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自己被开了三万元的罚单那天起,陕西旬阳的王女士就彻底陷入了自我怀疑。
前一阵子,王女士受邻居所托,承担起了接送邻居家孩子上下学的任务,可就是这么一件看似简单平常并且还助人为乐的事情最终却闹上了法庭。
三万元的罚单和闹上法庭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法院最终又是如何判决的呢?

王女士是陕西省旬阳市小河镇人,因为经营了一家小百货超市,为了平时接货送货方便,因此购入了一辆七座的面包车。
王女士说,这辆车完全是自家做生意接货使用的,从来没有将这辆小汽车用作其他用途。
去年十一月中旬的一个周末,自己的表哥临时有事,无法去安康接平时住宿在学校,如今放假的女儿回家。

表哥知道王女士要去安康接货,于是便委托她顺路把孩子接回来,都是自家亲戚,况且又是举手之劳的事情,王女士想也没想便答应了。
王女士没想到开了这么个头,此后亲戚和邻居都纷纷找上门来,因为自己的七座面包车地方宽敞,所以一次接几个孩子的情况也是有的。
王女士平时就是个热心肠,乐于助人的她觉得自己每次去接货,顺便还能把孩子们接回来是件好事,大家省得一家一户的出动,能节省不少人力和时间。

起初王女士从没想过收费一事,但是时间一长,亲戚和邻居们都觉得总是麻烦王女士不好意思是,于是主动提出每个娃娃50块钱的酬劳,权当做王女士的油费和过路费了。
而且当时正值疫情期间,很多客车都停运了,孩子们往返学校和家中十分不便,只能依靠火车出行,但火车上人多人杂,增加了不少感染的风险。
所以来找王女士的人越来越多,王女士不好拒绝,于是往返旬阳和安康的次数越来越多,油费和过路费也成了一笔不小的开销,加之路上王女士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吃的买喝的。

王女士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接受了街坊邻里提出的每个娃娃50元钱的提议,但其实每趟跑下来,自己并挣不到钱,况且自己纯粹是为了帮助大家,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非法营运”的热心司机12月31号,学校休元旦假期,她再次出发前往安康接孩子们下学回家,但这次从安康回旬阳下高速收费口的时候却被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截停了。

王女士面包车的行程记录被工作人员怀疑其从事非法载客的违法行为,因为车辆在旬阳和安康之间的往返太过频繁,所以王女士就这样被交通运输局“盯上”了。
截停后,工作人员发现了满满一车的孩子更加证实了此前看到记录时的猜测。
随后工作人员便告知王女士涉嫌非法营运,当时车上载着六个孩子,这其中有自己的亲侄女,也有邻居家的孩子,都是在安康寄宿学校的初中生。

执法的工作人员在执法记录仪的拍摄下,询问孩子们是否给过王女士钱,其中亲戚家孩子说王女士是亲戚,至于父母给没给过王女士钱自己不清楚。
但也有几个邻居家的孩子说给过,并表示他们与王女士只是邻居关系,王女士也不是他们的亲人。
随后王女士的七座面包车就以“涉嫌非法营运”而被查扣,交通运输局还对王女士开具了3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单。

王女士看着3万元的处罚单陷入了沉默,她觉得十分委屈。
更不明白为何自己好心办事,最终却被处以巨额罚款,自己经营一家小商店已十分不易,这3万元简直要了自己的命。
越想越委屈的王女士不服判决,于是一纸诉状将交通运输局告到了安康铁路运输法院,请求法院能够让当局撤销处罚,法院也很快受理了案件。

亲戚和邻居们都听说了这件事,他们纷纷为王女士打抱不平,而且在庭审期间,很多人都来到庭审现场为王女士作证。
在这起案件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非法营运的界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王某一开始并未收取邻居的费用。
是邻居后来感觉心里过意不去,主动提出支付相应的费用作为补偿,并无他意。

有的孩子家长表示自己和王女亲戚关系,自己从来没给过王女士钱,王女士只是为了帮大伙儿的忙。
随后又有邻居表示,疫情期间在学校和家中的往返十分不便,孩子们不愿意坐火车,家长们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也不愿意让孩子们坐火车,他们十分感激王女士的帮忙。
至于收费不是王女士主动索取的,因为王女士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吃的喝的,王女士虽说热心肠,但他们这些当大人的不能不懂事,钱都是主动塞到王女士手里的。

而且一开始王女士都是拒绝的,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非法营运”。
如今看到王女士坐在法庭上,孩子们的家长都在现场表现出愧疚的神色,而当庭的法官和审理员也都认真的一一听取了众人的解释。
最终,安康铁路运输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女士的行为属于亲友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不属于“非法营运”的范畴,故撤销了交通运输局的处罚。

故事的结果确实让人皆大欢喜,毕竟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谐友爱的氛围让我们感觉到满满的幸福感。
做好事儿送温暖,传递社会正能量,值得肯定和发扬。

不过这里我们也有一个小小的提醒,搭顺风车也要谨慎,怕就怕出什么意外,即便是出于好心,难免也需要为此而负上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