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没想到,小时候一直欺负她的钱学森会成为一生挚爱!

寻墨阁本人 2025-02-06 14:29:27

《——【·前言·】——》

蒋英从未想到,那个小时候常常捉弄她、抢她玩具的男孩——钱学森,最终会成为她一生的挚爱。

从青梅竹马到相知相守,谁能想到,他们的缘分竟如此深厚?

青梅竹马的童年

蒋英和钱学森,出生在两个不同,又息息相关的家庭。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近现代中国的著名军事教育家,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

钱学森,作为钱均夫的独子,从小就备受父亲的期望,注定了他日后的不平凡。

蒋英出生在浙江海宁,家中有五个女孩,钱学森是钱家唯一的儿子。

两家有着深厚的交情,尤其是蒋百里,与钱均夫是多年的朋友。

蒋英,年纪小小,便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了钱学森家的一个“特殊”存在。

钱母钱父一直期望有一个女儿,在一次聚会中,无意中提到“蒋英要是我女儿就好了”,蒋百里当时正在兴头上,毫不犹豫就答应让女儿蒋英,给钱家当女儿。

醒酒后才回味过来,自己当时冲动了,可一想到,钱家也是多年交情,知己知彼,也知道钱家定然不会亏待自己女儿,也就没有反悔。

蒋英被过继到钱家后,开始与钱学森共同度过童年,两人几乎天天都在一起,互相熟悉,甚至有些亲密无间。

蒋英和钱学森的关系,充满了戏剧性。

从小,钱学森就爱“捉弄”蒋英,总是用各种方式让蒋英生气,再用天真的笑容求得宽恕。

有一次,蒋英带着新买的洋娃娃到钱家,兴高采烈地在院子里玩耍,钱学森,趁她不注意,将洋娃娃悄悄藏了起来。

蒋英找了半天没找到,焦急不已,钱学森从一旁偷看着,看蒋英气急败坏的样子,忍不住捧腹大笑。

最后,在蒋英几乎哭出声来时,钱学森才从藏匿的地方,拿出娃娃,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蒋英气愤极了,几次要去打他,每次面对钱学森那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又不得不放下手。

在这些看似调皮捉弄的互动中,蒋英从来没有真正,将钱学森视作敌人。

她知道钱学森是关心自己的,甚至在某些时候,开始钦佩钱学森的聪明才智和勇气,那么与众不同,做事的方式,总是出奇不意。

蒋英不明白为什么,对这个总是让她生气,调皮捣蛋的男孩,有着超乎寻常的依赖。

这种情感的萌芽,对蒋英来说是朦胧的。

各自求学与成长的分离

蒋百里希望女儿,能够去欧洲深造,磨砺自己的才华,特别是在音乐方面。

钱学森,也有着他自己的梦想,选择了远赴美国继续深造,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

他们依然保持联系,但这种联系,渐渐变得稀疏。

对于年幼的蒋英来说,钱学森的离开,没有让她意识到什么,直到许多年后,她才明白,那个男孩,已经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痕迹。

蒋英在欧洲,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努力让自己,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跟。

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开始在许多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音乐界的一个新星。

这段旅程中,她无法摆脱心底那种深深的孤独感,不断地思考着,自己与钱学森的关系,那些年少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钱学森在美国的事业,更是飞速发展。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接触到了,更加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学术才华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他的名字,也开始成为科学领域的代名词。

身处两个世界,钱学森和蒋英,依然保持着书信的联系。

在这些信件中,钱学森常常与蒋英,分享自己在科研上的收获,蒋英也向钱学森倾诉,她在音乐上的困惑。

彼此的心,在信件中渐渐交织,分隔千里,他们似乎从未真正远离过。

钱学森在信中,用更加温暖的言辞,与蒋英交谈,在一些小事上,也透露出对蒋英的关心。

蒋英常常感受到,钱学森的关心,她开始思考,是否自己对钱学森的感情,早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这段长时间的分离中,蒋英的心境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她的情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她不敢轻易承认,自己对钱学森的感觉,害怕这份感情,会影响到她自己,对未来的追求。

在信中,蒋英没有明确表露过,自己的心意,内心已经有了答案,但她保持着沉默。

钱学森在信中偶尔提到,“如果有一天,我回国,能否再见到你?”这些话,无疑给蒋英的心中埋下了一个种子,让蒋英的内心充满了波动。

重逢与爱情的初步萌发

1947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十年的求学生涯,带着音乐上的辉煌成就,回到了上海。

钱学森也结束了,在美国的学术研究,受邀回国探亲,他们的命运,再一次交汇在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上。

蒋英刚回国时,没有特别去打听钱学森的消息,忙着适应国内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事业,参加各种演出,和音乐交流活动。

上海的圈子并不大,很快,她就听说了钱学森回国的消息,心里猛然一紧,随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甚至刻意避免,打听更多的细节,生怕自己过于主动。

