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太平军在连城

自然与社会 2024-12-24 10:01:06

引子

*本文摘自《连城文史资料》第二辑(1984年3月),作者吴天鹤,原标题《太平军在连城》

码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关于文字错漏问题,尽量处理。诸位各自随心,至于“敬请谅解”的废话,还是免了吧。

正文

一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震撼和冲击着摇摇欲坠的封建末世王朝——清王朝。革命的风暴席卷着神州大地,太平军的英雄足迹遍及闽西南各县,革命的战旗飘扬在连城上空。

一、咸丰丁已、戊午、已未战役

一八五七年(咸丰七年,丁已年),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族弟,国宗杨辅清率部配合翼王石达开的部队入闽。杨辅清战闽北。石达开的族弟,国宗元帅都检使石镇吉则攻下长汀、宁化、清流、归化;分兵又克上杭,攻武平。

是年五月(咸丰丁已四月二十三日),太平军两千多人(按太平军编制约一师)由长汀进军连城,驻城外杨坊李屋桥一带。群众见太平军至,纷纷聚集观看。当时有持戈乡兵数人,向太平军挑衅。时值雨天,太平军火药俱被淋湿,不能用。文川河水骤涨,一个身穿绿袍的太平军将领(当为师帅官)正值骑马过河追逐,而被本地乡勇董华以戈击落河中遇难。太平军除了杀掉几个挑衅追赶的绅士乡勇外,余皆不犯,后即引军离去。

十一月,已折回江西的石镇吉部会合杨辅清部再攻福建。杨自赣入闽北,石部则入据长汀,并首克连城。当时以周秉权为首的连城豪绅庠生等人奉谕联甲守城。太平军自汀突至连城,周秉权登上城墙,辱骂不已,并催促向太平军开炮。太平军自城北攻入,杀周秉权及士绅罗大儒等人,而对百姓却无侵扰。石镇吉部据连城时,曾遣军去邵武等地。(一九七七年在邵武发现了用翼王部将发给部属右八旗的路条)。

一八五八年上半年,石达开率主力经赣东长驱入浙,攻衢州不克,于七月下旬从浙江撤入福建。六月(咸丰戊午五月二十五日)其花旗军攻下宁化。九月,石达开率部攻入闽北诸县后即引军进入闽西境界。大军从宁化接指长汀,攻克汀州府,又克连城。石达开本人在长汀驻至十月,先后遣兵转战闽西南各地。

一八五八年九月中旬,当石达开大军从宁化往长汀时,连城县地主武装集团乡勇裹粮往四堡拦截太平军,结果大败而归。石达开得力大将石镇吉、石镇常等奉命率四万多太平军直取连城,破渔沧峡而下。农历九月初十,太平军攻克连城。县令蒋麟昌慌忙带印涉河,逃往南乡,寓芷溪,并向福建省上司和广东清兵求援。

时南乡地主武装集团乡团长黄纪拔率乡团至文亨向县城进攻,前队与太平军相遇于南门外姚坊桥。乡团未经战阵,先鸟兽散,只剩黄纪拔孤身格斗,遂为太平军所杀。

农历九月中旬,连城团练头目吴立镛与上杭地主武装纠合成大股队伍,复与太平军战于文亨湖峰(旧称席湖营),被太平军击败,吴立镛毙命。王以智率领的乡兵与太平军激战于文亨龙岗岭,王以智战死。太平军乘胜扫荡莒溪一带官兵、乡勇。时福建清总督王懿德分兵驻扎在姑田、金鸡岭一带,慑于太平军威势,始终不敢前。广东清总督黄宗汉亦遣惠州游击郑心广,千总郑云蛟等率兵赴援连城。

太平军进驻连城后,兵不扰民,边出安民告示,边向群众作驱夷诛妖的宣传(太平军称清政府为夷妖)。许多本县耆老都一致说:听上辈人讲,太平军进城后,从不滥杀无辜,还号召群众回城安居,恢复集市贸易,公平买卖。咸丰戊午年太平军在许城城里与群众的关系犹如水乳交融。当年太平室的最高指挥部设东街现在李齐辉的高祖李德宏家里。军队则散居在城里“金山祖庙”(现在的西门蚊香厂)、吴琢亭和吴特峰两兄弟的“树德堂”、旧莲塘上谢荣书家、以及谢凝道(前清嘉庆道台)的“观察第”等处。

