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大寒,风雪成团,冷到顶点,春就不远。”这顺口溜在乡间口口相传,道出了大寒该有的“脾气”。可要是明日大寒,暖意融融,没了那股子冻彻筋骨的劲儿,老庄稼把式们心里就得犯嘀咕,为啥?老话说得明白——“不怕大寒寒,就怕大寒暖”。
这大寒时节,本应是冰雕玉琢的冷酷模样。天寒地冻,土地被冻得邦邦硬,这可是大自然的巧安排。“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雪在这时纷纷扬扬落下,一层又一层,给大地盖上厚棉被,既保暖护墒,让土里的庄稼根儿睡得安稳,又能冻死潜藏的害虫。那些藏在土壤缝隙、秸秆残体里准备过冬,来年作妖的虫卵病菌,在大寒的极寒下纷纷“缴械投降”,断了生机。可要是大寒暖烘烘的,害虫们可就乐了,像逃过一劫的“幸运儿”,寒冬不死,来年开春,便会倾巢出动,啃食庄稼幼苗,闹得田间不得安宁,刚冒头的希望可就悬了。
大寒偏暖,雨水也跟着“乱了套”。正常年份,大寒的低温能把空气中的水汽拘住,变成雪花,悄无声息地滋养大地。一旦暖了,水汽“迷失方向”,降雨变得任性起来。要么迟迟不来,大地渴盼春雨却干涸开裂,春播的种子在土里干着急,难以发芽,“大寒无雪,仓廪空竭”,少了雪水的润泽,庄稼起步就艰难;要么雨水过早、过量,湿冷交加,引发“倒春寒”。“大寒暖,春分寒,冻烂秧苗心不甘”,本已被温暖唤醒、欢欢喜喜生长的秧苗,突遭冷空气“棒喝”,娇弱的身躯哪能扛得住,夭折在春寒里,农人们一冬一春的心血白费,满心期待化为泡影。
再看那果园,大寒的冷是果树成长的“必修课”。低温历练下,果树细胞液浓度增加,抗寒本领渐长,如同人经历磨难变得坚韧。树枝树干在寒冷里强筋壮骨,默默积攒养分,预备春天繁花盛开、秋时硕果累累。但大寒要是温度不降,果树错把暖冬当春至,提前萌芽开花,消耗大量能量,后续低温来袭,花芽冻坏、花朵凋零,“大寒不寒,果树空欢”,一年的收成就得大打折扣。
为应对这反常的大寒暖,老农民们有自己的“土方子”。勤修水利,深挖沟渠,天旱引水浇地,雨涝排水防淹;给果树刷白涂药,穿上“防护服”,保暖防虫两不误;麦田里撒上草木灰,既能吸热增温,又补充钾肥,让小麦苗壮抗冻;早早备好农膜,以备不时之需,给春苗搭个温暖小窝。
虽说如今有高科技助力农业,能一定程度抗衡气候异常,但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智慧不可丢。“不怕大寒寒,就怕大寒暖”,短短十字,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时刻警醒我们关注天时,守护好每一寸耕地,方能在四季更迭中,收获大地满满的馈赠,续写田园丰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