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钨钼稀土行业产值突破1.2万亿元,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82%、76%和92%。
但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光环下,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厦钨、江钨等龙头企业斥资870亿元扩产,中小矿企生存空间被压缩至不足15%;稀土价格指数全年振幅达63%,创十年新高;环保督察关停的137家小企业中,91%为地方性民营企业。这场"增长的烦恼"正将行业推向转型临界点。

在江西赣州某钨矿选厂,价值千万的智能浮选机正在替代传统人工操作,这座曾养活300户家庭的地方矿企,如今因无力承担技改费用濒临倒闭。厦钨集团最新投产的智能化硬质合金基地,单线投资额达45亿元,相当于300家中小矿企的年产值总和。这种"巨兽级"扩张正在改写产业规则:
市场集中度飙升
前五大钨企产能占比从2019年58%升至2024年81% 稀土分离产能CR5达93%,中小冶炼厂仅分得7%配额 钼精矿采选成本差扩大至3倍,小矿企吨矿利润不足800元技术代差鸿沟
厦钨研发投入占营收5.8%,中小企平均仅0.3% 江钨数字化矿山吨矿成本135元,传统矿企需210元 北方稀土废渣回收率92%,小厂普遍低于60%
工信部《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2024年全国钨精矿产量下降5%,但执行中的"一刀切"让地方经济雪上加霜。湖南郴州某镇因关停3家钨矿,年财政收入减少40%,600名矿工被迫转行送外卖。
环保与民生的天平失衡
中央环保督察关停企业中有72%未获合理补偿 小企业环保设备投入占成本比达28%(大企业9%) 钨资源税从价计征比例提至8%,小矿企税负增加3倍替代生计探索
江西大余县转型钨渣制建材,但产品毛利率仅5% 云南个旧建设光伏尾矿库,发电收益不足采矿1/10 内蒙古包钢"以工代赈"培训矿工转岗新能源
2024年稀土氧化镨钕价格从年初42万元/吨暴涨至68万元,又暴跌回51万元,振幅堪比加密货币。这种剧烈波动让缺乏套保工具的小企业如履薄冰——广东某钕铁硼厂因错判行情,单月亏损超2000万元。
波动传导链
1. 新能源需求脉冲:每辆电动车需0.8kg稀土永磁体,车企订单波动±30%
2. 期货工具缺位:国内稀土期货日均成交仅8亿元(铜期货日均1200亿元)
3. 海外政策扰动:欧盟碳关税致出口成本增加12%,企业被迫折价抛售
风险对冲实践
厦门钨业与宁德时代签5年长协价,锁定65%产能 江西铜业试水稀土期权交易,对冲30%价格风险 中小企联合采购平台覆盖14%需求,议价能力提升
面对结构性矛盾,行业开启自救行动。湖南柿竹园钨矿联合12家小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共享智能选矿设备,使吨矿处理成本下降28%。这种"抱团取暖"模式正在被复制到稀土领域:
创新突围案例
设备共享计划:赣州钨协推出移动式破碎筛分机组租赁服务,使用成本降低60% 技术普惠平台:包头稀土研究院开放17项绿色提取专利,惠及43家小企业 循环经济突破:江西理工大学研发钨渣提钪技术,每吨废渣增收8000元政策调整信号
工信部拟设100亿元中小企业技改基金,补贴比例提至40% 自然资源部试点"采矿权分割出让",允许小企业联合竞标大型矿权 上海期交所加速推进稀土期货上市,预计2025年提供套保工具
钨钌稀土的生存辩证法
当厦钨的智能工厂灯火通明时,赣南山区的钨矿洗选池正逐渐干涸。这场产业变革的阵痛期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新能源盛宴中,技术弱势者终将沦为看客。但随着钨钼稀土期货工具的完善、绿色技术的普惠化,以及政策红利的定向释放,行业或将在裂变中孕育新生态——不再是巨头独舞,而是大中小协同共生的未来。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24年度报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统计公报、上海有色金属网价格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