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将关注的焦点投向“建设库券”究竟是“二五库券”还是“关税库券”时,当所有人都在猜测从未露面的“大姐”究竟是谁时。
笔者却对《追风者》“历史缝合术”的娴熟技艺钦佩不已。
毕竟能用极短篇幅描写“一·二八事变”,并在之后引出与金融相关的“库券失信案”,并非是一个普通人能想到与做到的。
更让人钦佩的是,所有这一切看似宏大且符合历史进程的故事,只不过是为描写每个人物与角色所虚构出来的背景。
在这短短两集的篇幅中,在这短短90分钟里,几乎每个角色都像是一部泄露天机的机器。
无论是群演还是芝麻般大小的角色,几乎所有人都在不断刷新我的观剧底线。
这些内容真能播吗?这些即便拿到今天都依然成立的剧情,真能如此没有修饰的播出吗?
要知道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像《追风者》或《周处除三害》这种无论是画面“血腥”尺度,还是剧情“露骨”尺度如此巨大的影视作品,几乎已经从现实中消失殆尽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集《追风者》,是如何被“秘辛”所填满的吧。
当国难在际之时,当每个人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虽有小人物的奋起抵抗外敌,更有各种“家”的借势自保与中饱私囊。
当沈图南约一众银行家吃饭,希望他们为抗战停业与捐钱时。
因为有外资做靠山,这些玩金融的大佬们,完全站到了实业家形象的对立面。
在他们的眼中,无论何种形式的股票或债券,都是生意、都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他们信奉富贵险中求。
当魏若来亲眼看到普通民众面对战争时的无奈与渺小时,当听到沈图南再次向魏若来说出“知道国府不敢开战的原因了吧?”时。
作为一个自以为是“喷子”的我,才明白沈图南与一些主和派的无奈与苦心。
当一个贫弱之人试图用肉身抵挡豪车的撞击时,结果就像废墟中周姨的房客一般,除了向天长啸又能如何呢?
当身陷牢狱中的林樵松嚷嚷着要保家卫国时,当康爷还要安排守卫防备狱中囚犯闹事时,当沈图南说出“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一打仗国库便又见底”时。
即便有对第十九路军的歌颂,却也难掩这将是一场一面倒的拉锯战。
真正能打仗或有能力、有心气之人,不是身陷囹圄就是失望透顶,更因对蛀虫的纵容,让看似健壮的参天大树很可能因微风吹拂便倒地不起。
同样都是“民心可用”,可沈图南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只想要捕蝉的螳螂,竟被身后的黄雀轻松拿捏了。
虽然笔者对《追风者》中不断出现的“证券物品交易所”很是反感,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样一个不符合历史的设定,让剧情有了更多可能性与好看度。
沈图南的民心可用是为了国家好,大姐的民心可用则完全是为了自己好。
当镜头从沈图南、大姐等高层人物转向周姨、阿文等底层民众时,民心可用四个字,居然并非是沈图南心中所想,而更像是大姐所希望的那样。
即便周姨曾经吃过亏,即便阿文穷到只能一大堆人同租一个屋子,可当他们面对巨大的暴力与承诺时,没有人会想起曾经的历史与过往。
此时,相对于这些身处大都市的普通人,或许只有牛春苗这个外乡人才是人间清醒。
面对魏若来再一次选择相信沈图南与他背后的力量,在老家以撂地为生的牛春苗,或许受到长时间的熏陶与教育,让她明白了当下的情势历史上曾经上演过无数次。
可看似饱读史书与学问的沈图南与魏若来,此时看起来像是两块榆木疙瘩,是两块斧砍不烂、火烧不着的顽石。
他们被各种理念与理想所束缚与欺骗,他们比起因贪婪而跳楼的阿文,更让人唏嘘与瞧不起。
要知道,从站在不同立场的角度来看,徐诺口中“攘外必先安内,用建设库券的钱去围剿”并非是错的,而是一种必然与具有忧患意识的事情。
这种选择与操作无关乎正义与否或者错与对,毕竟历史上能做到禅让的皇帝可谓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就像阿文在选择跳楼之前,将所有的错与罪怪到别人头上一样,将所有《追风者》中的人与事放在阿文这个位置,或许都是适用且可以反正与解读的。
这便是笔者对这两集《追风者》的理解与分析。
这些看似具有正面意义的人与事,在编剧的巧妙设计下,具有了很多细思极恐的另一种含义。
其中很多内容不仅在同类剧中很久不见,更是让笔者味出了一种没有人是“无辜”的味道。
难道没有人记得那个躺在街上,因为购买公债而破产的无名士吗?
关于《追风者》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