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1.5兆瓦超充”:
核心参数:最大功率1.5兆瓦,电流2400安,每分钟补电20度,15分钟可充满一辆电动重卡,充电速度比主流快充提升5倍。
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液冷散热系统、智能功率分配模块、碳化硅材料,能量密度达传统设备3倍,适配乘用车与商用车。
极氪“1.2兆瓦全液冷桩”:
全球首发电桩:单枪峰值功率1.2兆瓦,单桩配置10枪,计划第二季度发布并落地上海车展,2026年充电桩总数将超10000根。
战略野心:自2021年起超前布局超充网络,目标覆盖高频城际物流与城市核心区,构建“充电比加油快”的补能生态。
比亚迪“闪充计划”:
规模优势:自研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1360kW),规划建设超4000座闪充站,覆盖全国高速与城市核心区。
二、行业竞速: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全面电动化加速重卡电动化破局:
华为联合车企推出30余款4C超充重卡,港口、矿区等场景优先落地,补能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单公里能源成本降50%。
比亚迪、极氪同步布局商用车快充网络,推动物流行业减碳(重卡碳排放占交通领域50%以上)。
用户体验升级:
乘用车:15分钟补能80%,续航焦虑大幅缓解;
商用车:高频作业场景实现“充电即开工”,效率比肩燃油车。
基础设施竞赛:
华为计划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部署兆瓦级微电网,应对电网冲击;
极氪“极充站”标配液冷技术,适配未来5年充电需求。
三、挑战与未来:技术普惠需跨过三座大山电网压力:兆瓦级充电对电力系统负荷冲击大,需构建新型微电网与储能配套。
电池安全:宁德时代警告“超充不应牺牲电池寿命与安全”,需平衡快充与可靠性。
成本与普及:液冷桩建设成本高,短期内或集中于干线物流与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仍需时间渗透。
四、行业预判:2025年成“闪充元年”,重构能源体系市场格局:比亚迪、华为、极氪形成“三足鼎立”,特斯拉超充网络面临挑战;
技术融合:兆瓦级充电与换电、氢能互补,推动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政策驱动:中国计划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70%,高功率快充成新基建核心。
结语:从“充电难”到“充电快”,兆瓦级技术正改写电动车竞争规则。这场由比亚迪引爆、华为与极氪接力的充电革命,或将彻底终结燃油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