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曝成飞正为歼-36研发舰载系统,飞翼布局或颠覆传统航母作战模式。当无尾战机遇上电磁弹射,中国海军会如何重新定义未来海空博弈规则?

【港媒:成飞正为歼-36研发舰载系统】
近日,港媒《南华早报》的一则爆料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中国成飞的团队正在为新一代六代机歼-36,开发一种辅助着舰的计算机系统。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的歼-36可能会发布舰载型,成为航母的中流砥柱!
沈飞历来在舰载机研发上颇有建树,而现在成飞也杀入这个领域。未来中国航母平台上,沈飞和成飞或将形成“双剑合璧”的壮观场面。
如果歼-36真能成功登上航母,那可不仅是给海空军装备增加了一架炫酷的战机这么简单,而是有可能直接改变海空作战态势。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武器不断进步的今天,这款飞机能够对敌方航母编队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同时分析认为,歼-36还具备超远程空空导弹,与其他先进导弹的综合打击能力,若作为舰载机,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我军的海空控制能力,简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中国六代机想象图CG】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战斗机自从去年末首飞以来,其试飞工作开展得异常迅速。无论是试飞的频率,还是公开程度,都远超出往常。这样的密集试飞,不仅让大众有机会近距离目睹全球顶尖战机的真容,还拍下了不少详细的高清图片。
这些迹象表明,这两架原型机的技术状态,已经远不是原理样机那么简单,而是更接近于初步生产版。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搭载武器模型的照片了。
而美方仍然宣称F-47的原理样机已经首飞了四五年,但至今连个正式的照片都没有。两相对比,更显得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是多么的务实。
《南华早报》指出,中国正计划发展歼-36的舰载版本,是由歼-36研发单位副总师发布的论文透露的。而这样的大型高速飞行设计,无尾布局且无垂直安定面,确实让它成为“着舰风险极高”的挑战。但是,既然论文已经发表,说明研究工作确实已经在进行中。

【港媒《南华早报》报道中的配图】
外网情报分析人员们对这一发现相当惊讶,毕竟美国海军还在抱怨F-47这种机器太大,不适合做舰载机。而歼-36比F-47还要显得庞大,真的能被10万吨级的现役航母正常运作吗?
从技术上讲,歼-36采用无尾飞翼布局、三台发动机的设计,使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远远超出美国F-35C那种“大块头”,想登上现有航母确实有难度。
然而,中国的核动力航母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未来核航母的飞行甲板面积将更大,并配备更强的电磁弹射系统,可以支持更大起飞重量的舰载机。同时,由于六代机的单机作战效能高,即便搭载数量有限,也能发挥出强大的作战能力。
而为了解决飞翼布局舰载机着舰难的问题,成飞团队开发了一套直接力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允许在极端环境下精准控制飞行轨迹,抵消航母尾流扰动等影响,提升着舰成功率。

【网传歼-36试飞照片】
目前全球尚没有无人机结合的六代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先例,因此成飞此番努力,就是为了争取全球第一。如果成飞成功将飞翼布局的舰载机上舰,将具有划时代意义。
飞翼布局不仅带来了超强的隐身能力,还提高了升阻比,这对于舰载机编队的突防与远程打击能力是一个巨大跃升,为航母提供了更大战略打击范围。
然而,歼-36的舰载型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要真正上舰,还需要解决重新设计机体结构、适配航母系统、优化舰载操作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挑战。短期内,可能主要以实验验证为主,达到规模应用需5到8年。
与此同时,沈飞的歼-50也在潜心构思舰载化。相比之下,歼-50尺寸更适中,更被看好率先上舰,而成飞的歼-36代表了更为先进的未来方向。

【歼-20、歼-50、歼-36同框想象图】
若下一步我们能在航空母舰上,混合使用歼-36和歼-50两种新型舰载机,那么我们就在舰载机领域做出了另一种创新组合:一款负责前方夺取制空权,另一款则用重火力进行精确打击。这样一来,中国的航母舰载机力量,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中国在六代机舰载化方面,已经进行了超前计划。在中美航母编队的竞争中,中国有望实现从技术到整体战斗体系的反超。
届时,中国的航母编队将具备,有人与无人机协同的立体空战体系,实现战略压制,从航母新手走向航母强国的道路上,我们正昂首阔步。
建造15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配合更长、功率更大的电磁弹射器,歼36还是有可能上舰的。 中国航母没有过巴拿马运河的硬性要求,考虑到中国造船工业的强大实力,航母完全可以造的大一点。航母越大,对舰载机的要求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