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人:一场宴会吃掉10000只鸟,但有一种鸟碰都不碰

告诉我他还会哭 2024-12-19 09:37:45

1466 年的英格兰,一场空前盛大的宴会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爱德华四世国王为庆祝约克主教乔治纳维尔就职,设宴款待约 250 名宾客,其场面之壮观,令人咋舌。

彼时的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饮食文化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鸟类在当时的餐桌上占据着显著的位置

那时,粮食产量偏低,即便是贵族,也难以频繁地品尝到丰盛的美食。肉类并非他们日常饮食中的常见之物,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并不苛刻,只要有肉可食,便觉满足,并不会对某种肉类有特别的偏好。

所以,一旦有举办宴会的机会,人们便会不遗余力地筹备各类美食。在众多食材中,鸟类因其品种多样、数量丰富,而成为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宴会上,各类鸟类琳琅满目。天鹅的高贵、孔雀的艳丽、鹌鹑的小巧、鸽子的温顺,还有苍鹭的优雅、麻鹬的独特、行鸟的灵动、瑞鸟的神秘,它们纷纷成为了人们的盘中之餐。

这场宴会中,鸟类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只,而这还未将大量的家禽、兔子、牛羊等其他食材计算在内。丰富的美食,彰显了当时人们对美食的热忱以及对宴会的高度重视。

然而,中世纪欧洲人对鸟类的青睐,并非仅仅源于其美味。当时的教会对人们的思想管控极为严格,在饮食方面也制定了诸多规矩。

每年都设有众多的“斋戒日”,在此期间,禁止食用肉类。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平日里吃肉本就困难,斋戒日的规定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对于生活优渥的贵族来说,长期无法吃肉实难忍受。于是,教会对“肉类”的定义做出了一些特殊的规定。

起初,鱼被允许食用,原因是人们认为生活在水中的鱼不会诱发“欲望”。随后,与水有关的动物也逐渐被排除在“肉类”的范畴之外,比如栖息在水边的鸟类,最终这一范围扩大到了所有鸟类。

如此一来,在斋戒日,食用鸟类便成为了被许可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形下,鸟类成为了中世纪欧洲人在斋戒日的重要食物来源。这对于追求奢华的贵族和喜好肉食的骑士来说,无疑是个喜讯。

加之当时的法律规定,贵族领地内禁止民众狩猎,水中的鱼、天上的鸟、林中的兽,皆归贵族所有。故而,贵族们时常组织狩猎活动,捕获各类鸟类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鸟类也由此成为了宴会上的常见食材。

在众多鸟类中,天鹅、鸽子、鹌鹑等成为了贵族餐桌上的常客,它们为贵族的饮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满足了他们在斋戒日对肉类的渴望。然而,乌鸦却被排除在外。

在中世纪以前,乌鸦在某些文化中曾被视作神圣的象征,但随着中世纪的来临,在基督教的影响下,乌鸦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乌鸦以腐肉为食,这使得它们被视为与死亡紧密相连,象征着恶魔的存在。

乌鸦那漆黑的外表,也被视为邪恶力量的代表,成为了罪恶的化身。此外,中世纪早期的人们认为乌鸦具有偷窃、贪婪、傲慢、虚伪狡诈等不良品性,甚至会攻击其他动物。

这些负面的特质都被加诸在乌鸦身上,使其成为了不祥的象征,遭到人们的嫌恶和排斥。

谈及中世纪欧洲人对鸟类的烹饪方式,也颇具特色。由于当时香料匮乏,肉类烹饪的味道不尽如人意。

对于肉量较少的鸟类,人们通常会选择直接烤制。然而,中世纪的厨师烤制技术普遍欠佳,致使肉类的外表常常被烤得焦黑,毫无食欲可言。

为了使食物看起来更具吸引力,厨师们会将鸟类的皮毛剥去,将整只鸟烤熟后,再把它塞回皮中,使其看上去仿佛未曾经过烹饪。这样,当一只美丽的孔雀被端上餐桌时,看似栩栩如生,实则内部的肉已经熟透。

这种独特的烹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烹饪技术的缺陷,也让鸟类菜肴在外观上更具魅力。

这场盛大的宴会,不单单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生动写照。它折射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阶层差异、宗教信仰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当时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术水平。

通过对这场宴会的探究,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