢学

施诗涵啊 2025-03-30 14:14:19

日耳曼胜利论成为近期网络热门话题,谈及日耳曼胜利论,那些所谓的“懂王”们只是在模仿,而此概念的标志性人物实为希特勒。

希特勒掌权前夕,德国民众普遍遭遇困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后,绝大多数德国人,犹太族群除外,深受战败之苦,他们所投资的千亿马克战争债券沦为无用之物。这相当于358亿克黄金的价值,若平均分配给每位德国人,则每人可得577克,即约20盎司黄金化为乌有。更为严峻的是,德国不仅失去了自身资产,还需向法国、比利时等战胜国支付高达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偿。以1919年德国6200万人口为基数计算,这意味着每位德国人平均背负着764克黄金的赔款债务。

根据近年来的黄金价格进行估算,可以推算出,每个德国家庭大约欠战胜国两三百万的债务。加上因公债造成的损失,德国每个家庭的损失总额达到了500万。与大明王朝在嘉靖皇帝时期并未让全国每个家庭都陷入困境不同,没有皇帝的魏玛德国确实让全国每个家庭都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不仅如此,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还有六百万人失业,加入了庞大的失业队伍。

魏玛时期的德国经历了货币急剧贬值的现象,这一贬值程度甚至使得印钞机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赔偿依然以金马克为单位)。连容克贵族阶层也未能幸免,遭受了重大损失。众多容克军人因此失去了政府职位,容克贵族所拥有的庄园因领土割让而大幅缩水。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容克贵族的女性成员纷纷涌入女子经济学院,学习诸如烹饪、烘焙、制作果酱和蜜饯、洗衣、熨烫、手工艺、园艺、缝制衣物以及饲养家禽等原本属于仆人的技能。

大多数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挫败,而随后他们竟遭遇了人类史上极具煽动性且敢于大胆进行军事冒险的希特勒。希特勒创立了早期的日耳曼胜利哲学,在他主持下的柏林奥运会上,纳粹德国赢得了33枚金牌。希特勒仅乐于见证日耳曼人的夺冠时刻,对于那些黑人奥运冠军,他则明显表露出不悦之情。

希特勒,一个始终追求强大与胜利的人,与渴望转变命运、同样追求胜利的德国右翼民众相遇,催生了纳粹德国的诞生。纳粹党的理念并非独有,其他右翼团体也持有相似观点,但纳粹党的独特之处在于拥有希特勒,他致力于德国的领土扩张。希特勒相继吞并苏台德地区、占领奥地利,连连得手,而法国与英国对此却未做出有效反应。为了战争准备,希特勒不惜动用了全民的养老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战争前夕,德国的外汇与黄金储备已锐减至五六亿马克,而负债却攀升至600多亿马克的高位。对于希特勒和纳粹党而言,唯有胜利才能维系其生存。

然而,在二战初期,希特勒与纳粹再次取得了胜利。他们迅速击败了波兰与法国,占据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将日耳曼民族的战斗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纳粹强制征用了众多波兰劳动力,迫使波兰女性穿上制服,服务于德国家庭。同时,纳粹还掠夺了法国大量资源,包括四分之三的小麦和七成的牛奶,就连著名的拉菲酒庄等葡萄酒产地也被德国人所控制。

纳粹武装力量席卷欧洲战场,同时在社交领域,他们也赢得了西欧女性的青睐。在挪威,半数女性认为德国男性相较于本国男性更具男子气概;在丹麦,有十分之一的女性选择了德国士兵作为伴侣;而在法国,超过两百万的女性与德国士兵建立了亲密关系。德国军队在前线势如破竹,而后方的德意志民众也曾一度享受安逸生活。

希特勒曾一度取得众多胜利,然而他无法永远保持这种势头。战争进入后期阶段,炸弹开始频繁袭击德国,众多德国城市的建筑遭到大规模破坏,半数以上化为废墟。随着希特勒的军事策略逐渐失效,他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与此同时,纳粹士兵的命运也急转直下,他们被送往西伯利亚的营地以及莱茵河畔的战俘营。

然而,日耳曼的战争学说并未消亡,原因在于德军摧毁了众多苏军技术装备,在多次交锋中实现了四比一的敌我损失比例,导致数以亿计的军人与平民丧生,这使得德国军人在西方阵营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战斗力量。二战终结之后,德军,甚至包括党卫军成员,受到了如巴顿等人的重视,他们期望能够依靠这些力量来对抗苏联。

巴顿逝世之际,美国陆军正经历大规模的士兵退役。或许巴顿等人真的认为德国军人的战斗意志极为坚定。基于这样的认知,美国非但没有翻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旧账,反而对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援助,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复苏。日耳曼民族的胜利观念,侧重于内心的满足感。尽管二战的结果是德国战败,但曾经的对手如法国等,也被德国重创,几乎成为了战斗能力低下的代名词。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取得了胜利。

日耳曼文化的某种倾向也跨越大洋传播开来。白宫的新任领袖拥有德意志的血统,而他的主要支持者同样带有日耳曼文化的烙印。这位支持者的外祖父曾是希特勒的热衷追随者,他不远万里从加拿大前往德国,自愿投身于希特勒的事业。在大洋彼岸,从高层到民间,都有不少人推崇日耳曼文化的这种倾向,如果有人轻易向他们屈服,或许最终的境遇会比二战时的法国更加惨淡。(最后,我们仍需重申,要反对希特勒及其法西斯主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