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马分群管理,甘肃草场实践,冬季补饲技巧,饮水温度要稳

小文养殖 2025-02-22 02:29:06

家养马分群管理,甘肃草场实践,冬季补饲技巧,饮水温度要稳

在我国的养殖领域中,马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养殖动物。马有着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在农业生产中作为役畜提供劳力,在一些地区,如甘肃部分草场上,马也是旅游观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在体育竞技方面发挥作用。马的种类繁多,像蒙古马,耐力强,适应北方的干冷环境;伊犁马则更擅长奔跑,且外形矫健美观,常用于赛马赛事。家养马的群体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

在甘肃的草场上,有不少养殖户从事马的养殖。甘肃的地形多样,有广袤的草原,这种环境为马的养殖提供了一定的天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痛点。就像一位甘肃当地的养殖户老李说的,马群的管理比较麻烦。马是比较敏感且活跃的动物,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分群管理,就会出现争斗、抢食等情况。老李养了20多年的马,以前羊群混养,经常出现个别马被欺负受伤的情况。后来他把马群按照年龄、性别和性格进行了分群管理。

分群管理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考虑。在南方的湿热地区,马容易滋生寄生虫,分群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驱虫和卫生管理。而北方的干冷环境下,例如内蒙古部分地区,马群的保暖和能量储备需求不同,分群后在饲料供应和圈舍条件调整上更方便。一般按照年龄分群的话,幼马需要更多的照顾和营养补充,它们的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钙、磷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高。成年马中,公马和母马也需要分开,避免不必要的繁育干扰。

冬季对于养马来说是个考验。甘肃冬季比较寒冷,在马群的冬季管理中,补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位网友分享过他在甘肃陇东地区养马的经验。他说冬季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他会在传统的干草饲料基础上增加一些能量密度高的饲料,像玉米粉和豆粕的混合饲料。但补饲不是盲目进行的,要逐步增加量,大概30天左右调整一次饲料量以适应马的身体需求。而且补饲的次数也有讲究,每天至少要分早、中、晚三次补饲,保证马能稳定地获取营养。

饮水温度在冬季也务必保持稳定。老李说,在甘肃的冬季,他绝对不会给马提供冷水。因为冷水会刺激马的肠胃,容易引发疾病。一般他会把饮水的温度控制在15 - 20摄氏度左右。他会采用一些简单的加温设备,比如在马槽旁边放置加热垫。如果不注意饮水温度,马可能一开始喝了几口冷水没事,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腹泻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马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在甘肃草场的马养殖中,还有一些关于绿植的特殊情况。当地生长着沙枣树、梭梭树、柠条和紫穗槐等绿植。沙枣树的枝叶虽然有一定营养,但含有的盐分比较高,不能过量喂马。梭梭树的嫩叶是比较好的天然饲料,不过在冬季基本看不到。柠条在春季和夏季生长茂盛,它的枝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马在春秋季节喜欢吃的。紫穗槐在甘肃部分地区也有种植,它是一种豆科植物,对改良土壤有帮助,其枝叶也是马的觅食选择之一。不同绿植在不同季节的营养价值和对马的影响是养殖者需要考虑的。例如,在夏季,柠条的生长旺盛,养殖者可以适当引导马采食更多的柠条,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防止柠条过度生长影响草场的生态。

再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北方的养殖者在冬季要着重做好马的防寒保暖工作。比如在辽宁的一个马养殖场,冬季除了保证饮水的温度适宜,还会给马的厩舍增加厚厚的垫料,像干草、锯末等,让马住得暖和。而南方的养殖者可能更多地关注马的防湿热。在广西的一些小型马场,夏季会通过加强通风、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以及适当的水中添加维生素C等方式帮助马度过炎热潮湿的天气。

马的分群管理在日常的养殖活动中也体现在运动安排上。不同群体的马运动量需求不一样。年轻、精力充沛的马可以有较多的放牧时间和较大的放牧范围。像在一些山东的养殖场,年轻马群每天下午会有2 - 3个小时的放牧,它们可以在广阔的草地上奔跑嬉戏。而年龄较大、身体稍弱的马,运动量就要适当减少。养殖者会为它们安排在相对较小、更平坦的区域内活动,避免马受伤。这种差异化的运动安排也是为了保证马群整体的健康状况。

