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通飞华北荣获石家庄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看航空 2025-02-21 09:36:02

日前,石家庄市总工会公布市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单,华北公司“鲍小松创新工作室”“刘龙创新工作室”成功入选。这标志着华北公司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再次得到认可,工作室引领创新,以“尖兵”的姿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蹚出新路子,开辟新局面。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鲍小松创新工作室

“鲍小松创新工作室”由“石家庄工匠”鲍小松领衔,由10名生产一线的工艺技术人员组成。工作室聚焦飞机铆接装配工艺技术创新提升,近年来主导推进钛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装配、钛合金紧固件手动精加工、长孔手工精加工等技术攻关,先后推动技术改进11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完成技术攻关2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工作室领头人鲍小松先后参研中航工业Y5B、LE500、HO300以及国家重点型号AG600等10余个飞机型号的生产装配工作。30年的工作历程中,他秉承“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直面挑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展现了新时期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的风采。

鲍小松带领工作室改进Y5B飞机装配工艺方法,探索出了一套铝和钢高精密制孔的方式,解决了钢与铝材料叠层制孔时孔壁损伤、拉伤、孔垂直度难以保证的技术难题。在某型飞机铆接过程中,鲍小松带领工作室进行技术攻关,解决了发动机舱曲面装配难题,生产效率提高了1倍。在某型飞机襟翼首架试制过程中,工作室革新加工方法,研制出一套35厘米长孔手工精加工专用工装,一举攻克技术难关,加工精度各项指标全部达到设计状态要求,保证了制孔质量,加工效率提高了200%。在AG600飞机研制生产过程中,工作室改进短舱钛合金紧固件孔铰孔工艺、钛合金零件边缘切削工艺、短舱中段外蒙皮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生效效率和生产质量。

刘龙创新工作室

“刘龙创新工作室”由设计所副所长刘龙领衔,聚焦通用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的技术预研,取得了多个机型的性能功能拓展和改进成果,工作室拥有发明专利14项,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1项。

工作室领头人刘龙曾获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十二五预先研究工作个人三等功”、“航空工业通飞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特别贡献奖”、“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工作室由华北公司设计所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组成,现有通飞级专家2人,公司级专家3人,高工及以上职称者4人。

工作室承担多项国家立项科研预研项目,包括“通用飞机低成本初级训练系统技术研究”、“低成本通用飞机综合后勤保障系统技术研究”、“搅拌摩擦焊双曲薄壁结构的设计工艺技术研究”等,取得的成果均达到了项目研究技术指标,通过了立项单位的验收。工作室担负多项公司主要型号产品的研制和改进工作,如Y5BG、Y5BM、Y5U等,其中Y5BM已经完成了适航取证,Y5BG已经试飞阶段,试飞数据与设计数据基本一致,Y5U已成功实现首飞。

今后,公司将继续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在创新驱动、公司发展中的示范和骨干带头作用,鼓励职工参与创新,培养吸纳更多青年人才,进一步激发干部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共同促进公司发展提质增效。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