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的人各有各的理由,反对的概括起来只有一个——不要孩子,你老了怎么办?
这一顾虑背后隐藏的,恰恰是无数人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很多人都清楚“养儿不一定防老”,也明白“养儿不是为了防老”,但大家仍执着地把没有孩子和晚年凄惨划等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老了以后,所要面临的困境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孤独、行动不便、死了没人知道......
而孩子,便成了很多人唯一能抓住的那一点幻想。
不过,90岁的安吉拉没有想到,在遭遇种种生活的困境后,最后的一丁点幻想,会被自己的孩子亲手打破。
她的晚年,过得并不舒心,身体上的不便,心理上的不自洽,她都经历过。
去医院看病,让她觉得难堪。每次医生都会直截了当地发出指令:脱衣服,躺下。
这让她觉得不舒服,感觉自己就像一块肉,没有感情和尊严。
但偏偏年纪大了,身体总时不时地出毛病,去医院的次数并不少。
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也让她无比惶恐。走不快,反应慢,让她不敢穿过车流。
社会的漠视和外出的不便处处都是,家里也没好到哪里去。
安吉拉独自住在偏远的郊区,儿子以家里有租户为由,搬了出去。
她跟租客的关系也一般,没什么密切的来往,所以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孤身一人。
大半夜家里的保险丝坏了,她只能自己点着蜡烛,笨拙地去修理,却怎么也修不好。
有时候就想喝一杯热茶,可等她颤颤巍巍端着一杯茶上楼,没走两步,茶就凉了。
林林种种的遭遇,都让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座孤岛,浪涛拍岸时,只能听到心碎的声音。
后来,租客终于搬走了,安吉拉想着总算有机会把儿子一家叫回来了,没想到,却遭到了拒绝。
无奈,她只能从孙女那里找突破口。她相信,只要孙女想回来,儿子儿媳必定会跟着一起。
于是,她找机会把儿子一家三口叫回了老宅,试图说服他们。
可接下来,发生在她和孙女、儿子儿媳之间的一系列对话,让她彻底绝望了。
孙女并不关心要不要回来住,只想得到奶奶的戒指——
当安吉拉告诉孙女,“等我死了它就是你的了。”
孙女的第一句话便是:“那你什么时候死?”
到这还没完。儿子和儿媳的密谋,更是凉了安吉拉的心。
儿子并不担心老母亲一个人住在这里,会遇到什么困境,反而觉得她是累赘,只希望赶紧摆脱她,然后把老宅卖了。
安吉拉没有想到,自己的晚年竟会如此凄惨。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都巴不得自己赶紧死,既然这样,那就死吧。
某一天,她换上了漂亮的小礼服,穿着高跟鞋,关上门窗,点燃了蜡烛,然后躺在了床上。
就这样,时间一点点过去。就在意识逐渐模糊的时候,她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为什么要便宜了他们?
想通了这一点后,她决定振作起来,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
她把老宅捐了出去,用于儿童音乐团的建设。
这天,孩子们兴奋地跑到宅子里,重新布置。冷清了许久的房子,开始有了欢声笑语。
帮助这些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孩子,让安吉拉觉得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布置房子的间隙,有一位孩子端着一杯热茶上了楼。没想到,安吉拉已经躺在椅子上,离开了人世。
她曾经那个“想要喝杯热茶”的小小心愿,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但她走得无比安详,在生命的尽头,她仍得到了快乐和温暖,而不是曾经的万念俱灰。
有人说,人类的终极焦虑是对死亡的恐惧,其实不然,比起死,多数人更害怕的,是活得不体面。
以上片段,出自2007年在波兰上映的电影《死期将至》,导演多罗塔肯杰扎夫斯卡,凭借这部电影,一举拿下波兰电影节四大奖项。
不少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感慨道:养儿防老,真的是一句最彻底的谎言。
好房君在看完整部片子后,也难以平静,但我偏偏是个理想主义,现实世界里,不愿意被“养儿防老”所绑架的子女,当然也有,但是不至于那么坏,更多的可能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随着长寿时代的来临,百岁老人已经不再稀奇,一幅关于养老的沉重景象也显而易见——
一方面,50后60后的白发人还要赡养白发人,另一方面,80后90后独生子女一代,既要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激烈竞争,又要随时面临“倒金字塔型”养老的沉重负担。
在这样的背景和冲突下,“养儿不防老”、“老了没有尊严”,便成了难以争辩和开脱的事实。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在尝试破局,为高质量的养老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