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中抢跑的孩子,高中却输在了起跑线后

教育思享 2024-11-22 23:37:21

当你见过田径赛场上,那些预赛成绩一般,却在决赛中风驰电掣、惊艳全场的选手时,你有没有产生过疑问: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有人说,这是“藏拙”,有人则笑称是“聪明人的战略”。

其实,这背后的奥秘很简单:真正的高手从来不在预赛用尽全力,而是懂得掌握节奏、留有余地。

这个道理放到学业上,何尝不是同样适用?

比如说,初中学习得游刃有余的孩子,进入高中后往往更容易迎来学业的“高光时刻”。这是天赋使然吗?未必。

只是有些孩子早早学会了什么叫“懂进退”,而有些孩子,还在把“透支体力”当作努力的全部。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学习是马拉松,而不是短跑,靠冲刺取胜的人往往后劲不足。那些在初中阶段拼尽全力、依赖补课支撑的孩子,成绩虽暂时领先,却可能在高中掉队。

因为,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

01 轻松预赛,更有余力

学业如赛场,真正的高手在预赛中从不“死磕”,因为他们知道,预赛只是通往决赛的敲门砖,不必争个“天下第一”。

轻松应对初中的学习,意味着有余力思考、有余力探索,能力的积累胜过一时的冲刺。

比如有个同学,每晚回家还在刷题补课,每周六日排满了三轮补习,家长总说:“咱不能输在起跑线!”

结果到了高中,他看着课本直发愣——“这本物理书怎么没个答案?!”

同班一个男孩天天打篮球,初中成绩虽中等偏上,升重点高中倒没压力。高中一入学,他的发言雷人:“原来课本能直接看懂,不用去补习班翻译一遍!”

全班人目瞪口呆,班主任点头如捣蒜——这就是人家轻松跑预赛的“实力”。

又比如,补习班老师有次感慨:“我教的学生初中成绩个顶个,但高中不是考砸就是转学。”

我问原因,他叹气:“大概是从小就像榨干的甘蔗,哪还挤得出甜汁?他们初中赢得了竞速赛,却输了马拉松。”

我忍不住给他讲了隔壁学校那个男孩的事,初中补课少,高中成绩猛如虎。

听完后,他干巴巴地说:“看来我这个补习班,是把天才培养成普通人了。”

02 从依赖到独立

补课的本质,是借外力弥补短板。

短期效果显著,却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一旦没有了“拐杖”,这些过度依赖补课的学生,往往在高强度的高中学习中暴露出短板。

比如小张同学,初中时每次考前补习,化学老师总把考点划到重点,她总觉得自己会了,考高分如探囊取物。

结果上高中,老师冷冰冰一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考试全是开放性问答,她的分数直接掉到平均线以下,最后感叹:

“我初中以为化学好,原来是老师比我还努力。”

又比如,朋友孩子总在家里抱怨:“为什么我高中的作业没人讲?题目也不划重点?”

朋友哭笑不得:“你高中的老师以为你初中已经会独立思考了!”

孩子瞪大眼睛:“原来我初中成绩好,不是我学得好,是补习班效率高啊!”

03 跑得轻松,才能跑得长远

所以说,没有余力的选手,无论预赛成绩多耀眼,到了决赛总会力不从心。

学习更是如此,高中拼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和持久力,这正是那些轻松应对初中的学生的优势所在。

比如,初中时的“拼命三郎”小王,高中第一学期就崩了,天天抱怨“压力太大”。

同学小李,初中没参加一个补习班,成绩中等偏上,高中成绩却一路飙升。

小王问小李秘诀,小李摸摸脑袋:

“没啥,就是初中作业少,爱看点科普书,成绩自然好了。”

又比如,同事的孩子初中疯狂刷题,成绩年级第一,升高中后天天拉胯。

同事看邻居孩子,初中爱玩泥巴,高中却拿了奥数竞赛奖,忍不住问:“你家孩子怎么教的?”

邻居淡定道:“很简单,初中时别累着孩子,把脑子留到高中再用。”

那么,初中成绩优异的孩子,如何才能跑得长远?

其实关键在于培养学习的自主性,而非单纯依赖外力。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应以培养学习习惯和提升思维能力为主,而非追求短期分数。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适度的学习环境,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跟风补课。

让孩子在初中阶段多一点思考的自由、多一点探索的时间,减少对分数的“囚禁”,才能在高中的学习舞台上绽放更大的光芒。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

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的守护,而不是功利的推动。我们要记住,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思考的动力。

让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轻松又坚定。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