在马群的繁殖方面,分群管理也很重要。母马的怀孕周期大约为11个月。在母马怀孕的后三个月,需要单独饲养。因为在马群中,如果不小心被其他马撞到,或者受到惊吓,很容易引发流产。例如在陕西的一个马繁育基地,每到母马接近预产期的时候,都会将它们转移到专门的待产马舍,那里有专人照顾,保证了母马和即将出生小马的安全。

马舍的环境建设也是基于分群管理的。在甘肃的一些大型养马场,马舍的布局会根据不同群体进行划分。干净、安静的环境对于种公马尤为重要。种公马需要足够的休息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如果马舍过于嘈杂或者脏乱,会影响种公马的生殖能力。而繁殖用母马的马舍则要考虑到方便饲养员对怀孕母马进行检查和护理。

另外,马的健康监测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日常的分群管理过程中,养殖者要密切关注每匹马的状态。像甘肃酒泉的一个马养殖户,他每天都会在他分好的马群里走动观察。他发现有匹马的腿部有点跛行,马上就将其单独隔离观察,联系兽医进行诊断。如果是感染了疾病,在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可以避免疾病在马群中的传播。

冬季补饲除了饲料种类和饮水的调控,饲料的储存也很有讲究。在甘肃的一些山区养马场,由于冬季道路可能会被冰雪覆盖,饲料的采购会受到影响。所以他们会提前储备大量饲料。在储存饲料时,要防止发霉变质。像小麦麸皮这种容易吸潮的饲料,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且定期检查。南方的养殖者在夏季也要注意饲料的储存,高温高湿环境下,饲料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马群的社交行为在分群管理的情况下也有新的特点。每个群体的马都有自己的社交秩序。养殖者在分群后,要引导新群体形成良好的社交关系。比如在云南的一个马术俱乐部,新引进的马群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彼此。工作人员会把性格相近的马先组合在一起,然后逐步扩大群体范围,让它们互相熟悉。这种社交关系的和谐对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表现有积极的的影响。

在马的养殖过程中,养殖者的经验传承也很重要。像甘肃一些老养殖户,他们会把自己几十年的养马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比如老赵,他养了一辈子马,他会告诉年轻人,马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习性,在春季马的发情期,要按照一定比例安排种公马和母马的相遇,而且要让种马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休息,这样才能保证繁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马的运动和训练也是分群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马术表演或者赛马训练中,不同水平的马要分开训练。在新疆的一个马术训练场,初级训练的马每天进行基础的步伐和服从性训练,时间大概1 - 2个小时。而水平较高的马会进行更复杂、更高强度的训练,如跨越障碍训练等。训练场地的选择也要根据马群的类型和训练阶段来决定,不同地形地貌对于马的训练效果有影响。比如在内蒙古草原上,开阔平坦的地形适合进行速度训练,而一些有小丘陵的地形适合马的耐力训练。

马的营养均衡是养殖成功的保障。除了冬季补饲的特殊安排,其他季节也要根据马的生长、繁殖、劳作等情况调整饲料结构。在江苏的一个农业马场,马的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青绿饲料,像苜蓿等。苜蓿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适合马的日常饮食。但是在冬季,由于青绿饲料相对匮乏,就要更多地依靠干草和加工饲料,并且要合理搭配,保证马的全面营养。

马的管理中,疫病防控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即使在日常的分群管理和不同季节的管理中,也要把疫病防控融入其中。在四川的一些马养殖聚集区,养殖场会定期对马群进行疫苗接种。每季度会安排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针对不同群体的马可能会调整检查项目的重点。例如对于经常参加比赛的年轻马,会更注重检查关节和运动系统的健康,因为这些部位在高强度运动下容易出现问题。

马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不断演变。从传统的农业和运输工具,到现在成为体育、旅游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甘肃草场这样的养殖场景下,家养马的养殖管理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如何更好地结合地域特色、季节变化、马的生活习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是每一位马养殖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就像是马在不同的赛道上需要不同的策略一样,养马也需要根据各种因素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确保马群健康成长,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