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走在大街小巷,电线杆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 “老朋友”,它们默默支撑着电线,为我们带来光明和便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咱们国家,大部分电线杆都是水泥材质的,可当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国,木头电线杆却依旧占据着大片 “江山”。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就来一探究竟。
美国木头电线杆:看似平常,实则暗藏问题
走在美国的街头,那一排排木头电线杆就像一个个 “老古董”,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早在 1875 年,美国在巴黎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电厂后,木头电线杆就开始在一些大都市的街头扎根。那时候,美国的森林资源丰富得很,遍地都是可以取用的木头。这些木头不仅成本低廉,运输起来也特别方便快速。当然,可不是随便砍根木头就能当电线杆用,得先对木材进行脱水、防腐、碳化等处理。经过这一系列工序,木材变得更加结实耐用,使用寿命能延长到 20 年左右。
可别小瞧这些木头电线杆,它们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却给美国带来了不少麻烦。2023 年,美国夏威夷的毛伊岛突发一场巨型火灾,那场面简直触目惊心。按照美媒的说法,这场大火的起因是大风吹断了岛上的木头电杆,还有数英里长的裸露电线。大火无情地吞噬着一切,最终导致了 115 人丧生。据美国 CNN 报道,夏威夷当局还对夏威夷电力公司提起了诉讼。这场灾难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木头电线杆在极端天气面前是多么脆弱。
而且,木头电线杆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水泥电杆。从高度来说,它就受限不少;耐腐蚀性和耐虫蛀方面更是差强人意。在风吹雨淋、虫蚁侵蚀下,木头电线杆的寿命和安全性都大打折扣。可即便如此,美国却依旧大面积使用木头电线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为了环保?
美国钟情木头电线杆的背后
很多人可能会想,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怎么还在大量使用木头电线杆呢?难道是为了环保?其实不然。早在 2014 年,时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比尔?理查德森就在美国的时政新闻网上公开表示,美国的电力系统跟第三世界国家差不多,效率低下,抗灾能力还很弱,还认为美国应该多向中国学习。可过去整整十年,美国的电力系统依旧没什么大的进步。根据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在 2024 年 6 月发布的《2024 年夏季可靠性评估报告》,美国每年都面临着中西部、西南部、东北部等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在 2023 年的电力发展排行榜上,美国居然位居 19,这和它的经济地位似乎不太匹配。
美国之所以坚持使用木头电线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电力运营方式。中国的电力运作主要依靠国家电网,而美国的电力公司基本都是私人企业运营。私人企业要运营、要生存,自然追求利益最大化。比起水泥电杆,木头电杆的制造、运输成本明显更低。美国的居住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人口却只有中国的 25%左右,资源消耗相对较慢,丰富的森林资源让他们获取木材比较容易。而且,电线杆是每天经受风吹雨淋的消耗品,美国每年都要更换大量电线杆,如果全部换成水泥制的,私人企业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所以说,美国大面积使用木头电杆,更多是出于利益考虑,和环保可没多大关系。
中国电线杆的发展之路
再把目光转回咱们中国。在电力发展刚起步时,我国使用的基本都是木头电线杆,全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上海,初期也是用木头电线杆,当时还有 “数电线木头” 的说法呢。走在那时的上海街头,到处都是木头电杆,它们见证了中国电力发展的起步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泥电杆逐渐替换了木头电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目前大约为 24%,跟美国的 33.9% 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而且我国人口众多,电力需求量大,对电线杆的需求也更多,如果一直使用木头电杆,木材资源消耗过多。而水泥电杆的性价比非常高,一个水泥电杆的寿命是木头电杆的两倍以上,多数都能达到 50 年。混凝土能承受更大的电线、设备重量,还能抵抗更强的风力,远比木头电杆耐腐蚀,能承受更多的外部破坏力。这些优点让后期的人工维护成本大大减少。同时,因为我国对电线杆的需求量大,水泥电杆能使用模具大批量生产,平摊下来,反而降低了电线杆的制造成本。
进入新时代,我国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随着高楼大厦日益增多,空中电缆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许多城市开始铺设地下电缆。建设地下电缆隧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施工时,要在地下挖掘出宽敞的通道,铺设复杂的电缆线路,还要做好防水、防潮、防火等措施 。但从长远来看,地下电缆在后期的维护、使用等各方面都比电线杆更加优秀,真正做到了利国利民。
如今,在一些城市的繁华地段,地下电缆已经全面取代了电线杆。走在这些城市的街道上,抬头再也看不到密密麻麻的电线,天空变得更加开阔、整洁。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电线杆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着电力的输送。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电线杆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矗立在田野边、村道旁,将电力送到每一户农家。农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都离不开这些电线杆输送的电力。无论是照明、做饭,还是灌溉农田、使用农业机械,都依赖着稳定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