自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利用地方地主武装集团诸如团练一类的组织,以对抗、镇压农民起义。清政府并极尽对太平天国的诬蔑诋毁之能事,致使一些群众蒙蔽受骗。但大多数群众还是欢迎太平天国义军的。当年民间曾有这样的歌谣:“团练见‘长毛’,好象老鼠见到猫,吓得三魂不附体,扔枪丢刀抱头跑;百姓见‘长毛’,好象亲戚朋友到,同是种田受苦人,拍手迎着哈哈笑。”

一八五八年(咸丰戊午年),当太平军攻占连城时,以连城地方团练长谢龙骧为首,伙同绅士吴其兰、吴其蕙、罗传儒、周运昌、周运光等,聚豪绅团练和被裹往的群众三千多人在县东五里许之冠豸山上设局与太平军对抗。他们派乡兵团练分持武器守住山上各处隘口。有钱缙绅均住在内寨,贫寒士众则集于外寨。太平军对于山上绅士首先晓以大义,用书信缚在箭上射入冠豸山上。书略云:“天国之军是爱民的,路过此地,望借粮饷……。”山上不仅不予理睬,且把岩石树木滚下。县志《忠义列传》载:“伪扎至,立碎之”。当寨上周运昌接到太平军书扎时,立即撕毁。寨上的人把山寨视若金汤。太平军小股部队活动时,寨中人瞰其无多,就暗暗出来袭击;俟大股太平军至,就凭险肆骂。太平军忍无可忍,决定奋力攻寨,但因地势不利,正面进攻难以奏效。寨后有一叫北堑的地方,险而隘,驻守之人认为太平军不知山后有路,防守麻痹。太平军找到城郊杨梅村群众林某带路,一面在正面佯攻丹梯云栈上的云峰楼要堑,一面以林某为向导,取道山后的揭乐村一山间小路,从北堑攀上山巅,由“照天烛”直上外寨,奇袭守寨人背后。这时团练乡勇正扼守正面,突闻寨内炮声,知太平军从背后攻上,惊慌失措。一场厮杀,刀枪所著,血肉纷飞,团练乡勇被太平军击杀者近有千人,而无辜群众、家属惊吓互相践踏跌落崖下和为清朝殉节投崖自杀者近两千人左右,计共死掉三千左右人。逃奔进内寨和本在内寨的人从内寨后山逃遁。

十月,闽西一带遇上严重灾荒和疫病。下旬,石达开乃率大军从长汀山发,转战江西克瑞金。后又引大军自赣入湘攻打宝庄。石达开离闽时曾令石镇吉、石镇常、石镇发、石镇全、石达德以及达开外甥黄贵生等领一军另图发展,以作呼应。故石镇吉等继续留据连城,并在连城过了个年。

当太平军撤离长汀后,清政府遣周天培率部进入长汀、宁化,同时也派总兵饶廷选和参将袁艮率军攻打连城,但始终不能得手。咸丰八年农历十一月,清按察使裕铎驻永安,又遣付将张荣赴连城协力攻打太平军,仍无济于事。

一八五九年正月初十,石镇吉等率部放弃连城而南下,直趋莒溪。清军在莒溪筑堑连营扼守。太平军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设伏围歼了清军大股部队,攻克了莒溪。这一仗,杀得清军守备,悍将孟鼎惨败,侯补同知苏宗勒、广东来援的清军惠州游击郑心广、千总郑云蛟皆战死。县令蒋麟昌连连向省督呼救,省督分兵驻防金鸡岭的守将王裕慑于太平军声威始终未敢轻发一兵。

太平军旋即扫荡南乡一带清军、乡团营垒,乘胜一鼓攻下闽西重镇龙岩。

至今,南乡芷溪一带的群众还能指出当年太平军驻军的旧址,有在大路背大槐树下的,也有在原芷溪中学所在地的。

一八五九年正月,太平军已达龙岩,清军参将袁艮始敢率部进入连城。

二、彭大顺攻打汀、连

一八六零年六月彭大顺、朱衣点、吉庆元等将领到广西,对石达开的分裂道路强烈不满,劝石达开结束分裂局面无效后,即毅然脱离石达开,率领二十万人马从广西“万里回朝,出江扶主”。在江西铅山一带同李秀成部队会合。为了袭扰牵制清军,招集各地反清义军扩充队伍,以及筹集军饷,天官丞相彭大顺带领太平军活跃于闽赣交界地带。在攻克江西瑞金后即兵临闽西。

是年十月中旬(咸丰十年,庚申年),太平军原福建的花旗军攻打武平。接着,太平军又在盈科桥把清军游击许忠标、游击吉勒图堪的部队打败,迫其退守高梧。时省督学徐树铭由龙岩抵上杭,欲赴汀州按考,闻警后想避返省垣。汀守某请仍按时考阅,并把考场铺张得很完备,知府孙家良又亲督军坚守各处要隘。于是徐树铭乃赴汀按考。

