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接管”加沙地带的言论震惊世界,就连国务卿鲁比奥等内阁成员以及国会党内议员也感到意外。这一言论犹如向已经动荡不安的中东投下了又一颗炸弹。沙特等阿拉伯国家重申了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的坚定立场,中国和欧盟也对特朗普这一立场表达了反对意见。另外,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本周结束拉美五国之行,并施压巴拿马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项目,他还被特朗普任命代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署长,配合马斯克的DOGE部门精简或取消对外援助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暂缓了针对和墨西哥、加拿大的关税贸易战,也暂停了对来自中国的数百万小额包裹征收关税(美国海关系统亦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小额包裹实现政令意图)。这再次体现了特朗普通过施压迫使贸易对手让步的策略,同时也体现出了其极限施压策略的局限性。
关税问题上,特朗普改口了
2月3日,特朗普和加拿大、墨西哥领导人通话后宣布了暂缓一个月执行关税的举措。墨西哥同意立即派遣一万名士兵到墨美边境,这些士兵将专门负责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境内。2月7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表示,已接收了被美国遣返的超过一万名非法移民;加拿大方面则同意确保美国北部边界的安全,并最终结束诸如芬太尼等致命毒品大量流入美国的问题。特朗普对美加达成这一初步结果“非常满意”。
特朗普2月7日修改政令暂缓征税,暂时恢复了针对中国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直到“建立起完善且高效的系统来全面征收关税”。特朗普此举无异于调整了他2月1日宣布的对华关税部分条款,体现出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据悉,按照原本征收关税的新规,在包裹入境前需要提供额外更多的信息并缴付关税,这一耗时且复杂的过程让美国海关在执行关税新规时遇到执行上的困难。
这并不代表特朗普会在对华贸易战问题上松懈。本周文章《特朗普优先瞄准中国海外投资》提到,和第一任期比较,特朗普再次上台后采取“迂回策略”打贸易战,注重从关键矿产资源和能源安全入手,推进和中国的贸易战、技术战。特朗普以芬太尼危机为由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只是新一阶段对华贸易战的“开胃菜”。
当然,中国的反制举措也更为精准。2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2月10日起,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以及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等。本周文章《中国反制措施击中特朗普选区》称,尽管此前多轮关税和美国出口管制已使中国的报复手段有所减少,新一轮贸易战仍可能给美国企业、工人和社区带来实质性冲击。而且,受到关税冲击的县也主要集中在特朗普选区和票仓。
“接管”加沙言论的真实意图
特朗普4日会晤内塔尼亚胡后首次公开提到让美国“接管”加沙的计划,即将200万巴勒斯坦人“永久”迁移到周边的阿拉伯邻国,并重新开发加沙地带,将其打造为“中东的里维埃拉”,并暗示埃及和约旦最终会同意接纳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特朗普还表示,他计划访问以色列、加沙地带和沙特阿拉伯,并在下周同到访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就此进行讨论。
特朗普“接管”加沙的言论招致全球反对,包括阿拉伯国家和西方盟友。中国也重申了“两国方案”,强调“加沙是巴勒斯坦人的加沙,是巴勒斯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政治交易的筹码,更不能成为弱肉强食的对象”。
面对外界的反对,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表示,加沙人的迁移只是暂时的。但当被问及他们是否可以回到加沙时,卢比奥则不置可否。
有评论认为,特朗普“接管”加沙的计划不合法、不道德、不切实际且很危险。曾在美国国务院任职18年,2024年4月因反对拜登政府的加沙政策而辞职的外交官哈拉·拉赫里特(Hala Rharrit)表示,在阿拉伯世界看来,特朗普此番言论无异于宣战。《外交政策》采访的中东问题专家认为,特朗普这一方案无异于种族清洗,可能会刺激激进伊斯兰主义者袭击美国人。
▲2月4日,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在白宫举行会晤。《纽约时报》2月6日一篇评论文章称,特朗普接管加沙的方案为“两国方案”敲响了丧钟。文章称,几十年来,华盛顿的历任总统都支持某种形式的“两国方案”来解决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然而,在特朗普的构想中,加沙将变成美国领土直到现在,没有人能够想象这里的“两国”之一反而是美国而非巴勒斯坦。而且,特朗普还对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表示开放态度。
