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共享机遇——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凝蝶猜猜 2024-04-14 10:11:21

“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跃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拓宽了全球经济共享和共同发展的空间。全球创新指数前列的经济体都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研发活动,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未来,预计中国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同时国际层面也将促进研发创新和技术跃升,以构筑新竞争优势。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前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2024年3月24-25日举行的以“持续发展的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上,中国总理提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1。

创新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从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拓宽了全球经济共享和共同发展的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强劲动力。正如在论坛中一些著名学者提到的2:“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进步至关重要的时代,需要技术变革,中国在这方面处于有利位置,因为中国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并是许多关键技术的低成本生产者。这就是为什么世界需要中国作为贸易伙伴、投资伙伴、基础设施建设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创新指数2023》(以下简称“《GII 2023》”)的数据显示3,数字时代和深度科学创新浪潮正蓬勃发展,研发和专利等数量持续增加并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全球各经济体也在采取各项措施如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以求突破关键技术领域、构筑自身强大的科技优势。

经合组织(OECD)最新研究数据显示4,世界各国/地区政府越来越依赖税收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以推动经济增长。2022年,38个OECD成员中的33个在中央和/或地方政府层面给予企业研发税收优惠待遇,相较于2000年的19个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结合《GII 2023》不难看出,创新指数排名靠前的发达经济体中,利用税收优惠支持研发创新的经济体占比较大,且多数经济体税收优惠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大于政府直接资金支持占GDP之比。

图表1、GII排名前20的经济体中的OECD成员政府对企业研发支出(Business enterprise expenditure on R&D (BERD))的直接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支持分别占GDP之比

《GII 2023》衡量各经济体的具体创新指标包括机构、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业务成熟度、知识和技术产出以及创造性产出等。数据显示,创新指数排名靠前的经济体通常因其开放创新而创造出更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故在吸引外资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图表2、《GII 2023》创新指数排名前20的经济体

图表3、2022年外商直接投资排名前10的经济体

国际层面支持创新税收政策

安永每年定期更新发布《全球研发激励政策参考指引》(以下简称“《研发指引》”),分享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研发方面的激励措施。2023年版《研发指引》5显示,各国/地区政府仍然依赖研发激励以促进经济增长,常见的税收激励政策类型主要包括加速折旧/摊销、税收抵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专利盒制度等。

本文主要选取创新指数排名前10的经济体和中国,分享其在支持研发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供投资者参考。

图表4、创新指数排名前10的经济体及中国主要的研发税收激励政策6

全球创新指数前列的经济体,均为鼓励研发活动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常见的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抵免等。其中,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新加坡最高可按费用的400%扣除,芬兰则为250%;税收抵免也是发达经济体采用较多的激励措施之一,通常按合格研发支出的一定比例给予抵免。

专利盒或创新盒制度,通常为企业通过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取得的收入适用较低的所得税税率。例如,英国对企业取得专利或类似知识产权的利润减按10%征税;在荷兰,合资格的研发收入减按9%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加坡对经核准的企业取得的知识产权相关收入减按5%或10%征税等。

中国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最早的50%提高至现行100%(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为120%),对特定企业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15%的低税率优惠等。

国内层面支持创新税收政策

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以下分别从全国范围内适用以及特定区域范围内适用归纳总结了相关的优惠。

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创新税收优惠

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从创业投资、培育人才、研究与试验开发、成果转化到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等全流程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基本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图表5、税收优惠政策覆盖科技创新全流程

特定区域内适用的创新税收优惠

除了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外,中国政府还因地制宜,在特定区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虽然不同区域鼓励重点发展领域有所区别,但是高新技术创新领域通常都被涵盖在鼓励发展项目范围之内。

上述区域性优惠,主要涉及税种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中,个人所得税优惠主要针对符合条件的高端紧缺人才,对其在当地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免税处理。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形式则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 税率优惠

► 税收减免(含定期减免、创投公司转让股权税收减免、技术转让所得税收减免等)

► 税前加计扣除

► 延长亏损年限

各地区对享受优惠的企业所需满足的条件规定有所差别,建议企业了解当地政策要求,应享尽享各类优惠。

图表6、现行实施区域性所得税优惠的主要区域和优惠类型

地方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政策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资研发中心,也是中国政府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领域。为鼓励外资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多地发布了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政策措施。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海为例,近期就发布了《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35,其中提及将通过财政资金资助、鼓励创新、优化通关和监管流程、支持研发数据跨境流动以及金融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外资研发在上海集聚并提升能级,预计具体政策细节将逐步落地。

图表7、上海提升外资研发中心计划要点

未来支持创新政策走向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36中提出通过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以及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也凸显了中央政府层面对创新的高度重视。除了落实现行的优惠之外,合理预计可能还将加大创新支持政策的力度。

国际层面,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将利用各类措施(包税收激励、财政资金支持等)促进研发创新、推动技术跃升,以构筑新竞争优势。同时,考虑到国际层面尤其是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2.0计划实施以来国际税制的改革变化,税收支持政策具体方式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结语

科技引领发展,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其经济活力紧密相关,全球众多经济体也越来越重视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中国预计也会在2024年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我们会持续关注,为您带来最新消息。

注:

[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官网

[2].光明网

[3].WIPO官网

[4].OCED官网

[5].安永官网

[6].本表仅列示要点,享受优惠需满足的条件等请参考具体政策文件

[7].VERO官网

[8].财税[2020]63号

[9].适用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定区域内注册的居民企业,前述特定区域包括:朝阳园、海淀园、丰合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财税[2020]61号)

[10].财税[2021]29号

[11].适用于在区内工作的中国台湾居民(财税[2014]24号)

[12].适用于南沙先行启动区,即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的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区块(财税[2022]40号)

[13].财税[2022]40号

[14].适用于在区内工作的港澳居民(财税[2022]29号)

[15].财税[2020]31号

[16].财税[2020]31号

[17].财税[2020]31号

[18].适用于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财税[2020]32号)

[19].财税[2023]40号

[20].适用于深圳园区特定封闭区域,即福田保税区范围,东起皇岗口岸边、南沿深圳河、西至新洲河、北至绒花路(财税[2024]2号,国发[2023]12号)

[21].适用于在深圳园区(包括福田保税区和皇岗口岸片区)工作的中国香港居民(财税[2024]5号、国发[2023]12号)

[22].财税[2022]19号

[23].财税[2022]19号

[24].财税[2022]19号

[25].适用于在区内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以及中国澳门居民(财税[2022]3号)

[26].财税[2020]38号

[27].临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享受资格和具体实施内容建议与当地税务管理机关予以确认

[28].财税[2021]53号

[29].财税[2021]30号

[30].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政策

[3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20]23号

[32].财税[2021]27号

[33].财税[2021]27号

[34].适用于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范围具体包括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和肇庆市等大湾区珠三角九市(财税[2023]34号)

[35].上海市人民政府

[36].中国政府网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来源:EY安永

0 阅读:0

凝蝶猜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