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上海最牛钉子户,扬言要6套房加1个亿,如今过得怎么样?

纵观人间大小事 2025-01-20 18:00:09

前言

“不给我6套房外加1个亿补偿款,你们别想动我屋子的一块砖头!”上海房主张新国对开发商放下狠话。

屋外站着几个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各个面露难色,欲言又止,随即 摇着头讪讪离开。

这就是2003年上海闻名一时的最强钉子户,靠着自己的强硬态度,打发了一批又一批“说客”。开口要出“天价赔偿款”的张新国,后来拿到多少钱?如今又过得怎么样呢?

事件详情

2003年,家住上海松江区的张新国,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里。家里的这栋三层小楼,是张新国岳父一家的祖宅。

据说从1951年起,他们家人就生活在了这里。即使身在农村,张新国也算是当地的“冒尖户”,家庭条件在村子里算得上富裕了。

张新国是上海市政建设公司的一名员工,工资足够一家人开销,甚至还富余不少。后来有了点小钱后,便和家人做了一些生意。

1996年,张新国甚至能够拿出三十万元,在原宅地基础上加盖一栋楼房。90年代的几十万是什么概念呢?可想而知,即便是放在上海的繁华地带,也能买上十分漂亮的商品房了。

因为家里有足够的家底,所以张新国大手一挥,将自己的宅子建造的格外气派——两个上下三层的主楼连成了一体,旁边还有角楼簇拥着。当时身处一片低矮砖房之中,显得鹤立鸡群,邻里无不羡慕,张新国本人也颇为得意。

对于张新国来说,这个小楼投入了他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夫妇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孩子们的房间都安置在三楼;张新国夫妇和岳父岳母,则各自享用二楼的两个卧室,并且每一层楼都有一个客厅和卫生间,几个人住一个小洋楼丝毫不觉得拥挤。

一楼的房间是富余的部分,张新国还会拿来收租金。在当时的上海农村,每月能收到三四千块的租金,一年下来也有几万块钱入袋。张新国对自己这栋小楼十分满意。日子就这样安安稳稳的来到了2003年9月份。

一则拆迁令打破了这份宁静,张新国才得知,他居住的这一片区域要修出一条公路,所有的住房都要拆除。

呕心沥血打造的豪宅,竟然只住了几年就要面临拆迁?张新国的心里第一个不乐意。拆了之后赔付的房子能让他们住的这么宽敞舒心吗?拆迁款又能给到多少呢?

赔偿方案

当时开发商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根据房产证上登记的房子信息进行补偿,也就是说虽然张新国盖了一个三层的小洋楼,但是实际的面积只有两三百平。所以和周围街坊邻居的补偿款都是一样的。

而第二种方案则是根据户口本上的男丁数量进行赔偿,一人赔两套房子。张新国的膝下有一儿一女,且不说女儿已经出嫁,户口已经迁移,就算户口还在,也无法多分出来一套房。

以张新国的家庭情况,最多也只能分到四套房而已。对于这个结果,张新国表示十分的不满:当年建这个小洋楼的时候可是花了30多万,也算是一笔巨款了。如今说拆就拆,甚至跟别人家普通的矮屋是一样的赔偿,这让他无法接受。

儿子女儿天天也在为分配房子的问题争执不休,这让张新国感到更加的心寒意乱。各种各样情绪牵扯在一起,加上房子户主是他岳父的,如果真的按照这样的方案分配房子的话,对于张新国个人来说显然并不沾光。

思来想去,张新国越想越气,他完全不能够接受这样的赔偿方案,想要找到开发商,希望能拿到多一些的赔偿款。

开发商自然是不愿意多给的,一直强调“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例外”。眼看谈判无望,张新国也上头,他认为自己这个位置可不一般,是一定要拆除的。但是如果他不同意的话,想必拆迁办也不会强硬执行。

看透了这一点的张新国,瞬间狮子大开口,扬言要拿到六套商品房,和一个亿的宅基地补偿款,否则他是不会同意的。

原本还有商量余地的双方,就因为张新国的这一无理要求而陷入僵局。张新国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势必要硬“刚”到底。

周围的邻居对于这个拆迁消息,都表示十分的开心,很快就全都搬空了,唯独剩下张新国一家坚守阵地。就这样僵持一段时间之后,开发商也直接不干了,绕开了张新国的家,把周围的路率先修好了。

四车道在他家附近,变成了双车道,看上去十分滑稽。原本洋气的楼房,在此刻显得怪异无比。张新国一家并不在乎外界的目光,为了多分一些钱,这点困难都不算什么。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挫折接肘而来。

公路修好之后,噩梦也随之来临。川流不息的汽车来来往往,每天张新国一家都要饱受鸣笛噪音带来的侵扰,家人出行也十分不便。

因为张新国一家钉子户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当地,但凡从他家旁边路过的车辆,都会不停的按喇叭。有人是担心视线被阻挡,鸣笛警示;有人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原本宽敞的道路中间,却横着一个楼房,任谁都会郁闷。

就这样不管白天黑夜,原本安静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充斥着汽车鸣笛声,甚至让他的家人都无法好好休息。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和女儿不堪其扰,纷纷搬了出去。岳母也因为整日的喧嚣,最后心脏病发作离世,原本洋气的小楼,如今已经破败不堪。张新国开始反思,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呢?

周围人也因为他们的房屋在公路中间,觉得十分碍事儿,所以对张新国一家指指点点。由于房子的位置容易遮挡视野,对于路况不熟悉的人来说,也会容易引发车祸。

2016年,拆迁办的主任换成了陆辉。陆辉隔三差五就去张新国家里串门,一来二去熟识之后,张新国终于忍不住开始诉苦。

陆辉便劝告他:如果这样的车祸频发的话,法院可能会强制执行拆迁,到时候就只能赔一套房子了。而陆辉表态,如果他现在依旧愿意配合拆迁的话,还是保持原本的方案不变,赔付他四套房子。

有了这么一个台阶,张新国松了一口气。其实他早就后悔了,但是因为没人给他这个“台阶”,他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一开始的想法是错的,于是就这样僵持了14年。

2017年,这场拉锯战也终于落下了帷幕。因为物价一直在涨,14年前答应的230万赔偿款的价值,显然已经不是14年后能够比拟的。

答应给的四套安置房,好的地段也早已被别人挑走了,还白白忍受了14年的噪音折磨,张新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仅到手的赔偿款贬值,还被路人和网友指指点点十几年,当真是毫无意义。俗话说“知足常乐”,不管什么事情见好就收才是明智之举,贪心带来的结局往往比预期更坏。

如今马路中间的“钉子”已经被拆除,道路也畅通无阻,张新国一家人也在新房子安居乐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他很后悔因为一个执念,让家人白白受了14年苦,如今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也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

网友独到见解

很多网友对于张新国一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才有几个14年呀?就这样白白的遭罪,没有任何意义”。与其纠结这身外之物,不如见好就收,早点拿到赔偿款享受生活,要知道十几年的“精神摧残”不是开玩笑的,常人怕是早就顶不住了。

另外一部分人则对张新国一家持嘲讽态度,他们认为“人心不足蛇吞象,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这种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就应该好好治理一下,才能给社会树立正确的榜样,防止更多类似的事情发生。

还有一部分网友则抱着同情的心态,他们认为“钉子户”并不是都因为赔偿款。有的人对自己的房子确实有着很深的感情,不愿意随便拆除,也是人之常情。我们应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不会这样想当然了。

你认为你比较赞同哪一种说法呢?如果是你的话,你觉得怎么做比较恰当呢?

0 阅读:3

纵观人间大小事

简介: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