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优酷独播剧《嘘,国王在冬眠》的热度曲线画出了一道令人玩味的抛物线:开播首日平台热度破8500,连续五天霸占猫眼榜单冠军,却在第七天遭遇口碑雪崩。这部由虞书欣、林一主演的冰雪运动题材甜宠剧,用数据证明着流量明星的号召力,也用豆瓣4.2分的成绩撕开了内娱工业糖精的最后遮羞布。当观众在弹幕里刷着“建议改名《嘘,观众要冬眠》”时,这场关于甜妹人设、流量密码与行业困局的全民审判,已然超出剧集本身的讨论范畴。
一、高开低走的冰雪童话

三月的影视市场本该是春意盎然,但《嘘,国王在冬眠》却让观众提前感受了倒春寒。开播前600万预约量的耀眼成绩单,在正片上线后迅速转化为满屏吐槽。数据显示,该剧首周播放量突破8000万,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65%的观众在第三集选择弃剧。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恰似剧中女主卫枝虞书欣饰的处境——表面是被众星捧月的天才漫画家,实则沦为推动男主事业线的工具人。

原著粉的愤怒来得尤为猛烈。晋江文学城同名小说里,卫枝本是背负家庭压力勇闯职业漫画圈的斗士,剧版却将她的高光时刻悉数删除。当镜头反复聚焦她对着男主单崇林一饰星星眼的模样,观众看到的不是双向救赎,而是“女频剧拍成男频爽文”的魔幻现实。有网友犀利吐槽:“女主摔个跤都要念‘你是天使吗’的台词,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十年前的台湾偶像剧。”

二、甜妹经济学遭遇反噬

虞书欣的表演成为舆论风暴眼并不意外。从滑雪场里故意摔倒的笨拙姿态,到被公司夺走版权时的瞪眼嘟嘴,这位95花顶流将“三板斧演技”发挥到新高度。在第十集职场受挫戏份中,她攥着合同噘嘴跺脚的模样,让观众恍惚看到《苍兰诀》小兰花穿越到现代片场。粉丝辩解“角色需要天真烂漫”,但原著党晒出小说片段打脸:卫枝谈判时本该展现“用钢笔抵住合同划出裂痕”的凌厉,而非儿童剧式的撒娇卖萌。

市场的分裂反应更值得玩味。虽然社交平台涌现“虞书欣演技劝退”的热搜,其个人超话却持续产出“枝枝好可爱”的二创视频。这种割裂折射出甜妹经济学的尴尬现状——当29岁的演员仍在演绎18岁少女的懵懂,观众对“人工糖精”的耐受度正在逼近临界点。就像某位剧评人的比喻:“偶尔吃马卡龙是享受,顿顿当主食就是折磨。”

三、工业流水线困住所有人

该剧暴露的问题远不止主演演技。男主林一被批“AI式面瘫”,与六年前《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中的青涩相比,他的眼神反而更显空洞。男二费启鸣顶着橙黄头发硬演“雪场男神”,与曾可妮的身高差被调侃“像妈妈带儿子春游”。制作方似乎深谙“黑红也是红”的真理,用五毛特效滑雪场面和漏洞百出的职场戏码,验证着“拍给粉丝特供”的摆烂逻辑。

但行业的警钟已经敲响。同期播出的《滤镜》中,檀健次用层次分明的哭戏证明:现偶男主不该是移动蜡像。更讽刺的是,曾与林一搭档《小时光》的邢菲,正用《生万物》里的法医角色撕掉甜妹标签。当观众开始用“电子榨菜”和“电子砒霜”给剧集分类,流量明星的舒适圈正在演变成事业坟墓。

四、解冻时刻尚未到来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观众审美升级与产业惯性间的激烈碰撞。资方迷信“IP+流量=爆款”的速成公式,却忽视《永夜星河》的成功恰恰源于对仙侠套路的创新。编剧用“冰雪运动”做噱头,实则拍出脱离地心的悬浮恋爱——女主穿着CHANEL高定在零下20度雪场自拍的情节,被滑雪爱好者痛批“侮辱这项极限运动”。

市场的反馈给出明确答案。当《生万物》《暗夜与黎明》等现实题材剧集逆势上扬,证明观众渴望看到真实的职场生态与女性成长。虞书欣在采访中说过“要捂起耳朵向前冲”,但若始终困在甜妹结界里,或许该听听另一个声音——正如林依晨用19年时间从袁湘琴蜕变成简庆芬,真正的演员永远在寻找破茧的契机。

这场发生在冰雪世界的行业地震,最终留下一个待解的命题:当观众开始对工业糖精免疫,内娱的春天要靠什么真正解冻?答案或许藏在某条被赞上热评的短评里:“我们不是讨厌甜妹,是受够把女性智慧都泡在糖水里的敷衍。”毕竟真正的甜,不该是流水线生产的代糖,而是历经风雪后依然相信美好的赤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