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 9 月 8 日,张爱玲在异国他乡去世。然而,她的尸体被发现时,在场的人震惊不已。
张爱玲出身极好,她是李鸿章外曾孙女,然而,她却在父母离异、继母苛待中长大。她曾在《私语》里写道:“我生在上海,从小住在租界里,年幼时的家是一个华丽而苍凉的手势。”
张爱玲的文采广为人知,就连胡兰成亦都在《今生今世》里承认:“她的文章里有清坚决绝的聪明。”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掷地有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创作这部作品时,张爱玲正深陷与胡兰成的纠葛。这段充满争议的感情,让她既尝到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 的痴狂,也经历了背叛后的彻骨寒凉。或许正因如此,她笔下的女性才这样的清醒又绝望。
1955 年秋天,35 岁的张爱玲带着书稿从上海来到纽约。因为和胡兰成的过往,她只能来美国重新开始。可现实很残酷,她翻译的《秧歌》被美国出版社拒绝,生活过得紧巴巴。
为了省房租,张爱玲申请住进麦道伟文艺营。在这里,她遇见了 56 岁的德国裔剧作家赖雅。赖雅是个老派文人,离过两次婚,还酗酒。两人第一次聊天是在文艺营的长廊,赖雅读过张爱玲的英文文章,夸她把中国文化写得有意思。张爱玲那天特意化了妆去见编辑,结果被拒后心情低落,没想到和赖雅聊文学聊得挺投缘。
在文艺营的三个月里,赖雅和张爱玲越走越近。他们常在图书馆讨论写作,赖雅教张爱玲好莱坞剧本的写法,张爱玲则给他讲《红楼梦》里的人情世故。有次下大雨,赖雅送张爱玲回房间时亲了她。
但好景不长,张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赖雅一听就慌了,他退休金少,身体也不好,根本养不起孩子。在租住的小公寓里,他劝张爱玲放弃这个孩子:“我们连自己都顾不好。” 张爱玲沉默了整晚,第二天去了诊所。这段经历后来被她写进小说,字里行间都是无奈。
1956 年 8 月,两人在文艺营简单办了婚礼。证婚人是管理员和一只鸽子,赖雅把祖传的银袖扣别在张爱玲的蓝布旗袍上。可结婚才三个月,赖雅就在唐人街突然中风。张爱玲把旗袍卖了交住院费,白天照顾丈夫,晚上在厨房改稿。
那段时间张爱玲特别难,写的英文小说没人要,母亲在伦敦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她连机票钱都拿不出来。赖雅虽然半边身子动不了,还安慰她说:“美国人不懂你的好。”
1961 年,为了赚钱,张爱玲接了香港邵氏电影公司的编剧工作。可她刚到香港就收到赖雅再次中风的电报,当时她的剧本费还没结,根本没钱回美国。
在邵氏的铁皮棚里,张爱玲每天写 14 个小时剧本。为了攒钱,她同时接好几部戏的改编,连写坏了三台打字机的键盘。
1967 年,赖雅搬到剑桥镇养老院,张爱玲在附近租了小房子照顾他。他走后,张爱玲把银袖扣收进铁盒,搬去加州开始隐居生活。
1984 年,64 岁的张爱玲不幸患上皮肤病,病痛带来的幻觉让她总觉得身上有虫子爬动。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她开始频繁搬家,几乎每月都要更换住所。她甚至将超市购物车改装成简易行李箱,里面装满消毒用品,连门缝都用胶带仔细封起来。某次匆忙搬家时,她不慎遗落了自己精心批注的《海上花列传》手稿,后来这份手稿在二手书店被人发现,竟拍出了高价。
1995 年 9 月 8 日,75 岁的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中悄然离世。七天后,管理员用备用钥匙打开 401 室,屋内景象令人心酸。房间陈设简陋至极,里面没有家具,更没有床,她就那么躺在地板上,身上只盖了一条薄毯子。
宋淇夫妇整理遗物时发现,她的存折里仅有寥寥几百美元存款,9 月 19 日,遵照张爱玲的遗愿,宋淇夫妇将她的骨灰撒入圣塔莫妮卡海滩的浪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