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燃烧了300多年,我国每年都损失,为什么国家不去扑灭

酱香故事情 2024-12-16 09:09:50

贺兰山,坐落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其煤炭资源之丰富广为人知,然而,这座山脉却也因其煤层自燃现象而被戏称为“火焰山”。

令人惋惜的是,这一自燃状况已持续长达300 余年,每年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 10 亿元之巨。但面对如此惊人的资源损耗与环境破坏,为何国家没有直接采取措施扑灭这场大火呢?

贺兰山贺兰山处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之处,乃是昆仑山脉的余脉,其主峰海拔达3556 米。它不仅是西北区域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还凭借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被赞誉为 “湿岛”。贺兰山的形成历史可回溯至 20 多亿年前,彼时这里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历经多次地壳运动以及海退海进的漫长过程,贺兰山逐渐孕育并隆起,最终在侏罗纪中晚期至燕山运动阶段,确立了如今雄伟壮观的山势。而贺兰山的诞生,不单改变了区域的地理布局,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的长河中审视,贺兰山长期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带,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这也使其成为历代帝王竞相争夺的关键区域。而且,贺兰山在地理与战略价值之外,其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同样极为富足。正因如此,国家在贺兰山设立了两个国家级保护区,全力投身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护事业之中。

此外,贺兰山东麓已然崛起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区,所产出的葡萄酒凭借其别具一格的风味享誉全球。贺兰山煤层自燃300 多年贺兰山的煤层自燃问题可谓由来已久,其自燃的根源主要与煤层自身的物理特质、所处的地质条件以及当地的气候状况紧密相连。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早在300 多年前,当地民众便已着手开发利用煤矿资源,然而由于当时缺乏科学的采矿技术与有效的防火举措,煤层逐渐出现自燃迹象,并且火势呈现出不断蔓延的态势。彼时,因工人在井下取暖或者地面火源未彻底熄灭等因素,致使煤层开启了自燃进程。加之贺兰山的煤层结构疏松多孔,极大地便利了氧气的流入,为煤层自燃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回溯至上世纪90 年代,随着中小煤窑的无序开采与滥挖行为泛滥,老火区的火势愈发猛烈,新的火区也不断滋生。当前,在汝箕沟矿区 28 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分布着 25 处火区,其中有 5 处恰好位于自然保护区的范畴内。火区所影响的总面积已然超过3.3 平方公里,最深可达 280 米,并且正以每年 14 米至 16 米的速率朝着周边区域持续扩散。

时至今日,整个贺兰山已有超过3.5 平方公里的煤炭遭受波及,每年因燃烧而损耗的煤炭量超过 110 万吨,累计损失的煤炭资源总量高达 3.5 亿吨。煤层自燃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的直接巨额损失,还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每年,火区燃烧所排放的颗粒物与二氧化硫的数量分别高达1.29 万吨以及 5324 吨,这相当于一个中型火电厂排放量的 269 倍与 24 倍之多。这些有害的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与此同时,火区的不断扩展,还致使大量土地遭到损毁,当前损毁的土地面积已达332 公顷,并且正以每年约 16 公顷的速度持续递增。大规模的煤炭燃烧致使土地出现空洞化现象以及山体坍塌风险加剧,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急剧上升,使得土地逐渐丧失肥力。当地的空气质量也因此急剧恶化,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超过5300 吨,颗粒物达 1.3 吨,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健康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自燃300多年未扑灭的原因然而,面对如此紧迫且棘手的问题,治理工作却面临着重重困难。贺兰山地区光照充沛、辐射强度高,年日照时长超过3000 小时,空气异常干燥,这样的气候条件为煤层自燃营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使得自然降水在面对煤层之火时显得无能为力,非但无法将火扑灭,反而可能因水煤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致使火势愈发凶猛。煤层长期暴露于空气之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广泛,燃烧的范围不断拓展,这使得火势的控制变得极为棘手。再者,贺兰山处于地壳运动频繁的区域,煤层大多呈现裸露、倾斜的状态,这样的自然条件无疑为灭火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此外,灭火所需的成本高昂且最终效果难以确定,煤层自燃的深度与广度超乎想象,传统的灭火方法往往难以发挥作用。有效的灭火途径需要将正在燃烧的煤炭与尚未燃烧的煤层进行有效隔离,随后填充不易燃烧的物质,从而从根源上遏制火势的蔓延。

这就需要运用诸如注胶法等先进技术,然而其工作量极其庞大,并且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即便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无法确保能够彻底扑灭大火,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尽管已经采取了泥浆灌注以及钻孔注入高分子复合胶体泡沫等措施,但这些方法仅仅能够起到延缓燃烧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成本与风险的双重压力之下,国家在制定灭火策略时,不得不秉持更为谨慎的态度,以防止不当的措施导致局面进一步恶化。扑灭贺兰山煤层自燃的努力贺兰山煤层自燃长达300 多年未被扑灭,这背后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包括灭火工作的极度困难、不利的地质与气候条件、高昂的成本以及难以确定的效果,再加上历史遗留因素所导致的延误。所以,国家在面对这一错综复杂的问题时,必须综合考量各类因素,采取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措施,才有可能逐步攻克这一难题。尽管扑灭贺兰山煤层自燃困难重重,但中国政府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且一直在不懈努力。

近些年来,国家专门组建了专业队伍,采取多种手段来控制火势,并逐步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此同时,还多次组织专家深入实地展开调研,全面、深入地分析自燃的成因以及灭火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为制定科学、完善的灭火方案提供坚实的依据,持续探索全新的灭火技术,力求从根源上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在全力灭火的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贺兰山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力度。通过划定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环境准入的管控措施、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全力以赴恢复贺兰山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减轻煤层自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国家在扑灭贺兰山煤层自燃方面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效,众多火区已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恢复,这也为其他地区的煤层自燃治理工作积累了珍贵的经验

0 阅读:0

酱香故事情

简介:每日免费的地理知识,建立深厚的历史人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