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午入职到下午失业,AIDeepSeek会取代谁的饭碗?

科技创新点子 2025-03-01 18:15:53

一大早,小李拎着公文包,满怀期待地走进一家策划公司,这份工作可是他面试了三轮才拿到的。

可谁承想,当他忙忙碌碌了一上午,准备稍微松口气时,却被通知“公司解散了”。

刚上线的一款AI技术取代了他负责的大部分工作,公司在几分钟的效率对比后,决定结束这一切。

小李有些发懵,难道机器真的可以把人从岗位上赶下来?

DeepSeek为什么会成为2023年最火爆的AI技术?

讨论到AI技术,很多人会想到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或者科幻电影里无所不能的智能助手。

但如果回到生活,你可能会发现它早已“溜进了”你的日常。

DeepSeek突然爆火,不止是因为它功能强大,还因为它的普及速度远超大家预期。

这项国内自家团队研发的智能模型,能处理从数据分析到内容创作的一系列复杂任务。

用一句形象的话说,它是一个“是真的懂你想要什么的助手”。

不管是需要整理几千条信息的报告,还是生成一篇流畅的文案,都能迅速实现。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被几乎所有行业盯上了:医疗、教育、交通,都在寻找如何让DeepSeek变成他们的秘密武器。

它来了,甚至引发了国外竞争对手的不安,可一个更大的问题也来了——当机器效率远超人类时,多余的人力会去哪?

从策划到法律,AI冲击的岗位为何如此出人意料?

小李并不是唯一的失业者。

在DeepSeek风头正劲的这几周里,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的故事发生。

一家律所的实习生小赵,前一天刚兴致勃勃地研究完DeepSeek的算法,第二天却接到了解雇通知。

律所不再需要他和他负责的那些基础文件整理工作,因为这些任务DeepSeek几秒钟就能完成,还几乎不出错。

这么看来,被影响的可不只是单一行业。

那些基础工作占比高、依赖重复劳动的岗位最容易被影响,比如策划师和初级法律岗位。

就连教育领域,人们信任的职业规划专家们也感到了压力。

从前几年开始,因为总能快速整合最新报考信息,分析适合各类学生的专业选择,某些资深老师的短视频爆火。

而如今,有消费者尝试用DeepSeek查选大学建议,结果不仅内容详实,推荐也相当精准,和昂贵的专家服务比起来,显得尤其划算。

工作经验的重要性似乎正在被削弱,而本以为不容易被触碰的职业光环正在被科技挑战。

人们开始问,接下来会轮到哪一种岗位呢?

哪些职业最容易被AI提前瞄准?

DeepSeek的回答让人深思

如果直接问DeepSeek,它会告诉你“数据分析师、翻译、客服、审核员”这些头衔正在悄悄排队成为历史的候选者。

这些职位常常需要筛选信息、重复性处理、总结归纳,而这些恰恰是AI擅长的领域。

有人甚至用聊天AI代替传统的人力客服,发现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客户满意度也在短时间内变得更高。

深夜时分,当人力客服下线时,“永不离岗”的AI给了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

“那我辛苦学了四年的专业未来会被取代吗?

”这个疑问藏在不少职场人士的心里。

有人看到了危机,有人却从中看到了新的未来。

比如一些从事创意行业的人,干脆学会了如何运用技术辅助自己的工作,不再排斥技术的加入,而是以此提高产出效率。

他们开始相信,只要你真正擅长一个领域,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AI改变职场的速度,究竟是挑战还是机遇?

科技的每一次进步,最终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AI究竟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对手,还是帮手?

答案说不定还在这两极之间。

首先要意识到的是,AI并不会消灭所有的岗位,它更多是一种工具。

那些善于利用工具提高效率的人,可能会在竞争中更加如鱼得水。

另一方面,对于高频率但重复性强的工作,受到波及的可能性确实不容忽视。

对此,一些企业已经喊出了“降本增效”的口号,而职场人也不妨未雨绸缪,通过提升技能、调整职业规划,寻找新技术下的生存空间。

“一技在手天下我有”这句老话,也许用在今天再恰当不过。

结尾时不禁想到一个问题:当下的每一次技术革新,或许都让人们心里七上八下,但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

或许工作模式的转变,也是一次走向智慧时代的试炼。

与其对抗,不如学着去接纳,甚至用行动证明,未来依然需要人的智慧参与。

0 阅读:18

科技创新点子

简介:解读科技趋势,把握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