时各县文、武生员都已先期到达。有清流特坑(即现属连城的塘前公社迪坑大队。)生员江于赣、江朝阳也在应考之列。于赣和另一学友某与知府孙家良甚相友善。先是,于赣这一学友曾语于赣:“我看今年气候不对,我们还是不考回去好。”奈于赣功名心切竟不听其言。而考试却恰似有人故意安排在特殊的气氛中,仍按原计划进行。

彭大顺先派人打入汀州官府作为内应,当侦悉省督学入长汀按考,即一面令太平军加紧攻势打武平;调动长汀守将,清总兵袁良驰援武平;一面趁汀郡空虚,挑选精悍的太平军扮成商人兼程入汀,突袭考棚,徐树铭徨徨然如丧家之犬,慌从考棚后院紧接的龙山书院逾墙逃脱,间道连城返省。当太平军伏兵刚发作时,考场武童生虽然也持弓引满想与对抗,怎奈太平军勇猛杀入,这些武童生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逃跑还来不及,哪里谈得上抵抗,于赣的学友某也一晃变成了太平军,突至于赣住房,大喝一声:你认得我是谁么?于赣吓软了腿,好在有学友之情,掩护于赣逃脱。而迪坑江朝阳据说于兵乱中穿起了太平军服装,伪充太平军,意在逃脱,后竟真的加入太平军,此后再也没有回迪坑了,成了百多年来迪坑人心里的一个“谜”!这一战,太平军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长汀城,并活捉了知府孙家良。

一八六一年正月,彭部太平军在汀连交界童坊大败清军,乘胜直趋连城,二月克县城,杀知府孙家良于连城。太平军入城,一面安抚群众,一面加紧为江西太平军筹军饷,矛头所向,自然是富豪乡绅。笔者访问本县耆老,得知当年被群众呼为彭大王的太平军天官丞相彭大顺住在现西街胜利路十七号当年的钱猴子家里。

彭大顺攻占连城,闽督急调兵遣将前往助剿,命林彰义统领台湾勇千余人至连城,人人都携鸟枪系飞镖,远以枪击,近以镖取。当时彭大顺的大队人马正移驻北团。农历四月初六日,台湾勇四十一人由简忠厚率领,恃勇深入北团山下,彭大顺指挥太平军重重包围,尽歼于北团山下之渡头桥。林彰义所率领的其他台湾勇慑于太平军的威势,不敢驰援,只遥作壁上观,虚张声势。

是月,彭大顺用兵于邻辖清流特坑(今连城塘前迪坑),不幸遇难。

迪坑,虽是个深山坳里的村庄,但是嘉庆、道光年间先后出了三个进士、两个举人,其中有的还当过汀州知府,直到咸丰年间,地方官僚豪绅势力还很强大。当地有权势的豪绅还组织了以二十二个童子兵为核心武装力量的地方乡团。当彭大顺进驻连城向迪坑地方豪绅摊派军饷时,迪坑地方豪绅以江昭严(道光进士)家为首,仗着本村有童子兵等乡团力量,拒不交饷,还据守通往迪坑必经之道楼梯岭旁蜘蛛岩上的蜘蛛寨,对抗太平军。蜘蛛寨处于险峻的蜘蛛岩上,可以居高临下用土炮控制住楼梯岭要道。彭大顺之太平军两次往迪坑,均受阻于楼梯岭。四月某日,彭大顺侦知迪坑人忙于春耕,且蜘蛛寨守备松懈,即亲率一支太平军,出北门,过彭坊桥,经吕屋长岭,顺利地通过楼梯岭,直取迪坑。这次太平军惩罚的具体目标是豪绅头子江昭严家和童子兵教头江昭翰家(昭翰及四个儿子均为武术教师头)。这两家地处迪杭黄泥盘,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楼对楼”相望。彭大顺探得这两家房子“楼对楼”的座落特点,于是催军加紧前往。但部队从楼梯岭往前行到三叉路口时,错走左边(右边山路通往黄泥盘)的一条山路,到达迪坑早禾堂。这一地方小河两岸也有“楼对楼”两座大房子,太平军错认为这即是江昭严、江昭翰的家,打将进去,并引火把房子烧掉。其时村里人听到太平军战鼓的响声,男女老少一窝蜂跑掉,太平军以为已惩罚了顽固豪绅,随即从村子的另一出口“水口”撤出,拟往姑田而去。此时江昭翰则急催童子兵乡勇埋伏于腾云背坑,并吹起了牛角号。彭大顺之太平军闻角号声,即回军直奔腾云背坑。童子兵伏起,双方刀枪并举,一场混战。时江昭翰最小的儿子江于榜(年十九岁)问知其父谁为彭大王后,持矛叶枪冷不防从斜刺里杀出,彭大顺持刀挥去,一刀未着,说时迟那时快,持矛叶枪已往腹处刺来,彭大顺中枪落马,江于榜当即被太平军围住活捉杀死。太平军怒愤填膺,奋勇冲杀。被地方豪绅利用的江昭翰父子除了老大外余四人皆被太平军杀死。会装神起法的童子兵计死掉十几人,其他乡勇豪绅及其家属共毙命一百多人。彭大顺身负致命重伤,抬到近吕屋两华里多的地方(距麻潭亦两华里)即殒命。至今,麻潭、吕屋一带的群众还把彭大顺死的地点命名为“彭大王”。

