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梦走来的诗人杜牧,如何在十年间赢得青楼佳话和文学成就?

闻学天史 2024-09-14 22:33:28

杜牧这个人“不拘细行”,是一个爱交朋友的关中高门士族的子弟。他的出头,走的是科举的路子,于是挟着科举新贵的头衔,开始了官场生涯。

既然他走的是科举路子,又是如何在十年间赢得青楼佳话和文学成就的?

杜牧家世背景

说到杜牧的家世,那叫一个显赫。杜牧的爷爷杜佑,是三朝宰相,而且很有学问。不过,到了杜牧的父亲杜从郁这里,做官和做学问都不太行,而且存在感极低,甚至当时别人介绍他也是:杜佑之子,杜牧之父。

因此,到了杜牧这一代,已经败落了,据说他的家钱财被堂兄杜悰占尽。

这个杜悰虽官位不输祖父,但官品不太行,留给人的印象不太好。

而杜牧在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后,年仅十岁的他生活更是窘迫。据说,祖父分给他的一房的30间房子,不过因家落寞,全都抵押还债了。

此后,他和弟弟杜覬居无定所,八年了搬家十次,甚至有时到了要吃野菜充饥的地步。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长达三年,不过这三年里,兄弟俩并没有放弃,在黑暗中默默读书学习。与童年时的显贵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说他有官三代的名,没有官三代的命。

仕途的坎坷与坚持

青年时,23岁的杜牧写出《阿房宫赋》,借历史讽喻当朝,他的文中文采和情绪,恰巧击中了当时读书人的内心,立即成了文学头条的爆文。

太学博士吴武陵对杜牧的文采,赞不绝口,当即决定让科举考官崔郾将状元名额留给杜牧。

崔郾连忙摇头,说:“状元已经有人选,前几名已经有人打招呼了。

吴武陵不甘心,说:“高低给他前五名也行啊。”

崔郾看吴武陵态度坚决,只好咬咬牙总算应了下来。

其实唐代的科举,跟明清大不一样,明清看成绩,而唐朝看推荐制,如果你没有人脉,考试前没人推举,就算考得好,也是白搭,

不过,杜牧考得也不差,貌似考得了第四名,此后开启了他的科举之路,一时间,想与他结交的人排起长队。

杜牧随即拥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弘文馆校书郎。结果,当时最意气风发的杜牧,却被一个和尚泼了一桶冷水,受伤的他当场题写了一首《赠终南若僧》:家在城南社区旁……禅师都未知名姓……

其实,当时题写这首诗,他虽有自夸成分,但更多的是自嘲。

而且,官场水深,他初入官场的前十年,经历太多最郁闷,最不顺心的事,于是,写了一首为自辩,为了忏悔。

不过在期间,他的弟弟杜顗突然生病,几乎完全失明,于是杜牧辞官带弟弟杜顗远离京城,因告假超过百日,只得弃官,便在扬州陪弟弟养病。杜牧已不似当年般潇洒快活了,而是对弟弟的病情和前途未卜多了几分寂寥感伤,为了生计入幕。

后来,入牛僧孺幕府当幕宾,与宰相牛僧孺结下深厚的友情。这一来,便为后来陷入“牛李党争”埋下伏笔。

繁华的扬州,茶楼、酒肆、娱乐场所数不胜数。当自古江南多美女,杜牧在扬州三年里,最爱流连于声色粉底之间。

可谓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牛僧孺对杜牧的行为,并不以为意,反倒暗中派人保护他,怕他吃亏。

不过,对于杜牧,他也是有理想的,什么行吟诗人,什么情场高手,这些都不是他的“主业”。

杜牧从少年时代,就有了济世报国的理想,他很努力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重用,担起振兴天下的重任。

那个时期,他不满朝廷有点失望,所以,他才选择居住了扬州。

大家都以为他是个情圣,其实,他骨子里是个忧国忧民的战略家。

只不过,他一生英雄,几无用武之地。

因为当时,恰是牛李党争很激烈,他夹在其中,做了一个矛盾超然派。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前文也说了,杜牧与牛僧孺关系非常地铁,在情感上,他是倾向牛僧孺的;在理智上,他又偏向李德裕。

因此,杜牧纵有满腹经纶,也没有机会接触政坛的核心高层。

842年,39岁的杜牧被李德裕逐出京城,贬去黄州当刺史。

后来,唐宣宗上位,牛李两党权势大转移,李德裕被贬远离京城,最后在贬地去世;牛党得势,牛僧孺官复原职。

杜牧认为自己有希望再起,结果牛僧孺第二年就老死了。牛党中的白敏中扛起大旗,于是杜牧给白敏写很多信,但在白敏中眼里,杜牧在唐武宗时期给李德裕上了很多治国方略,他这一举动无疑是跟牛党作对,他从不认杜牧是牛党的一员。

不过,牛党的周墀跟杜牧关系也不错,在周墀的帮助下,杜牧被调回京城任司勋员外郎。

后来,杜牧再次入朝补救之后,他自己却上书要求外放做地方官。理由在京为官收入微薄,一家子没法生存。

或许,他是有难言之隐,或许,对执政的牛党大失所望,才找借口远离是非之地吧。

所以,他在48岁那年,写了一首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明明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如今已心冷气短,失望透顶。所以,如今对于他来说,抱负和理想已经不重要了。

虽说杜牧最后一次回京,被拜为中书舍人,但对杜牧来说,落叶归根才是他归故乡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重拾了爷爷留下来的宅子,并起名为“樊川别墅”,与三五亲友悠游其间。最后杜牧在宅中病逝,享年51岁。

写到最后

杜牧一生经历了从宪宗至宣宗六位皇帝,一生虽有相才,却生不逢时,家道中落,仕途始终不得意,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济世报国的理想,生在唐末,朝廷无能,纵使自己一身才气也是空有雄心而报国无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