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越南还忘恩负义!曾获中国北斗无偿帮助,如今却突然翻脸不认人

开心每一瞬间 2025-03-11 09:36:30

前言

2013年,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百年难遇的特大山火,危机四伏之时,中国伸出援手,利用刚成功的北斗系统助力迅速控制火情。

这本应是国际合作的美好篇章,然而澳大利亚却恩将仇报,为迎合美国,上演了一出现代版“农夫与蛇”,比当年的越南还忘恩负义!

昔日恳求合作之态犹在眼前,今日却迅速翻脸,连一句感谢都没有,那么这个“白眼狼”当年究竟做了什么?如今又落得何种下场?

北斗南半球寻伙伴

在现代社会,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到军事国防、交通运输,小到人们日常出行、手机定位,都离不开它的支持。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对导航系统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在导航领域依赖租用美国的GPS系统。

这种依赖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美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利益,随时调整GPS信号,甚至中断对某些地区的服务,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例如1994年“银河号”轮船事件,美国关闭GPS使中国轮船无法继续前进,这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让中国深刻认识到拥有自主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摆脱对国外导航系统的依赖,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毅然决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自主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然而在北斗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南半球观测站的缺失。

这就好比一个巨人,虽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但在南半球这片区域,却存在着观测的“盲区”,限制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步伐。

而澳大利亚,因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恰好拥有合适的太空跟踪站。

这片位于南半球的土地,对于急需在南半球建立观测站的北斗系统来说,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

2011年,中国与澳大利亚达成合作协议,中国租用澳大利亚的太空跟踪站,用于北斗卫星的协调工作。

这对于双方而言,可谓是一拍即合,实现了双赢,澳大利亚获得了可观的租金收入,同时,随着北斗系统在澳大利亚的落地应用,当地的农业、交通等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精准农业技术借助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让澳大利亚的农民能够更科学地进行耕种和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交通运输行业也因为北斗的加入,实现了更高效的物流调度,降低了运营成本。

而对于中国北斗系统来说,澳大利亚的太空跟踪站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南半球观测的大门,为北斗系统的全球组网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能够更全面地覆盖全球,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精准的导航服务。

现实版“农夫与蛇”

刚开始中澳双方满怀期待,积极投身于合作项目,澳大利亚也积极配合,为中国工程师团队提供工作与生活便利,保障合作顺利推进。

2013年,澳大利亚东南部突发百年一遇的特大山火,数百万公顷森林与农田付之一炬,数千家庭流离失所,澳大利亚政府与救援部门面对灾情一时手足无措。

危急时刻,中国伸出援手,彼时北斗系统虽未完成全球组网,但澳大利亚上空卫星已具规模。中国技术人员紧急行动,利用卫星经复杂数据分析处理,为澳方绘制精准到米级的火情分布图,并实时更新火势动向。

这张“天眼图谱”成为澳大利亚救援行动的关键依据,助力澳方及时调配救援力量,合理划分防火隔离带,有针对性地灭火,最终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大火。

据估算,此次救火行动,北斗系统为澳方节省数十亿澳元经济损失。

这次事件使澳大利亚政府和民众对北斗系统刮目相看,然而2020年,中澳北斗合作租约临近到期,本应就续约友好协商,澳大利亚政府却突然变卦,单方面宣布终止合作,态度坚决,毫无转圜余地。

澳大利亚给出所谓“安全隐患”的理由,称中国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继续合作或威胁他们国家安全。

但这毫无根据,合作初期澳政府多次强调合作无损国家安全,还能促进友好关系与科技交流。如今以此为由终止合作,背后实则是受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压力影响。

当时美国处于对华全面遏制高峰期,对中国高科技发展深感不安,北斗系统成功崛起,打破美国GPS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长期垄断,挑战他们的利益。

美国为维护霸权,向盟友施压,要求限制与中国高科技合作,切断与北斗联系。

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忠实盟友,在“五眼联盟”框架下,安全防务长期依赖美国,情报共享等因素使其关键时刻倾向遵循美方态度。

在此情形下,澳大利亚选择向美国靠拢,以牺牲与中国合作为代价,彰显对美国的“忠诚”。

更恶劣的是,澳方不仅单方面撕毁合同,还公然抹黑北斗系统,毫无事实依据地称北斗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威胁澳大利亚国家安全。

澳大利亚这一翻脸行为,犹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严重伤害中澳关系,也给自己的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背刺”中国自食恶果

曾经在多次灾难面前,北斗系统为它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帮助它迅速应对山火灾难,节省了大量的救灾资金。

几十亿澳元的救灾资金,如果没有北斗的帮助,恐怕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解决。

而如今,澳大利亚却因为想讨好美国,不惜放弃北斗带来的每年10亿澳元的经济效益,转身与中国的合作割席断交,选择站在了美国一边。

说实话,这种举动着实让人失望,也让人感到讽刺,毕竟,澳大利亚曾经受益于中国的技术,北斗不仅在山火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还在其他多个领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支持。

如今,出于对美国的依赖,澳大利亚竟然做出这种毫不考虑长远的决定。

不过中国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反而继续拓展了在南半球的合作,先是和阿根廷、智利签订了观测站协议,让澳大利亚的这种“卡脖子”式的做法,根本没能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中国的合作网络更广、更牢固。

澳大利亚想在这方面做文章?根本是白费力气。除了澳大利亚,印度也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例子。

印度近年来在卫星、火箭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相比中国来说,还是差得远。

印度自建了自己的导航系统,但由于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制约,其覆盖范围小,性能不稳定,导航精度也远远不及北斗。

于是印度决定与中国进行合作,签订了北斗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借助中国强大的导航技术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印度突然改变了主意,在中国做好所有准备后,印度却宣布放弃合作。

这不仅浪费了中国的大量时间和资源,也让人感到愤怒和无奈,更令人气愤的是,印度在加勒万河谷挑衅中国,试图夺取中国的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印度的种种无理行径,中国只能选择强硬回应,以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尊严。

再看看越南,南海问题上常常和中国作对,挑起事端,但每当有事关国家利益的时刻,才会发现自己的小动作根本无法隐藏。

中国在西沙群岛安装北斗基站,越南的行动再也瞒不住,特别是当美国军舰刚刚进入南海,越南就急得跳脚,这时才明白了北斗的力量有多强大。

每一次越南小动作的暴露,都是北斗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让那些在南海问题上跃跃欲试的国家明白:做事总有代价。

国际交往讲究互敬互信,可是澳大利亚却选择了“吃饭砸锅”的做法,最终自食其果。

中国的回应则很明确:不惯着、不手软!北斗的崛起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技术封锁没有用,背信弃义更是得不到好报。

中国的进步从来不是依赖谁的帮助,而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技术实力一步步走向今天。

那些总是站在美国一边,跟着起哄的国家,终究会明白——今天你使绊子,明天你连绊子都没资格使!

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国在挑战中国利益的同时,可能还没意识到,背后他们正在失去更加宝贵的合作机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