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德|邂逅

消费文化 2023-05-29 11:45:17

邂 逅

作者 /刘运德

◆ ◆ ◆ ◆

五月的北京,阳光明媚、风清柳绿,花团锦簇、盛世欢腾。乘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东风,我有幸参加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的全国郦道元文学会议。为了便于抒发与会人员的个性和喜爱,组委会安排一个半小时的自由参观,深受大家欢迎。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我国第一座、目前世界最大的文学博物馆,集文学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理论研究、交流功能于一身,是我国现代文学资料中心和宝库。对我们生活在基层的文学爱好者来说,一直是充满向往和崇敬的神秘殿堂。

杨虹(中)和刘天德(左)、

作者(右)在“逗号石”前留影

我和堂弟刘天德一起参加这次文学盛会,参观时自然同行。宏大的院落、奇特的建筑、矗立的树木、盛开的鲜花、庄严的雕塑,让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当我们来到文学馆B座大楼门前时,被一块镂空巨石所吸引。正当疑惑之时,一位姑娘疾步走来,惊讶地喊到“逗号石!”。经她提醒,我依稀想起曾经听闻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一块自然石的馆徽—“逗号石”,今天得以亲临目睹,不禁心广神怡。同时,也增加了对这位女孩的好奇。只见她约1米70的身材,满头黑发飘洒腰际,柳眉凤眼,朱唇榴齿,身着黑色紧身服,外披栗色风衣,手拿一本18K的兰色书籍,显得美丽漂亮,聪明睿智。她看到我俩,立即招呼:“老师,能帮我拍一张照片吗?”天德彬彬有礼,颇具绅士风度答道:“在此相遇,实为缘分,完全可以。”于是,我们为她摆拍了几张生活照片,并与她合影留念。

经询问,女士名叫杨虹,福建省福州市人。受邀参加郦道元文学会议,并受父亲委托,来中国现代文学馆追思与父亲有40余年渊源的已故作家。这也引起了我俩的兴致,受邀结伴,共同参加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杨虹父亲杨立辉所著珍宝《千年永赞牡丹亭》

据杨虹介绍,其父杨立辉,今年81岁有余,是福建省统战部的退休干部,一生痴情“牡丹亭”。在四十余年里,他跋山涉水,风尘仆仆,走遍全国,拜访了叶圣陶、冰心、巴金、艾青、关山月、孙道临等百家著名现代文学艺术大师,珍藏了他们有关“牡丹亭”的墨宝、诗书、照片等真迹400余件,全部无偿地捐献给了“牡丹亭”的故乡—江西省大余县,留下了一批无价的文化遗产。并整理、出版了功垂竹帛的《千年永赞牡丹亭》,圆了心中对“牡丹亭”那永恒的魂牵梦萦,被广大人民群众传为佳话。

杨虹从小深受父亲影响,秀外慧中,爱好诗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2022年夏,在全国举行第三届郦道元山水征文大赛中,她以父亲与“牡丹亭”的情缘故事为主题,撰写了《一曲牡丹亭,人间铸真情》的凤采鸾章,荣获一等奖。来京领奖前,父亲反复叮咛,一定将他心血凝聚的文化隗宝《千年永赞牡丹亭》赠送给这次文学大赛组委会,并代替他向文学馆内塑像的前辈们与“牡丹亭”的情缘表示慰问和感谢。

在三座呈三角形排列的文学馆后院,是一个连体大花园,园内鲜花盛开,绿树成荫。花园中心有一个不规则的小湖,四周分散坐落着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冰心等13位现代文学家的雕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着当年他们引领、呼唤、呐喊和推动中国革命天翻地覆变化的时代风采,我们不禁充满敬意,逐一拜访。

当来到艾青的塑像前时,杨虹拿出父亲的巨著《千年永赞牡丹亭》,翻到三十七年前艾青为其父亲题字“牡丹传千古”时的照片,轻轻诉说:“艾老前辈,这是当年您和父亲的面缘和留影,我代表他向您问好、致谢!”

杨虹在冰心雕像前展示

当年冰心为其父题写的“牡丹亭”字迹

然后,我们特意来到冰心的塑像前,这是全馆唯一的汉白玉女性雕像,只见冰心身着旗袍,披着一件透空羊毛衫就石而坐,胸前放着一本书,左手托腮,注视前方,静静沉思,风姿绰约。杨虹仿佛见到真人,双手触摸冰心的脸庞,含情脉脉地道:“冰心阿姨,我受爸爸的委托前来看您,感谢您当年为他题写‘牡丹亭’三字。”接着,她把宝书《千年永赞牡丹亭》放在塑像边的平台上,对着父亲高兴地说:“爸爸,我来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见到了冰心阿姨和其他的文学前辈,为他们以前与您的结缘表示了感谢,完成了您多年的夙愿。”

我们一边用手机摄像,一边聆听杨虹的叙述,亲身感受到了老一辈文学家对“牡丹亭”修复的深情关爱和无私情怀,也验证了新一代文学后辈对“牡丹亭”故事延续的坚定执着和不舍精神,为我国的文学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而欣慰,更体会到这次文学馆与杨虹邂逅的难能可贵。

杨虹(右)与刘天德(中)、

作者(左)在文学馆巨石影壁前留影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些文学前辈们,匆匆赶往文学馆A座大楼。远远看到正门前矗立着一座长8米、高2.5米、重达50吨的巨石影壁,这是文学馆的镇馆之宝。正、背两面刻着巴金的两段金句,其中背面是:“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传给别人。”精辟地诠释了我国现代文学的精髓和灵魂,见证着现代文学家们崇高思想和精神品质,更加坚定了我们从事新时代文学创作的自觉和自信。在杨虹的倡议下,我们在石壁前合录了一段视频:她手拿树枝和刘天德从左侧、我从右侧缓缓走来,在巨石中间相聚,握手问候,并欣喜合影。短短时间的互动,依稀我们成为了忘年之交,也成为三人对文学馆的虔诚膜拜和奇遇的美好纪念。

杨虹(左2)与刘天德(左3)、

作者(左4)在全国郦道元文学会议上共同授奖

当我们来到文学馆C楼二层会议室,参加会议的中国作协、中国散文学会的领导和代表们纷纷到场,座无虚席,凸显这次文学盛会的热闹和隆重。恰巧,会议中杨虹与刘天德和我一起参加了授奖仪式,更使我们惊奇异常,喜出望外,为我们在文学馆的邂逅浓墨重彩,锦上添花。杨虹还以授奖者的身份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感言,并代表父亲向郦道元文学组委会赠送了亲自题字的隗宝《千古永赞牡丹亭》。当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高级编审石英从杨虹手中庄重的接收赠书时,活动达到高潮,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大厅久久回响......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高级编审石英,

接受杨虹代表父亲题字赠送的隗宝《千年永赞牡丹亭》

作 者 简 介

刘运德,安徽省界首市公安局退休干部,省作协成员,《南国文学社》副主编,《青年文学家》南国文学社作家理事,《文笔精华》研究会特邀会员。先后有500余篇文章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其中80余篇获奖。出版《剑与盾》《警魂》《忠诚》三部选集。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