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顾名思义,是指那些被废黜的皇帝,这些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被剥夺了皇权,失去了皇帝的地位。废帝的产生往往与政治斗争、权臣干政、皇帝无能或行为不当等因素有关。在中国历史上,废帝的数量不少,他们的命运各异,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被软禁,甚至有的遭遇不幸。

在这个系列文中,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废帝(注:禅位者及王朝终结后自动废位者均不算在内)和他们的后妃,敬请关注。(本文因篇幅较长,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内容。此内容为免费,只需观看五秒钟即可阅读余下内容,还请大家见谅,作者码字不易,请多多支持原创作者。谢谢)+
元朝废帝——元显宗孛儿只斤·甘麻剌孛儿只斤·甘麻剌,(1263-1302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裕宗真金和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伯蓝也怯赤的长子,元成宗铁穆耳的哥哥,武宗海山的伯父。

甘麻剌自幼由祖母察必皇后养育,时常侍奉祖父元世祖忽必烈,不离左右。甘麻剌性格谨慎,天性仁厚,从不妄言,但遇到正事,也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关心朝局。1290年,甘麻剌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
大德六年(1302年),甘麻剌病逝,终年四十岁。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杀,甘麻剌的儿子晋王也孙铁木儿在漠北草原登基称帝,史称元泰定帝。泰定帝追尊父亲甘麻剌为皇帝,庙号元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

泰定帝去世后,其子阿速吉八在上都登基称帝,即元天顺帝。元武宗之子元文宗图帖睦尔在大都登基称帝,随后与天顺帝交战一个月,元文宗获胜。天顺帝失败后下落不明,不知所终。泰定帝、天顺帝父子被视为非法君主,随后甘麻剌被剥夺了“显宗”庙号,废去帝号,庙室被毁。
甘麻剌见于记载共有一后二妃。
皇后弘吉剌·普颜怯里迷失,生卒年不详,出身于弘吉剌部。甘麻剌为晋王时,娶普颜怯里迷失为正妃,婚后生下皇子也孙铁木儿(即元泰定帝)。因史料缺失,普颜怯里迷失何时去世无法考证,仅知她在结婚后数年即去世。

1323年,也孙铁木儿称帝为泰定帝,追尊祖母普颜怯里迷失为宣懿淑圣皇后。1328年,元文宗废去元显宗甘麻剌庙号,毁去庙室,同时追废普颜怯里迷失皇后号。
妃拜拜海妃子、忽上海妃子,具体事迹已无法考证。甘麻剌除了和正妻生下一个儿子之外,另有二子三女,但均不知其生母是谁,极有可能是这二位妃子所生。
明朝废帝——明代宗朱祁钰朱祁钰,(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生母为吴贤妃(孝翼太后),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他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明朝正史唯一一位废帝。

.朱祁钰本与皇位无缘,其父明宣宗死后,由长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朱祁钰被封为郕王,奉藩京师,是一个生活无忧但没有什么实权的王爷。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侵入明朝腹地,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命郕王朱祁钰留镇京师。J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虏。当时明朝人心惶惶,兵部左侍郎于谦得到孙太后的支持,拥立郕王朱祁钰监国,终于安定人心。
同年八月,为了大君考虑,于谦、王直等大臣联名奏明皇太后,最终决定遥尊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为太上皇帝,立朱祁钰为皇帝,同时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仍为太子。明朝政局终于安定下来。

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打败了瓦剌。朱祁钰在位期间,任用贤能之臣、励精图治,稳定混乱的时局,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颇有一番作为。
朱祁钰是一位承前启后,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然而,当他帝位稳固之后,喜新厌旧,废黜了原配妻子汪皇后,随后又出于私心,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些事情导致朱祁钰的私德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也引起了朝中很多大臣的反感。
朱见济立为太子后一年就夭折了,朱祁钰没有别的皇子,因为焦虑忧心继承人的问题而病倒。此时,明英宗朱祁镇已经被迎回了京,但被朱祁钰严加防范,软禁于南宫。在朱祁钰病倒后,一些忠于朱祁镇的大臣和宦官开始谋求改立皇帝。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趁朱祁钰病重之时,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了南宫之变,迎立明英宗复辟。朱祁钰随后被废去帝位,仍称郕王,被软禁到西内永安宫。宫变发生后数日,朱祁钰暴毙,死因不明,但很多史学家均认为是被明英宗暗中所害。
朱祁钰死时刚三十岁,出于私恨,明英宗给他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明英宗死后,其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明宪宗对叔叔朱祁钰的功绩比较认可,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建立南明政权,追加朱祁钰的庙号为“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