命运从不等人,一次家族聚会,两人不期而遇。

那天,蒋英穿着一身浅色旗袍,端庄典雅,带着些许欧洲生活的痕迹。

她的气质比小时候更加成熟,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优雅的韵味。

钱学森,已经不再是那个,爱捉弄她的调皮少年,站在人群中,身姿笔挺,言谈举止间透着稳重和自信。

他的脸庞棱角分明,眼神深邃,似乎带着多年海外求学的沉淀,两人四目相对,一瞬间,空气仿佛凝固。

蒋英努力维持着平静,嘴角带着一丝浅笑,点头致意:“好久不见。”

钱学森愣了一下,随后也微笑回应:“是啊,好久不见,蒋小姐。”

这一声“蒋小姐”,让蒋英的心微微一颤。她从未听他这样称呼过自己,陌生而又熟悉。仿佛一条无形的界限,把他们从过去的青梅竹马,推向了两个已经成熟的大人。

晚宴期间,两人交谈并不多,彼此都带着些许克制和客套。

钱学森的目光,总是不经意地落在蒋英身上,蒋英也能感受到他的关注。她试图专心与别人交谈,心思早已飘远。

宴会结束后,钱学森主动走到蒋英身边,语气平静,却带着某种不容拒绝的意味:“能不能一起走走?”

蒋英愣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夜晚的上海滩,灯火辉煌,街头车水马龙,远处传来黄包车夫的吆喝声。两人并肩走着,谁都没有先开口,最终,还是钱学森率先打破沉默:“你变了。”

蒋英轻笑:“你也变了。”

钱学森停下脚步,看着她,眼神复杂。他低声说道:“这些年,我一直关注你的消息。我知道你在欧洲取得了很多成就,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骄傲。”

蒋英看着他,笑容中带着一丝自嘲:“你呢?我听说你在美国也很了不起,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航空航天界的传奇。”

钱学森摇了摇头:“这些都不重要。”他顿了顿,眼神坚定,“重要的是,我终于回来了。”

蒋英心头一震,她当然听懂了话里的含义。但她不想那么快揭开这层窗户纸,只是微微侧过头,望着远方,轻声说道:“你真的打算留在国内吗?”

钱学森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是的。我想回来。这里才是我的根。”

两人就这样聊了一整个晚上。从小时候的趣事,到各自留学的经历,再到如今的生活。曾经的熟悉感慢慢回来了,但又夹杂着一种更深的情感。

几天后,钱学森主动邀请蒋英去外滩散步。这一次,他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直接说道:“蒋英,我想和你谈谈。”

蒋英看着他,眼神平静,却心跳加速:“谈什么?”

钱学森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我们是不是该认真考虑一下,未来的事?”

这句话,让蒋英愣住了。

她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她心里也早有答案。但依然有些犹豫,甚至害怕。

钱学森是科学家,未来注定要承担很多责任,而她,一个学音乐的女子,能否真正走进他的世界?她不确定。

犹豫着开口,“我们之间……真的合适吗?”钱学森看着她,目光坚定:“为什么不合适?”

蒋英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这个男人已经下定了决心,而她,也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你确定吗?”她再次问道。

钱学森毫不犹豫地点头:“我确定。”那一刻,蒋英终于笑了。

携手一生的承诺与挑战

几个月后,钱学森正式向蒋英求婚。

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精心策划的浪漫场景,带着真诚的眼神,郑重地对她说:“蒋英,嫁给我吧。”

蒋英看着他,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个决定是关于爱情,更是关于一生的承诺。

1947年8月30日,他们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婚礼现场没有过多的奢华,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见证他们的誓言。

钱均夫在现场宣读了《结婚词》,字字句句,都承载着父母的期望。

婚后,两人一起去了美国,蒋英继续她的音乐事业,钱学森则在科研领域大放异彩。

工作繁忙,钱学森始终把蒋英放在心里,每当夜晚,都会抽出时间陪伴蒋英,听她弹琴,或者只是静静地坐在她身边。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1955年,钱学森决定回国。

这个决定,遭到了美国方面的强烈阻挠,他们试图以各种方式留住他,甚至一度扣押他,限制他的人身自由。

蒋英陷入了极大的恐慌,她没有退缩,坚定地站在钱学森身边,与他一起面对这场危机。

经过长达五年的斗争,他们终于回到了中国。

这一刻,蒋英才真正明白,自己选择了一个怎样的男人,是她的丈夫,更是一个有家国情怀、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科学家。

婚后的岁月,他们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始终不离不弃。

无论是钱学森的科研工作,还是蒋英的音乐事业,他们都互相支持,彼此成就。

晚年时,两人形影不离,蒋英常常在家中弹琴,钱学森则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他们已经不需要太多言语,彼此的陪伴,就是承诺。

直到最后的岁月,他们依然相互扶持,一如当年。

从青梅竹马到白头偕老,蒋英和钱学森的爱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真正的爱情,是激情和浪漫,更是相互扶持、携手同行的坚定信念。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