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网友小王在刷社交媒体时看到了一条消息,Manus,这个号称全球首款能主动干活的AI,竟在发布不到24小时就被封号。
这让他感到震惊和好奇,随手在朋友圈发了一句:“敢问马斯克,你为啥封了Manus?”
借着这个话题,我们来聊聊Manus和它背后的故事,也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它在短时间内遭到了封杀。
Manus横空出世:首个通用AI亮相Manus这个名字也许你之前从未听说过,但是它一上线,就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所谓通用AI,简单来说,就是这种AI不仅能帮你干活儿,甚至还能自己动手干活。
举个例子,以前的AI只能帮你做一个计划,而Manus可以自己去执行这个计划,比如给你做市场分析报告,从收集数据到最终生成PPT,一条龙服务,省去了你不少麻烦。
幕后团队也很有来头,这个项目是由北京、武汉两地的团队合力完成的,从开始研发到现在的发布内测版本,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效率可是相当惊人。
这一路走来,Manus可谓是梦幻般的亮相,令业内外皆为之惊叹。
账号被封:意外还是另有隐情?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一条消息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正当小王准备追踪更多信息时,看到Manus的官方X账号被封了。
据称,封号原因可能与第三方提及加密货币诈骗有关。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初步的猜测,毕竟Manus官方并未参与任何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活动。
这时候,号称是Man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的季逸超出来澄清,表示正在积极与X平台的支持团队沟通,希望尽快解除封禁。
可惜的是,他用来回应的账号并未经过官方认证,可信度有限,甚至连Manus的微博账号对此也没有发声。
封号至今,疑点重重,各方猜测不断。
Manus与DeepSeek的区别:全能助理 VS 智囊团随着Manus被封号一事发酵,人们开始拿它和其他AI产品进行对比。
最常被提及的是DeepSeek,这款AI擅长解决知识型任务,比如写文章、解数学题,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手动执行它的建议。
而Manus直接帮你取代这些步骤,自己上网查资源、用工具整理数据、生成最终成果,可以说相当省时省力。
如果说DeepSeek是个会给你出主意的老师,那Manus更像一个全能助理,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整个流程。
这样的AI产品,如果真能高效运转,确实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炒作还是实力?
Manus发布引发的争议不过,不少人开始质疑,Manus是不是只是一场媒体炒作。
一时间,国内二手平台上,Manus的内测邀请码被炒到了5万元的高价,连Manus的AI合伙人张涛都不得不出面澄清。
此外,还有人认为,Manus其实不过是一个壳插件,像Google插件那样,依靠其他现有一线AI的能力,解决复杂的任务。
就在这时候,另一个AI团队MetaGPT迅速行动,仅用3小时就复刻了Manus的核心功能,还声称是“简单的实现”。
这无疑对Manus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有人评价说,这不过是一次失败的造势,现实离预期的差距太大。
马斯克封杀Manus的背后原因那马斯克为什么要封杀Manus?
目前官方的解释里存在多种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加密货币诈骗。
此外,Manus账号的封禁是否涉及更多的商业竞争因素,暂时也无从得知。
我们不禁要思考,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公司间的竞争已变得愈发复杂,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掀起巨大波澜。
马斯克作为Twitter(现在称为X)的掌舵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深远影响,对于封杀的决定,不排除有更多的商业考量。
未解之谜:Manus的未来截至目前,关于Manus被封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揭晓。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更多关于这件事的幕后故事。
不论结局如何,Manus的出现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虽然Manus的风波让很多人对它的前景产生了怀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新科技的期待。
科技的进步永远伴随着质疑和挑战,正如Manus一样。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产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体验。
无论Manus未来如何发展,它与DeepSeek不同的定位已经让我们看到了AI技术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或许下一个“DeepSeek”或“Manus”已经在路上,只需我们耐心等待。
你对Manus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