曾身经百战的太平军重要将领彭大顺遇难于迪杭,实为太平军之重大损失。彭平时深得部众之心,部下将士悲痛之极,为他举行了隆重且考虑缜密周到的安葬仪式。县志傳闾诗自注:“彭匪瘗县堂,发掘枭首”是说彭尸葬于县堂下,后被清政府掘起枭首示众。笔者访问本县耆老,都说当年彭大顺的房东钱猴子家有一专为彭大顺洗衣的老妇,亲眼目睹在钱家的其他太平军将士,神志异常,忙忙碌碌,郑重其事地用布裹扎彭尸的情形,并目睹彭大王的尸体葬于县堂后面。百多年来,连城民间皆传说,彭大王死时,太平军为了避免清政府卷土重来糟蹋彭尸,故布疑阵,用几路送葬队抬着几部棺材,分别从东西南北城门抬出,有一路即葬在现在麻潭附近地方。又有一说,葬于县堂背后者,非彭尸也,彭尸是太平军从文庙背后挖地道直通庙殿下面葬下的,利用人们崇敬文庙而不敢轻动文庙这一特定情况来达到保护彭尸的目的。至于说当时陪葬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此诚为求财心切者妄加此虚言耸人听闻,而祈人津津乐闻、乐道耳。

彭大顺遇难后,其妻子和部下将士即撤回江西。长汀太平军亦辙走。

三、新泉之战

一八六四年六月,洪秀全不幸逝世。七月,天京沦陷。十月,太平天国名将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来王陆顺得、平东王何明亮率领天将丁太阳、李学金、周怔幅、瞿玉山、陈光明、林正扬等几十员战将和三十万大军攻入福建,民众群起响应,李世贤驻漳州,汪海洋驻汀州,革命的战鼓又响彻闽西南大地。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闽疆大震。清廷慌调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部队赴闽,一场大厮杀迫在眉睫。

是年农历九月十四日侍王李世贤攻占漳州,来王陆顺得攻占龙岩;康王汪海洋越过汀江,攻占上杭南阳乡。

汪海洋据守南阳,北可攻连城南面三隘,西可取长汀所属上下平原。且南阳一带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用兵进退自如。

左宗棠飞檄刘典自建昌经宁化下连城;饬王德榜由瑞金亦取道连城。

刘典的部队马不停蹄先到连城,闻漳平守将赖长熊、应烈被太平军攻打甚急,怕汪海洋的太平军前往助援,即驱兵从连城、新泉、杨家坊,进通马洋洞。马洋洞,乃太平军控制南阳到新泉的孔道,太平军将士早已在马洋洞作好痛击刘典部队的准备,当清军进到马洋洞时,太平军用迂回包抄的战术,把刘典部队包围起来,人人奋勇,杀得清军哭爹叫娘,刘典尽力冲杀,舍命带着部队突围,逃回连城城关。

刘典、王德榜哲驻军于连城县城。驻县城期面,真是闹得鸡犬不宁。据八十五岁的老人罗××回忆,他童年时听他祖母的口述,刘典、王德榜大部队进驻连城后,大肆拆毁民房,凡是民房,除了上留屋顶,下留几根木柱外,其余墙壁(本地房子墙壁多以杉木构筑)皆拆一空,把墙壁的木料连同老百姓的桌椅都当作军队的柴火烧。整个县城民房墙壁荡然无存,从东门可以望到西门,从南门可以望到北门。真是官甚于匪。

