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闻报道员的自白

晓雪思考 2022-06-05 21:59:03

青春里的强军记忆

我的“岗位”日记

作者:余海洋

立夏,窗外夜风裹走了时间。

闹钟静静地依偎在挤满烟头的烟灰缸旁,我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又到凌晨。

回想起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这些年,从基层中队到团级机关再到军级机关,环境与思维也在变化,收获的感悟也越来越多……

时间回到2014年,刚下连那会儿,驻地是一个沿海的“小渔村”,营区附近连个像样的高楼都没有:一间猪圈,两个岗楼,三层班宿舍,四排菜地,便组成了我们小小的营区。

下连后的第二个月,中队安排我和老文书学习业务,闲暇时老文书就会带着我拿着一台小相机拍拍写写,把中队的工作记录下来发到内部网站,能够让上级领导了解中队当前开展的工作。

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这就是新闻宣传的全部。

2018年6月,一篇名为《进击的“铁头”》的稿件在网络上发布,那是我第一次做人物稿件。

文中的主人公“铁头”符健强是我的班长,他个子不高浑身是劲,训练特别猛,在单位组织的比武中还立过功。平日里不爱说话的他只要认准一个方向,“南墙”也得撞出个窟窿来,所以被大家戏称为“铁头”。

后来班长告诉我,那条稿件传回了家乡,他的事迹便在乡邻中传开,班长的父母也感到十分自豪。

从那以后,班长变得更加开朗,工作训练也更加努力,年底他还获得了“极限勇士”“优秀士官”等荣誉。年终总结,看着领奖台上的班长,我甚至比他还要开心。

从那时起,我真正理解新闻宣传工作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反应工作,它还能够鼓舞他人,能够给战友们带来激情和无限动力。

也正是因为那条稿件,我真正爱上了这个岗位。因为热爱,所以我更加专注。

可能和其他兄弟单位相比,我们没有浩瀚的海天景况,也没有高大上的装备,所以我需要趴得比别人更低,要爬得比别人更高,要离得比别人更近,才可能拍摄出比别人更精彩的画面。

回想这些年,从小豆腐块到大报头条,从驻地报刊到中央级主要媒体,我将一茬茬战友奋斗的画面推上了网络、报刊、电视台。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新闻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也找寻到同样在军队宣传战线上工作的妻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驻地不断发展,高楼大厦、高速公路越来越多,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大家口中的“小渔村”也逐渐腾飞,而我和战友们也搬进了新营区,使用了新装备,“95”“00”后的高学历士兵不断向军营涌入……

我很庆幸,我是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更自豪,因为我是这些变化的记录者。

我想,或许我在无形之中,帮助了那些默默无闻的战友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

他们的荣誉感,他们的存在感,以及属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的搭建,也有我垒上的一块“砖”。

即将面对进退走留,我想无论还能在这个光荣的集体工作多久,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热爱我的岗位,珍惜每一次拍摄的机会,去记录军营中的每一位奋斗的身影。

热血青春,哪怕我们只是像流星一样划过。

以下为余海洋摄影作品

士兵面孔

2018年10月1日,国庆节。我的战友伴着夕阳在海边执勤。

2019年8月27日,我为满服役期老兵们策划拍摄了航拍纪念照。几年的时间,我们不断摔打磨炼,成为了驻地人民眼中的“钢铁战士”,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都有我们挺拔的身姿。

2018年11月30日,我给班长拍摄退伍纪念照。他的偶像是猎鹰突击队狙击精英王占军,所以退伍留影一定要抱着狙击枪。

2020年2月26日,刚选入特战小队的下士王富柯(图中右)向小队长吕建民(图中左)“臂力王”的称号发起了挑战。在大家的呐喊助威声中,负重20支95式自动步枪的王富柯最终以117秒时长的成绩夺得了胜利。

2020年11月16日, 新兵授衔仪式现场。新兵们相互佩戴肩章、领花等标识,鲜红的肩章照亮了他们年轻的面庞,这一刻,他们成为了光荣的武警战士。

2021年10月14日,又逢野外驻训,战友们全副武装在烟雾中穿行。

神兵天降

无言的战友

向险而行

守护者

图文:武警广西总队 余海洋

0 阅读:28

晓雪思考

简介:专注思考育儿问题,分享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