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以苒Yran
编辑 |以苒Yran
前言:
“我爸是李双江,我弟是李天一。”这句话看似理应带来荣光,但李贺却坦言,自己是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作为李双江的儿子,他本该享受父爱的滋养,却因为父亲的忙碌与家庭的复杂,早早感受到了孤独与疏离。
李贺的成长轨迹与外界想象大相径庭,家庭的光环未曾照亮他的人生,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阴影。
李天一的风波更让这个家庭成为众矢之的,而李贺如何在这样的家庭中自我定位?
他的故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酸与挣扎?
新疆往事:一个注定孤独的开始
1968年的新疆,军区文工团里传来了喜讯。
团里的金童玉女——歌唱演员李双江和舞蹈演员丁英喜得贵子,给他取名李贺。
彼时的李双江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工团演员,也曾满怀期待地期盼着儿子的降生。
可这份期待似乎很快就被现实冲淡。
年轻的李双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事业发展中,而丁英则为了照顾幼子,主动放下了舞者的身份。
在李贺模糊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更像是一张挂在墙上的照片,偶尔出现在家里时,反而会让他感到陌生。
小小的李贺常常趴在窗前,看着邻居家的孩子被父亲高高举起,羡慕的目光里藏着说不出的渴望。
每当他怯生生地问起:"妈妈,爸爸为什么总是不在家?"
丁英总是挺起胸膛,骄傲地告诉儿子:"爸爸在做很重要的事情,他要为国家唱歌,让更多人听到他的声音。"
北京梦:希望与失望的交织
1971年,三岁的李贺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
李双江被调入中央音乐学院工作,一家人终于有机会搬到北京定居。
这个消息让丁英欣喜若狂,她相信一家三口终于能过上团圆的日子。
可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随着李双江在音乐界的地位日渐上升,他在家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
那个年代的北京四合院里,经常传出这对夫妻的争吵声,而小小的李贺只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把头埋在枕头下,试图隔绝那些刺耳的声音。
生命中的第一次告别:家庭的解体
在父母最终决定离婚的那天,年幼的李贺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心碎"的感觉。
他扑在母亲怀里嚎啕大哭:"妈妈,我是不是再也没有爸爸了?"
丁英强忍着泪水,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发:"不,宝贝,你永远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只是我们以后要更坚强了。"
平行人生:两个"李双江之子"的迥异轨迹
1991年,已经成年的李贺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父亲李双江即将与年轻的学生梦鸽步入婚姻殿堂。
这个消息像一把无形的刀,再次划开了他内心那道还未完全愈合的伤口。
不久后,李天一的降生让这个家庭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个老来得子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弟弟,拥有着李贺从未体验过的溺爱。
名贵的玩具、顶级的教育资源、豪华的座驾,这些都是李天一理所当然的"标配"。
两种教育:溺爱之殇与缺失之痛
生活给了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
李贺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下,学会了自立自强。
为了筹集出国留学的费用,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咬牙坚持终于完成学业。
而李天一则在父母的溺爱中逐渐迷失,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2011年9月,15岁的李天一因打人事件轰动全国。
当时还未成年的他,开着百万豪车在街头耀武扬威,甚至扬言"我看谁敢打110"。
这一事件让李双江的形象遭受重创,也让这个家庭第一次尝到了"坑爹"的苦果。
雪中送炭:爱的回馈与救赎
2013年2月,一个更大的"炸弹"引爆了整个家族。
李天一因涉嫌严重犯罪被拘留,这个消息瞬间传遍全国。
此时的李贺,已经是一个事业有成的成熟男人。
看着新闻里日渐苍老的父亲,他心中的那堵墙终于被打破。
"爸爸,我来看您了。"
这句简单的问候,让老泪纵横的李双江找到了一丝慰藉。
从此,李贺开始频繁探望父亲和继母,用自己的方式弥合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这个从未真正享受过父爱的儿子,反而成了父亲最坚实的依靠。
重获新生:原谅与成长的双重救赎
在那个深夜的促膝长谈中,父子俩第一次敞开心扉。
李双江坦言自己年轻时太过追求事业,忽视了家庭。
而对小儿子的溺爱,则是想弥补对大儿子的亏欠,却不想好心办了坏事。
李贺握着父亲布满皱纹的手说:"爸,过去的都过去了,您和阿姨的晚年,我会多来陪伴的。"
这句话不仅治愈了父亲的伤痛,也治愈了自己内心那个渴望父爱的小男孩。
结语:
李贺用自己的人生证明:真正的爱,不在于索取了多少,而在于学会去给予。
即便从未真正拥有过父爱,他依然学会了如何去爱和宽恕。
这,也许就是生命最动人的救赎。
信息来源:
李贺:我爸是李双江,我弟是李天一,我在缺少父爱的环境中长大
2023-07-01 19:00
李贺:我爸是李双江,我弟是李天一,我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中成长
2023-05-18 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