一八六五年,同治乙丑四年正月十一日,刘典、王德榜再次引军进驻连城杨家坊和新泉。刘、王分兵出击,太平军与清军战于古田、下车、南岭一带。

正月二十七日,驻南阳之太平军有向王德榜约降为内应者。事被汪海洋发现,当即被处,并决定将计就计,约王德榜前来招降,同时令太平军将士携三日粮食,作好埋伏,要求在歼灭王德榜后,乘势进攻杨家坊,踏平刘典营垒。还派人约漳州李世贤,从永春直捣福州,汪部则从连城趋永安向南平,进攻左宗棠部以雪许湾之耻(李世贤本纵横江西,与清悍将鲍超激战许湾,始胜,后因太平军将领陈炳文中枪身亡,军心乱,乃败。但双方伤亡皆很惨重)。

时王德榜不知情况变化,仍驱五营官兵往南阳受降。清将守备王福泰,认为情况不明,主帅不该轻入重地,愿替王德榜先行试探。王德榜乃回新泉。王福泰驱军前行,至伯公岭,中伏,太平军一声呐喊,奋起冲杀,王福泰被击毙,清军前驱二百多人全部被歼。后队闻变速退。 从伯公岭以东到大客店,太平军漫山遍野冲杀过来,左边又是河流,败逃清军又大部被歼,所剩无几。太平军乘势攻入连城境界。王德榜在新泉闻变赶忙发兵救援,兵至老姥山(以下地方皆属连城境界),太平军已从温坊嶂背登上山顶,居高监下,清军不能进,保残余后撤渡河,踞城上的矮墙。太平军从榕树门渡河,抵仙师宫,部队成片 压进,猛烈攻城,清军无不丧胆,王德榜亲临城上督战,并令发炮摧太平军前部。太平军散而复聚,人人奋力向前,另一部绕道小金山从侧面攻击。眼看清军不支,陷于险境时,从杨家坊来援的清刘典军,全军出发,抄小路,跨新泉,过小溪,从老城方向绕道向南,径上山坳,切断太平军后路,从太平军背后攻击,太平军腹背受敌,分兵力拒,奈整个战斗态势已不利,受损,只好引军从新泉后撤。

这一战太平军虽然重创了清军,但未能实现原来计划。康王汪海洋在南阳连续召开了七天七夜的军事会议。鉴于来自江西的清军大集,为了保存实力,决定引部队进行战略转移,于二月初四夜全军撤出上杭南阳。

由于清廷调集了镇压农民起义的老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率大军入闽,动用了新式洋枪洋炮、劈山炮,并勾结外国海军进攻,经漳州、龙岩、漳平永福里、南靖奎洋等地大血战,太平军损失惨重。汪海洋后率军转战于赣南粤东,在广东梅县战役中枪身亡。

考自咸丰丁已年四月二十三日太平军攻占连城,到同治四年乙丑正月连城新泉之战,太平军在连城,大小战斗十几次,其中以咸丰八年的“冠豸山之战”,咸丰九年的“莒溪围歼战”,咸丰十一年彭大顺“征讨迪坑之战”以及同治四年的“新泉之战”为著名。石镇吉等是配合石达开部队的军事行动;彭大顺是配合李秀成部队的军事行动,汪海洋则是与李世贤、陆顺得等统一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他们在闽西、连城的军事行动都是整个太平天国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过一百多年了,拂去岁月的风尘,打开历史的篇章,我们追怀往昔,不禁为长眠于闽西山麓的太平军英魂而哀悼。

原编者按:为了搜集和核实“太平军在连城”这段史实,作者除参考太平天国的有关史料外,主要参看《福建通志》、《汀州府志》、《连城县志》、《龙岩县志》等,同时还走街串巷访问本县耆老,数次徒步七八十里深入迪坑等地采访。这种求实、严谨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资料来源:

《连城文史资料》第二辑(1984年3月)

1 阅读:79
评论列表
  • 2025-01-26 17:16

    “李世贤本纵横江西,与清悍将鲍超激战许湾,后因太平军将领陈炳文中枪身亡,军心乱,乃败。” 一 显系有误。许湾会战失败不久,听王陈炳文就起叛降意,他派遣其弟陈报林前往提督鲍超营第三次乞降(先前有二次投递降书)。遂在江西金溪县白杆村降敌,所部六万余人,洋枪队七千人枪。成了可耻的叛徒。

    江东庶民 回复:
    吴文中提到彭大顺在连城县迪坑,遭矛刺腹部重伤而死,而据清方档案,庆瑞奏疏记载,逃出难民亲眼目睹,扩天燕彭大顺在连城县姑田村遭清军枪伤左肋,在连城因伤重身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