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舆论场中,“中国的男人已经养不起家了”这一话题频繁占据热议榜单,而在其背后,资本利益的无形推手作用着实不可小觑。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在全国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月薪超过两万元的仅有区区七十万人。更为严峻的是,大部分中国男性的月收入不足五千元,超过九成的男性甚至尚未达到五千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绝大多数男性拿着几千元的微薄薪资,却不得不肩负起家庭日常开销、子女教育费用、房贷车贷等一系列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此一来,经济上的入不敷出便成为常态,不少人甚至陷入靠借贷维持家庭运转的艰难境地。就拿江苏那位女子花380元买条裙子,却遭到丈夫指责“败家”的事例来说,乍看之下,丈夫似乎显得小气吝啬,但深入剖析便会发现,这实则是其在经济重压之下的无奈之举。
资本与商家在这场男性养家困境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众多女性在资本与商家精心策划的观念灌输下,仿佛陷入了一种消费的“牢笼”。一年之中,近两百个节日接踵而至,从“秋天第一杯奶茶”,到“冬天的第一根烤肠”,再到情人节、七夕节等传统与新兴节日,每一个节日都被赋予了“必须送礼物”的暗示,仿佛缺少一份礼物,感情便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消费氛围裹挟之下,男性的经济负担犹如滚雪球般愈发沉重。资本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不断挖掘甚至制造各种消费热点,诱导大众消费,使得男性在家庭开支方面苦不堪言。
若将目光投向国外,对比之下,差距更为明显。在美国,一名普通工人的收入足以养活4.8人;在德国,这一数字更是高达6.8人。在欧美诸多国家,存在着不少全职太太,一个家庭养育多个孩子并非难事。然而,在中国,许多家庭即便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养育一个孩子都深感力不从心。回溯过去,父母月入一千元时,便能养活四五个孩子;而如今,即便家庭收入过万,养家的压力却依然沉重如磐。
在资本的浓重阴影笼罩之下,中国男性养家的压力正与日俱增,形势愈发严峻。要想有效缓解这一困境,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男性自身应当积极进取,通过提升自身技能、拓展职业发展路径等方式,努力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全社会都应当深刻反思被资本带偏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女性,更应设身处地体谅男性所面临的压力,夫妻双方共同为家庭经济“减负松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冲破资本利益所造成的困局,让家庭生活重新回归和谐稳定的轨道。
破局之道就是放弃中国女人?
男人真的很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个不依不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