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这位昔日的战场英雄,到了晚年却经历了难以言说的悲痛——失去了年轻的儿子。中央得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赶紧派人去探望陈锡联老将军。大家都没料到,陈锡联老将军会开口说出那样一席话。
陈锡联和王璇梅在1949年认识,结婚后两人感情特别好,一起养育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们分别叫陈再强、陈再文、陈再方,小女儿则是陈再红。在陈锡联将军心里,他获得的那些功劳和荣誉,全都是自己在战场上拼死拼活挣来的。
见过战场的惨烈,知道那是无数普通战士用生命铺就的血路,所以他铁了心,绝不许任何人打着他的旗号在军队里胡作非为,靠关系往上爬,就算那人是他的亲儿子也不行。
陈再文,1951年来到这个世界,打小就对机械玩意儿特别着迷。他的父亲陈锡联,那可是新中国头一任炮兵司令。受到老爸的影响,再加上自己对机械的热爱,陈再文在机械方面简直就像是天生就会,没人教他也能摸索出个一二三来。到了考大学的时候,陈再文做了个让大家都意外的决定,他选了航空专业,没按大家想的那样,继承老爸的衣钵。
真没想到,挑专业那会儿,他居然选了航空。陈锡联知道后,立马把他叫到跟前,一本正经地问:你真想好了?
陈再文表示,他有个梦想,就是想飞上蓝天,当个顶尖的飞行员,让咱国家不再因为空军力量不够而被人牵制。
他不想让我国在遭遇像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所面临的那种艰难处境。陈锡联听完儿子这番话,连连点头称赞,心情平复后对儿子讲:不管走到哪里,都得牢记你是给老百姓办事的,老百姓的利益才是最要紧的。
陈再文把老爸的教诲深深记在脑海里,过了好些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老爸那些话的意思。
陈再文进了空军后,拼命钻研飞行技巧,他给自己的训练量是别人的两倍,结果可想而知,他成了空军里顶尖的高手。
1982年4月26号,有架三叉戟客机,编号B-266,突然接到民航的飞行指令。那时候,陈再文正好在这飞机上担任副机长。
这次飞机是从广州直接飞到桂林的。陈再文对飞这条线并不在行,因为他的日常工作并不涉及这块。而且桂林那地方天气老爱变,所以飞的时候很可能就碰上大雨大雾啥的。
果然没错,飞机一到桂林上头,就碰上了雨雾蒙蒙的天气。好不容易飞机穿过了雨雾,天空放晴了,陈再文和机长都暗暗庆幸起来。可没等他俩缓过神,飞机突然又被一股气流给撞了,机身猛地一晃。陈再文立马感觉事情不妙。
赶紧呼叫塔台说要紧急降落,塔台那边一听陈再文要迫降,就指示他去桂林的奇峰机场。但塔台后来那处理方式太不专业了,害得陈再文再也没能为祖国空军出力。
因为天气糟糕,信号不太稳定,陈再文不停地问塔台,迫降的地方对不对。塔台那边没搞清楚飞机的确切位置,居然就回了句“没问题”。那时候天上雾特别大,看得不太清楚。等飞机快飞到迫降点时,才发现底下站的是村长,根本不是奇峰机场。
要是陈再文那时候决定紧急降落,飞机上的乘客可能都能活下来,但飞机要是砸到下面的村子,会造成多少伤亡,谁心里也没底。这时,陈再文脑海里浮现出老爸以前跟他说的话,人民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于是,他和机长一合计,调转飞机头,朝着对面那座山头直冲而去。
结果飞机摔毁了,人都没了,尸体散落得到处都是,大概覆盖了两公里的范围。树上、山上,到处都是飞机的残骸碎片。
飞机出事儿了,摔得粉碎,机上人员无一生还,这事儿让国家特别上心,一边忙着查清楚到底咋回事儿,一边赶紧联系遇难者的家里人。这里面还有陈锡联将军的儿子陈再文呢。空军那些头头脑脑们听到这事儿,心里也是五味杂陈,难受得很。不光是可惜失去了个人才,更多的是觉得对不住陈锡联将军。
陈锡联大将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历经无数生死考验,可到了晚年,却遭遇了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这事儿太难开口了,他实在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么残忍的消息告诉陈锡联。
事情已经成了定局,也得让大伙儿知道。中央特地派了人去陈锡联那儿表达关怀。当陈锡联将军听到儿子陈再文出事儿的消息,这个在战场上都没掉过眼泪的硬汉,眼眶里瞬间盈满了泪水。但他心里也明白,一旦穿上了军装,就得承担这份责任。
得有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心思,所以陈锡联眼眶含泪,但跟中央的人说话时还是很坚定:不管是打仗那会儿,还是现在太平日子,谁都不敢说能保住每个人不死。咱们能做的就是记住这些教训,别让这样的惨事再发生。
在场的人都被陈锡联将军的深明大义深深打动。这位穿着军装的老者,他既是某个孩子的爹,也是个老军人。几十年的战斗岁月,他一直铭记在心,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永远都排在最前面。
等中央的领导离开后,陈锡联终于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之中。虽说心里清楚国家大事为重,但孩子毕竟是自己的心头肉。这一辈子,陈锡联已经两次尝到了丧子的滋味,这种痛,没人能真正感同身受。
陈锡联和王璇梅其实都是再婚,陈锡联头一回结婚,对象是黎芝慧,她可是抗大的高材生。两人在革命道路上相遇相知,情投意合,于是在1942年12月成了家。婚后第三年,他们迎来了宝贝儿子。原本以为,这小家庭能一直美满下去,可谁能料到,这段婚姻仅仅持续了六年时间。
1948年秋天,黎芝慧因病去世,啥法子都用了,就是没能救回来。她走了,留下个三岁的小孩,就只有陈锡联陪着他了。
有个男人,带孩子方面终归是比不上女人的细心,特别是陈锡联,他还是个将军,随时准备打仗。所以,跟他关系铁的陈赓,就把自己的妻妹王璇梅介绍给了他。两人挺合得来,最后就成了夫妻。王璇梅对陈锡联的儿子特别好,跟亲生的没两样。但命运就是爱捉弄人,这可怜的孩子还是遭遇了不幸。
陈锡联将军遭遇了和母亲相同的命运,也失去了一个患重病的孩子,这已经是他人生中第二次经历这种老年丧子的悲痛了。还好,他还有其他几个孩子在身边,给了他一些慰藉。不然的话,就算是像他这样身经百战、看淡生死的将军,恐怕也难以承受这样的沉重打击。
陈锡联这位军事大佬,在部队里可是有着“战斗高手,红军里的猛将”这样的响亮名头,他的人生经历到底有多神奇呢?
