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是这样的, 一个没名气的小演员说物价贵,吐槽生活中比如外卖什么的,会让人觉得好笑。但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上很多节目 ,赚很多钱的人去吐槽外卖那些生活中的小事就会让人觉得很怪。
我还记得坐地铁到郊区感叹这地方竟然还有法律那段,真是给我笑疯了。



他自己应该也在调整,像沙发那场文本挺好的,就是我看的时候感觉他有点心虚缺底气,但问题不大。播完刷到真买了2w的沙发,突然就知道在心虚什么了。他太老实了 ,不会演,很多脱口秀演员会演一个人设出来。


也不是鲁豫,其实很早大家都发现了,他的天花板太低了,坦白说他本身就没工作经历,生活也就来来去去那几样,一旦有钱就说得很没底气,说不定还不敢有女朋友,要不话题再少一个。
回看第三季,那时候广智还没发达,导师和李诞就在讨论,怕广智以后日子好了就没这么好的素材了,广智当时还说: 我想试试(这种好日子)。
所有脱口秀演员都这样,不能太有钱,很容易就让观众觉得在秀优越难以共情,norah就是一个例子。那些留过学的脱口秀演员,都不会一直强调留学经历,很容易提醒观众,他们很可能处于不同阶级。
杨笠志胜这些已经火了的脱口秀演员都面临这个问题,他们现在讲的都是拍了什么电视剧,上了一个综艺节目,遇到了某某明星,跟普通人远离了,无法共情。
志胜也只剩下口音了,每次调都起的很高,本子其实不如广智的,他再继续说下去就有点说到头的感觉了,但是参加综艺又很适合。
我个人感觉…脱口秀不能远离生活,所以不要全职… 没有体验很难有烟火气或者说很难有共鸣了,好玩的永远是真实和生活。
当他们的日常里只剩上综艺拍戏带货,他们的生活已经太同质化了,其实都不能算是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个赚钱机器罢了。在工作之外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默默无闻的时候生活各有各的故事,火了之后千篇一律的上综艺、拍戏,连吐槽都有点凡尔赛了。
不光是脱口秀演员,很多创作歌手和作家,如果生活变得平和温馨稳定,基本很少能写出特别有意思的作品,所以大部分搞文艺的,很多渣男,渣女,需要很多情感经历,甚至人为制造情感波折,不喜欢太平淡的生活。
所以赵本山是真的难得,即使是亿万富翁,还能演出乡土气息。
因为广智一直使用的是第一人称讲故事的形式,这种角度的基础,就是其自身的背景,讲故事的内容限制很多。
一旦他的背景有变化,比如赚钱了,他的人设就立不住了。
赵本山的小品,是讲述一个故事,有背景有搭档,更容易让观众入不同场景。
鲁豫那段让我对她改观很大,她真的很聪明,只有鲁豫是很真诚的点评每一位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且都很客观,每个点都很在理,微妙的细节都被她表达出来了,这个嘉宾真不错。
这个地方,它有法律
脱口秀里最讨厌的是ra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