也有声音认为,特朗普此番言论更多是为了强化美以同盟,施压其他阿拉伯国家承担更多加沙地区战后重建的负担。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艾哈迈德·福阿德·阿尔哈提布(Ahmed Fouad Alkhatib)在接受《外交政策》杂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这番言论发生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就第二阶段停火和人质协议进行谈判之时,这种谈判涉及更多与加沙未来及政治和战略问题,特朗普可能正试图通过威胁美国“接管”加沙地带来施压阿拉伯国家,施压这些国家为加沙的战后重建提供资金。
当然,无论特朗普的真正意图如何,他的这番言论有损美国的国际形象与声望,再次体现出美国领导人并不在乎“两国方案”和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巴勒斯坦已经沦为美国强化美以同盟,推进地缘政治野心的实验场。
迫使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
卢比奥2月1日至6日访问了巴拿马、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多米尼加共和国,传递了美国外交上优先关注拉丁美洲的信息。按照国务院的声明,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阻止非法和大规模移民,打击跨国犯罪组织和毒品贩运,遏制中国影响力,并深化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提升美国所在半球的繁荣。
▲2月4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与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举行会晤。鲁比奥此行最大的成果就是迫使巴拿马转向亲美立场,给予美国船只在巴拿马运河的优先通行权,并迫使巴拿马宣布在2026年终止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详见《特朗普优先瞄准中国海外投资》)。卢比奥明确表示,中国香港公司控制运河的出入口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巴拿马政府在卢比奥结束访问时明确表示,将向香港公司派遣专门的监察小组进行“彻底调查”。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赵志远2月7日约见巴拿马驻华大使莱卡罗,就巴方拟终止中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向巴方提出严正交涉。赵志远提到,中方坚决反对美国通过施压威胁的手段肆意破坏中巴关系、抹黑破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行径。中巴关系从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干扰。
暂停对外援助引全球性恐慌
从2月7日零时起,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官网下线、资金被冻结,除少数人外,该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直接雇用人员将处于“行政休假”状态。这源于特朗普上周发布的行政令,暂停所有新的对外发展援助拨款,为期90天。与此同时,鲁比奥被特朗普任命兼任国际开发署代理署长,并叫停了所有对外援助项目。
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马斯克派人进驻国际开发署,获取相关数据信息。根据马斯克团队爆料的信息,该机构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包括向BBC、《纽约时报》、Politico等国内外媒体和非政府组(NGO)提供资金支持。据美媒报道,USAID年度预算约428亿美元,援助国家及地区超过120个,当中包括乌克兰。三分之二雇员在美国境外工作。
据《纽约时报》统计,在特朗普政府上任后的前三周,马斯克的成本削减团队已迅速进入至少17个联邦机构,包括美国财政部、国务院、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联邦航空局等多个部门。《金融时报》评论称,马斯克招募了科技高管和一批高智商的年轻程序员,迅速对世界上最大的官僚机构展开了“休克疗法”。他们进驻多个重要机构,开始审计数万亿美金的汇款项目,解雇或暂停了成千上万的公务员,并获得了大量美国公民的社保号码、银行账户信息、甚至健康记录。
对此,民主党和USAID雇员上街抗议,美国的左翼盟友也批评美国此举无异于让中俄等国在软实力层面抢占更高阵地,让海外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陷入险境。但是,从目前来看,民主党人孤掌难鸣,只能诉诸国会提案、法律手段阻碍马斯克清理机构。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本周对马斯克及其Doge部门的干预和清算行动表示欢迎。
更重要的是,面对民主党人的抗议,特朗普本周表达了对马斯克的坚定支持。特朗普还指示马斯克审查国防部的开支项目。新上任的美国国防部长海格赛斯也强调,要重新加强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改革采购流程,通过财务审计,并迅速部署新兴技术,使美军继续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具杀伤力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