在部队里,他是个让人竖大拇指的“硬汉子”,但好多人压根不知道,当兵前头,他只是个被地主随便欺负的“放牛娃”。
陈锡联,小时候叫陈锡廉,1915年在湖北红安的彭家村呱呱坠地。家里头穷得叮当响,他8岁那年,老爸出门干活,不幸被东西砸中,人就这么没了。为了不给家族添乱,陈锡联的妈一个人挑起了大梁,带着四个娃过日子,主要就是种种地,再打点零工啥的。
为了给家里减轻点压力,陈锡联被安排到地主那里去放牛。那时候,他就像寄居在别人屋檐下的小鸟,经常吃不饱饭。地主这人特别狠心,稍不顺心就又打又骂。陈锡联实在受不了这种折磨,偷偷跑回家好几次,但每次都会被家里人再送回别的地主家,继续干放牛的活儿。
陈锡联曾经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就这样,没啥大出息了。但当他瞧见詹才芳带领的游击队时,心里头燃起了希望,觉得翻身的机会来了。他琢磨着,要当兵,再也不想过那种谁都能踩一脚的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去找詹才芳,结果詹才芳一看他年纪太小,直接给回绝了。
但陈锡联并没有死心,接下来的好几天,他都紧跟着詹才芳,一个劲儿地表明自己想当兵的意愿。最后,詹才芳被他说动了,点了头。那时候,陈锡联才14岁。离开家的那天,他朝着老妈住的方向跪下来磕了几个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没过多久,他加入的游击队就编进了红军第11军。
他从一名平平无奇的红军小兵,奋斗成军中的佼佼者,花了整整二十年。在红军那会儿,他进步神速,好几回反围剿大战都有他的身影。他从团营的政治委员做起,一步步爬到了红4军第10师政治委员的位置。在川陕苏区,还有反三路、反六路的围攻战斗中,他都拼尽全力。就是因为他出色的打仗本事,李先念还夸他是“打仗最厉害”的好战士呢。
抗日战争一开始,陈锡联就成了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的团长。就在七七事变后短短三个月,他带着部队狠狠打击了日军,一战成名,成了大家公认的抗日英雄。
1937年10月份,陈锡联按照上面的指示,带着队伍在山里头打游击。他们走到苏龙口、刘家庄那块地方时,陈锡联瞅见日军的飞机老是在天上转悠,狂得不行。
旁边的战士们都在大声咒骂,但陈锡联却默默观察着日军飞机的飞行模式,心里琢磨着这附近八成藏着个机场。结果一验证,陈锡联的猜想还真对了。
知道阳明堡机场离他不过几里地,他立马带人前去侦察。一看才明白,那机场有24架战机,白天轮流去炸太原、忻口,但晚上就停在机场,守卫的也就200来人。陈锡联心里有了数,打定主意得给日军点颜色瞧瞧。
10月19号夜里,陈锡联的队伍在村民的指路下,摸到了机场边上。随着一声命令,战斗立马打响,整个过程也就半个多小时。在陈锡联的指挥下,那24架飞机全给烧成了废铁。
我军在那场战斗中干掉了日军100多人,还打伤了不少,但我们这边只牺牲了30几个战士。等日军的其他部队赶到,陈锡联他们已经撤得没影了。这一仗,八路军的名声是彻底打响了,陈锡联也跟着出了名。后来,他带着队伍又去打了好几场大战,像神头岭、晋东南反扫荡那些。
抗战打完后,陈锡联从团长一路升到了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他又是冲在最前头,大别山那场仗、豫北战役,还有渡江战役,他都打得特别漂亮,战绩斐然。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在军队里一路高升,从管炮兵部队的司令,到炮兵学院的一把手,后来又成了北京军区的头儿,还做到了国务院的副总理。你可知道,他14岁前过得挺不容易,但14岁之后,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逆袭。
在战场上,他真刀真枪拼出了自己的本事,为新中国的诞生豁出性命,无数次在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这样的将领,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