朱祁钰见于记载共二后二妃。
皇后(废后)汪氏,(1427-1506年),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中城兵马司指挥汪瑛的女儿,仁德刚毅,性情秉直。朱祁钰为郕王时,娶汪氏为正妃。婚后,汪氏生二女:固安公主、一女名不详。
朱祁钰继位后,册封汪氏为皇后。汪皇后心有仁德,见到京师郊外有很多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时,于心不忍,亲自出资令官校掩埋安葬。同时,汪皇后和皇嫂钱氏(即明英宗的钱皇后)关系很好,时常劝导安慰她。

朱祁钰废去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即杭妃所生的朱见济为太子。汪皇后坚决反对,结果惹怒了朱祁钰,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去后位,居冷宫。南宫之变后,朱祁钰被废黜,降为郕王,明英宗不认可后来的杭皇后,只尊称汪氏为“郕王妃”。
不久后,朱祁钰暴毙,按律妻妾应殉葬。大学士李贤认为汪氏已经被废,且两个女儿还年幼,明英宗认可李贤的建议,免去了汪氏殉葬。随后,汪氏带着女儿们和财物出宫居住,明英宗特许她继续住在郕王府。

朱见深继位后,感恩当年汪氏因反对废立太子而失去后位,对汪氏很是优待。正德元年十二月(1506年),汪氏去世,享年八十岁,谥“贞惠安和景皇后”,并与朱祁钰合葬。南明时期,弘光帝改谥号为孝渊景皇后。
皇后杭氏,生年不详,正五品正千户杭昱的女儿。朱祁钰为郕王时,纳杭氏为妾,杭氏生下了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母以子贵,杭氏得宠的程度超过了正妃汪氏。朱祁钰继位后,封杭氏为妃。
朱祁钰在位时废去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汪皇后表示反对,结果被废去后位。随后,杭氏因儿子被立为太子,而一跃而上,成为继任皇后。1453年,太子朱见济夭折,杭氏悲痛欲绝而病倒。1456年,杭氏去世。朱祁钰追谥她为“肃孝皇后”,并为其修建了豪华的陵寝。

南宫之变后,朱祁钰被废去帝位。明英宗痛恨取代了自己儿子太子位的朱见济母子,下诏将杭氏“肃孝皇后”的谥号废去,同时毁坏了她的陵墓。明代史书中,没有为杭氏单独立传,她作为明代宗继皇后的身份并不被承认。
妃唐云燕,(1438-1457年),江西省南丰县人,锦衣卫唐兴的女儿,生母甘氏。唐云燕颇有美色,善歌舞,及长进宫,以美色得到景泰帝朱祁钰宠幸。景泰七年(1456年)八月十三日,唐云燕被册封为皇贵妃,是有史可考明朝的第一位皇贵妃。

唐云燕虽得到厚宠,却没有生育。1457年,南宫之变发生后,朱祁钰被废去帝位,唐云燕同时被革除了皇贵妃的封号。朱祁钰暴死后,唐云燕被明英宗为朱祁钰殉葬,时年不到二十岁。明英宗数年后下诏废黜了殉葬制度,唐云燕是明朝最后一批被殉葬的妃子。
妃李惜儿,生卒年不详,出身娼家,曾是江南一带的土娼,貌美善媚,能歌舞。景泰年间,李惜儿带着弟弟李安进京,因其有美色而被召进宫,得到了景泰帝朱祁钰的宠爱。
不过,李惜儿出身低微,进宫后虽有厚宠,却没有被封为妃。但是她的弟弟,却因为姐姐的荣宠而被封为锦衣卫百户、副千户,朱祁钰还专门下旨将已故太监李德所建灵福寺并园地赐给李惜儿的弟弟为香火院。

