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肌酐与尿毒症更密切的是这3项指标,稳住它们,数十年也不会透析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2024-12-28 08:33:49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体检过程中查出了肾功能的异常,其中肌酐升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其次就是尿酸高,还有尿常规尿蛋白、潜血呈现阳性的问题。这些指标的异常,都与肾脏健康密切相关。

大家可能上网搜索会发现肌酐高会与肾衰竭、尿毒症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看到这种消息就焦虑的不行。

实际上,尿毒症到底会不会发生,仅看肌酐存在有一定局限性,肌酐更多的反应出血液内毒素蓄积的情况,而对肾功能进展影响并不太大,血液毒素水平太高主要是容易引起并发症,而加快尿毒症的进程。

除了肌酐升高,真正与尿毒症密切相关的,其实是这三大指标,关乎肾功能的好坏,千万别忽视了!

第一个:肾小球滤过率,比肌酐更重要

经常提到肾小球滤过率,大家都会说不是肌酐算出来的吗,有啥区别?

确实是借用了肌酐这项毒素来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情况,主要还是肌酐是毒素的代表,这样测量出来比较方便。

但是在反映肾功能及评估尿毒症风险方面,二者还是不同的。相对来说,肾小球滤过率更准确,影响波动幅度小,不会“骗人”。

但肌酐却容易受到急性因素的情况,比如感冒感染、肾毒性药物等等这种情况,往往迅速升高个几百个单位,大多能降下来恢复正常,而肾小球滤过率却不会受到这种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相对反应肾功能问题更稳定,且是反应肾脏滤过功能的代表性指标,它的变化更直接表明了肾脏重要细胞——肾小球的硬化萎缩情况,提醒需要及时去采取措施修复受损肾小球,改善肾脏血液的问题。

所以肌酐升高了不一定是会尿毒症,但肾小球率过来了下降了,往往尿毒症风险会比较高。

第二个:尿量多少,是肾脏排不排毒的关键

人体有两大排毒通道即大小便。无论哪个出现异常都可能引起毒素的蓄积。而肾脏是生成产生尿液的器官,一旦损伤会自接影响到尿液的排出。其中尿量减少或增多都是肾功能异常的反应。

尿量增多说明肾脏处于超滤过状态,此时肾小球滤过代谢压力是很大的,需要及时去减轻肾内压,排水治疗,缓解超滤的状态,保证肾细胞的血氧供应,保护肾功能。

尿量减少同样也不是个好事,说明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同时严重受损。对血液滤过的速度减缓,从滤过到二次筛选时间会更长,而肾小管重吸收时间也会拉长,最终肾脏排毒排水的能力减弱了,速度减慢了,就造成了毒素的蓄积。

第三个:肾脏萎缩程度,决定功能发挥程度

肾脏内肾细胞不断受到炎症刺激的影响后开始纤维化,硬化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每个独立的肾单位就开始萎缩。二百万个肾单位当损伤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整个肾脏就开始萎缩了。

一方面肾脏内血流影响比较大,肾细胞萎缩坏死后局部毛细血管堵塞,造成整个肾脏血液流通都不太好。进一步加速剩余肾细胞的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肾脏自身代偿性比较强,也并不是肾细胞一损伤,肾脏就开始萎缩,反而是多数人哪怕到了尿毒症可能都没有明显萎缩的情况,反而是在进行透析治疗后,逐渐萎缩。

所以肾脏萎缩是一个重要信号,虽然早期一般不会出现,但在一旦发生了说明病情不单单是肾衰竭那么简单了,尿毒症透析风险也大大提升了。

这三方面对肾功能的反应,对尿毒症透析的评估判断,可是比肌酐更准确,更明了,且更有用。同时积极提升肾小球滤过率,保留住正常排尿量,尽可能维持血流循环延长萎缩时间,更是防治尿毒症的关键,比降肌酐重要的多的多。

三项比肌酐与尿毒症关系更亲密的指标,看你漏掉了吗?几个还达标?

1 阅读: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