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关注贵州

百姓关注 2024-11-23 09:45:58

统筹实施重大文化工程

贵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激流滚滚,红军战士驾起小舟,奋勇渡江……身处贵州省遵义市的“伟大转折剧场”,思绪瞬间被拉回历史上的重大时刻。这台以遵义会议为背景、融合科技手段的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剧目,今年1月开演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科技赋能,跨越时空,让观众与历史共情,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通成介绍。

与此呼应,位于贵阳的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以“文化+科技+旅游”的方式吸引观众,1年来演出场次超8300场,接待观众100万人次。这两个红色文化演艺场馆,与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一起,成为贵州红色文化展示展陈的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贵州立足省情,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印发《关于统筹实施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的工作方案》,从高质量开展文化研究阐释、推进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提升文化展示展陈等9个方面,明确128项重点举措。

强化保护传承,激活创新基因。贵州省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工作,聘请121位全国知名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出版一批学术著述、通俗读本、文学精品。目前,贵州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认定历史建筑1655处,查明有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布点4300余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00余人。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主演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民族民间舞《那山·那水·那人家》《匠心》入围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屯堡文化挖掘研究日益系统深入,《屯堡文丛》首批图书出版发行。

莽莽群山之间,布满青苔的城墙绵延远伸,这里是贵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墙体上标注的反射片,专门监测文物沉降、位移等异常情况。掉落的石块要编号、物归原位,连补种的青苔也要保持原生态。”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局长吉桃介绍,从对遗址进行系统性保护修复,到15212件出土文物完成移交,如今的海龙屯焕发勃勃生机。

打造“文化+”产业链,激发市场活力。贵州利用753处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7个中国传统村落、3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建设了一批标志性文旅融合项目,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文旅格局加快形成。今年前三季度,贵州接待游客量、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0%、14.8%。

筑牢群众基础,做足特色文章。“村超”“村BA”由“爆红”走向“长红”,贵阳“路边音乐会”留住人间烟火气,鼓藏节摆鼓藏宴、姊妹节万人盛装游演彰显独特民族风情……贵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夜幕降临,一阵高亢、婉转的女高音响起,黎平县肇兴侗寨瞬间热闹起来。鼓楼下,各侗族村寨歌队轮番登场,献上一曲曲原生态的侗族大歌。“本来只是寨里的一场演出活动,没想到吸引了周边130多支歌队,还增加了盛装巡演、品侗家美食活动。”肇兴村的非遗传承人陆艳玉说,“大家白天是果农、小店主,晚上当演员排练,乐在其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工作导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出更多具有贵州特色、全国知名的文化精品、文化品牌。”贵州省委书记徐麟表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

来源:人民日报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