朱祁钰被废暴死后,李惜儿随即销声匿迹,没有被记载结局。她的出身低贱,应该不会有资格殉葬朱祁钰,很有可能最终流落到民间,不知所踪。
清朝废帝——清成宗爱新觉罗·多尔衮多尔衮,(1612-1650年),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晚年时最宠爱的妻妾,所以爱屋及乌,多尔衮也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

努尔哈赤将自己所领两黄旗六十牛录一分为四,一份自领,其余三份均分给多尔衮与阿济格、多铎三兄弟,并分给两黄旗之全旗,足见多尔衮兄弟受宠之盛。后来,努尔哈赤病逝,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皇太极即位,将两黄旗纳入自己麾下,多尔衮与其兄阿济格一起转为镶白旗。
多尔衮十六岁开始跟随兄长皇太极四处征战,多有战功,深得皇太极宠信。天聪、崇德年间,多尔衮收降蒙古、征伐朝鲜、入关攻打明朝,战功赫赫。皇太极封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并赐给他“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的美号。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多尔衮联合庄妃布木布泰,拥立其子福临为帝,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同为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统兵入关,联合吴三桂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随后派兵南下,相继灭李自成、张献忠及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政权,逐步确立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多尔衮在入关后主持制定包括《大清律》在内的各项制度,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同时实行圈地,逼民投充,强制剃发易服,厉行逃人法,但此举激起了广大汉民的反抗。

多尔衮后期功高盖主,受到了顺治帝和孝庄太后的忌惮。尤其是顺治四年(1647年)以后,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封号也改成皇父摄政王。后来,多尔衮独揽大权,各种待遇及依仗都有逾矩之嫌。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而且,他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行猎时坠马跌伤,次月伤重不治而死。他的死因一直颇有争议,由很多人认为是顺治帝或是孝庄太后暗中加害了多尔衮,但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据证实。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追封他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然而仅过了一年,顺治帝就下旨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废去帝号,毁墓掘尸。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见于记载的妻妾非常多,在此仅做略述。如有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评论区留言,我会根据留言情况以后专门写文章仔细说一说。
结发妻子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人,贝勒吉桑阿尔寨的女儿,十几岁时嫁给多尔衮为妻,当时多尔衮仅有十三岁。她是多尔衮的第一位妻子,但此后事迹未见记载。
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人,索诺布台吉和科尔沁大妃的女儿,皇太极孝庄文皇后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孝庄文皇后的姑姑。嫁给多尔衮后,夫妻感情非常好,但没有生育。崇德年间,皇太子册封她为睿亲王和硕嫡福晋。1649年,博尔济吉特氏去世,多尔衮很悲痛,追封她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多尔衮死后被追封为皇帝,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被追封为敬孝义皇后。随后,多尔衮被揭发数罪,废黜帝号,博尔济吉特氏同时被废黜皇后号。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多尔衮宗籍、还睿亲王爵位,博尔济吉特氏也恢复了睿亲王嫡福晋身份。
多尔衮其他福晋还有如下几位:继娶福晋佟佳氏,建州女真本部出身,尚书蒙格图之女;三娶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尔莽部落出身,根杜尔台吉之女;四娶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部落出身,喇嘛什希台吉之女;五娶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索诺布台吉之女,原为豪格的福晋;六娶福晋义顺公主李氏,朝鲜宗室出身,朝鲜锦林君李恺胤(朝鲜成宗玄孙,在清室玉牒中音译为“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多尔衮死后改嫁给端重亲王博洛,之后清朝应朝鲜锦林君李恺胤请求将她送回国。

此外还有几个妾室:公齐特氏,蒙古察哈尔部落出身,延布图台吉之女;博尔济吉特氏,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济尔莫特氏,邦武图之女;李氏,李什绪之女。
本系列完结。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