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闯出眼科IPO,老板挣到120亿身家

含笑饮杜康 2022-11-08 11:39:04

记者|方文宇江昱玢编辑|江昱玢又一家中国民营眼科企业,坐到上市牌桌前。11月7日,华厦眼科登陆创业板,首日股价大涨37.78%,总市值392.5亿元。

以营收规模计,华厦眼科仅次于爱尔眼科,是中国第二大民营眼科连锁机构——今年以来,A股上市的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市值均不足百亿。实控人苏庆灿,叱咤商场多年,2003年押上全部身家,成为厦门公立医院改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8年苦心经营,华厦眼科可提供眼科全科诊疗服务,2021年门诊量达167万人次,营收突破30亿元。早在2016年,苏庆灿就带领华厦眼科启动上市辅导。历时六年,苏庆灿终于等来了敲钟。当下眼科行业竞争激烈,借助资本力量进军全国、抢占先机的赛道玩家不在少数,苏庆灿面临着保持业绩领先的挑战。

改制高手华厦眼科与莆田系、厦门大学颇有渊源。创始人苏庆灿1969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92年他从厦门大学EMBA硕士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事业单位,没多久便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苏庆灿先是任厦门海沧经贸公司业务经理,1996年创立自己的第一家贸易公司欧陆商贸,做建筑模板、鞋子衣服进口外贸生意;4年后,受到莆田系经商思路影响,他成立欧华进出口公司,代理鞋子和服饰。赚到第一桶金,苏庆灿拿出全部身家押注健康赛道,2004年入主华厦眼科的前身——厦门眼科中心,成了当地公立医院改制中的先行者。做出这一决定,苏庆灿经过了深思熟虑。彼时,公立医院普遍亏损,厦门眼科中心在“福建眼科第一刀”洪荣照的引领下,是厦门效益第一的公立医院,年营收超3000万元。“事改企”浪潮中,苏庆灿抓住机会,以1700余万元的价格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苏庆灿对于“功臣”很是慷慨。2021年,在本人年薪63.56万元的情况下,苏庆灿为厦门眼科中心的数位高管开出百万薪资,其中未在公司层面任职的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薪酬总额超145万元。苏庆灿还为厦门眼科中心和母校厦门大学牵上线。2000年,厦门眼科中心成为厦门大学非隶属附属医院,前者承担起厦大医科人才培养任务,实现产教融合;后者则同意厦门眼科中心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使用“厦门大学附属”字样。背靠985大学,方便品牌吸引客户、打响知名度,但也带来了风险。双方既无股权关联,也未签订永久合约,厦门眼科中心还要接受福建省教育厅等部门的考核,不合格则面临被摘牌。2019-2021年,华厦眼科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从40.19%上升至45.56%。按今年前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计,华夏眼科以47.41%排名第二,仅次于爱尔眼科的49.32%。

IPO前,苏庆灿与妹妹苏世华系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70.56%的股份。IPO后,苏庆灿持股30.41%,按照最新市值,其身价接近120亿元。

发力屈光白内障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很多民营眼科企业的发家就是依赖于白内障手术项目,华厦眼科也不例外。公司的主营业务由眼科医疗业务、配镜业务及药店业务三大板块构成,眼科医疗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在9成左右。白内障项目收入占眼科医疗业务收入的比重接近3成。不过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白内障业务天花板开始显现。

华夏眼科该项业务收入占眼科医疗业务的比例由2019年的32.76%,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5.67%。屈光业务异军突起,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27.57%,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42.78%。我国约7亿人患有近视,患者要么做屈光手术,要么配眼镜。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同比增长2.5%;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9%,最高甚至达到了19.1%。由于公立医院难以满足市场飞速膨胀的需求,民营眼科医院迎来发展期。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5-2019年,民营眼科医院的市占率从37.3%提升到了38.7%,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3.7%。届时,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03亿元。

近年来,华厦眼科不断发力屈光手术和视光配镜业务。2019-2021年,屈光手术数量的年增速均超过20%,于2021年首次超过白内障手术量,达到10.73万眼。同期,公司配镜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达到12%。该部分业务收入囊括公司销售镜架、镜片、角膜塑形镜(OK镜)等所得。这也是上市募投项目中,拟投入最多的项目。招股书显示,华厦眼科拟投入2.3亿元用于区域视光中心建设项目,在全国新建200家直营视光门店,提供医学验光服务。这笔花销,约占总募资额的30%。苏庆灿重视视光配镜和屈光手术业务可以见得。更重要的是,二者盈利空间明显。报告期内,华厦眼科屈光手术业务的的毛利率分别为45.35%、47.94%、52.55%;配镜业务的毛利率均在55%左右,显著高于公司的整体毛利。

规模待显从营收角度看,2021年,华夏眼科营收30.64亿元,在眼科医疗服务赛道,仅次于爱尔眼科,排在行业第二。这并不意味着华夏眼科与爱尔同为第一梯队,因其营收仅约爱尔眼科的1/5。华厦眼科开设的57家眼科专科医院中,有18家处于亏损状态,占比近3成,公司利润主要靠厦门眼科中心。换言之,苏庆灿尚未走出他的发家大本营。对此,华厦眼科表示,“在前期经营中医院装修支出、设备购置的折旧摊销规模较大,同时面临医生、护士等人员的人工成本,在未能实现一定规模的营业收入之前,医院将处于亏损状态。”

以人工成本为例,2021年,华厦眼科1743名员工,薪酬总额共计2.1亿元,占当年营收的比重为7%;同期爱尔眼科为5000余名员工发放薪水5.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约4%。受困于规模,华夏眼科并不是独一家。普瑞眼科2022年中报显示,其拥有的23家医院中,3家是一年内开业的,9家尚未开业。由此,至少有12家医院尚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爱尔眼科可以通过产业基金运作眼科医院,减少不成熟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华夏眼科寄希望于名校“背书”,吸引客户、打响品牌,持续布局全国连锁分院网络,实现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公司仍有73%的收入来自大本营华东,苏庆灿还有远路要走。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