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我国敬爱人民总理的周恩来因病情恶化,在北京逝世。
全国人民都为这一噩耗感到痛心,由于三日后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往八宝山火化,所以不少人自发的聚集在北京街头冒着严寒只为送别逝世的周总理。
工作人员在整理周总理的遗物时,意外发现周总理衣物的贴身口袋中有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和两人的的合照。
本来也没什么,可当看到照片后面的文字后,所有人的泪留不住,只见那周总理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而这时候人们也看出来了照片上的另外两人是:张云逸以及警卫员孔石泉。
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周总理这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劳山遇刺!
直到建国后,周总理谈起那次遇刺还会觉得胆颤心惊、余悸未散。幸好有身边人员的极力保护,否则周总理就会命丧当场!
这其中的凶险经过是怎样的呢?又究竟是谁要刺杀周总理呢?
张云逸、周总理、孔石泉(从左到右)照片背面题写着“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周总理曾多次遭遇刺杀】周总理是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由于他在革命时期的卓越成就和严于律己,关心群众的作风,被人们称之为“人民的好总理”。
或许就是因为“树大招风”,周总理曾遭遇了多次刺杀行动。其中最著名的两次遇刺: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时候,还有就是惊险无比的崂山遇刺。
1927年4月,在上海领导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周恩来被奸人所害不幸被捕。
当时上海形势十分紧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
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师师长斯烈托人给周总理送来急信,邀请他和工人纠察队副总指挥顾顺章一起到第二师师部商谈重要问题。
早就看透一切的周总理,知道这绝对是一场“鸿门宴”,可为了上海的和平和找到解决危机的办法,周总理还是决定冒着危险前去会谈,即使有一丝希望他也要去试试。
周总理带着人来到第二师师部的时候被看门的警卫缴去了所带的枪械。
一开始气氛还算融洽,斯烈也对周总理等人十分客气,并声称这次只是想解决误会,不想将斗争扩大。
周总理自然不是过来听他说这些客套话的,直接打断了斯烈,谈到了工人武装和制止流言蜚语的重点。
斯烈听到后却不正面回答周总理的问题,而是一直在环顾左右而言他,这样的行为让周总理立马警惕了起来。很显然,斯烈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斯烈
周总理立即意识到斯烈或许是在调虎离山,所以周总理立马站了起来准备离开。可谁知道刚才还和颜悦色的斯烈,猛然站了起来,还命人将门口堵住。
就在这时,室外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周总理暗道不好,直接沉下脸对斯烈说:“今天你找我谈话,大概是事先准备好的吧。”
此时的斯烈也不再装了,他声称工人有枪总会出事,所以他们必须出动人手维持秩序,并且还厚颜无耻的提议要保护周总理,其实就是变相的将周总理软禁起来。
而斯烈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惹怒周总理,只见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总理突然怒目圆睁,并且还将跟前的桌子一下掀翻在地,茶杯和花瓶也都被摔碎。
“你们公然叛变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反对共产党、反对人民,你们这样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周总理义正严辞的说道。
这样的变故是让斯烈也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属于弱势,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可他却毫不畏惧,直接大义凛然的斥责斯烈的所作所为。
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斯烈也是奉命行事。所以即使他十分佩服周总理的勇气,可在无奈之下,他还是将周总理给秘密软禁了起来。
但是“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所以在第二天凌晨中共江浙区委书记罗亦农就得知了周总理误中斯烈的圈套,只身一人前往了“鸿门宴”谈判并被秘密拘留的消息。
随即罗亦农就立即将事情向中共中央报了上去,并很快得到了指令:尽全力对周恩来同志进行营救。
所以罗亦农就通过工人纠察队的黄逸峰找到与中共上海区党组织保持联系的第二十六军党代表赵舒,讲明来意后,两人立即一拍即合,决定由赵舒出面,劝解斯烈放了周总理。
罗亦农
赵舒来到第二师司令部后,就直接以上级的名义将斯烈进行了一顿痛斥,并晓之以大义,动之以旧情,责令斯烈将周恩来立即释放。
斯烈被说的哑口无言,迫于上级的威压,斯烈只好听从命令,将被关押的周总理给放了出来。
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周总理逃过一劫后,并没有准备偃旗息鼓,而是还想要回到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指挥战斗。
可当他前往时却在途中得知国民党军队已经将他们所战斗的大楼占领,再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只好暂避风头。
思来想去,周总理决定先藏身于较为偏僻平静的浦东贫民区。所以在深夜的时候,周总理为了避开敌人的追捕,他独自一人雇了一条小船渡过了黄浦江。
可没想到他刚到浦东贫民区,就被这里的二十六军所察觉,所以在天一亮,周总理就再一次被抓捕,并被押送到一师七团团部。
由于这次是突发事件,并且周总理被抓也是悄无声息的,所以根本就无人得知,也不会有人前来营救。
而周总理此次被抓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毕竟如今形势紧张,国民党一直想将共产党铲除,所以如果可以抓到自己,并审问出有用的信息,一定是可以升官发财的。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七团的团长鲍靖中竟然是周总理的熟人。
示意图
当鲍靖中来到关押周总理的小屋时,一下子就认出周总理就是当年他所学习的军校中的政治部主任,随后他就将看管周总理的士兵给调离开,方便两人的谈话。
在两人的寒暄交流中,鲍靖中向周总理表明了身份,并说出了自己内心一直是不支持反共的,只是阴差阳错间来到了国民党工作。周总理也表示理解,并给他也讲了自己被抓的来龙去脉。
鲍靖中听后决定要冒险救出这位令人尊敬的首长。他命令手下找来一套军服,秘密让周总理换上,之后就扮作该团的士兵,跟随他一起离开浦东。
正是因为鲍靖中的大义凛然,这才让周总理逃过一劫,平安无事。而两人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两人还经常有书信的来往。
在经历过那次的被捕遇刺后,周总理出行就变得格外小心,可即使这样也依然有心怀不轨的人,想要置周总理于死地。
特别是1937年的劳山遇刺,万分惊险,简直就是和死神擦肩而过。
当时为了停止内战和国民党共同抗日,所以周总理乘坐卡车从延安赶赴西安,处理一触即发的内战危机。
由于此次任务十分重大,所以除去周总理外还有随行的叶剑英、博古、秦邦宪等人和率领代表团。
为了保证周总理等人的安全,他们的行动路线是绝对保密。
随行的人加起来周总理一共32人,其中24人都是保护周总理等人的战士,其中步枪班11人,手枪班13人。
为了路上平安,防止土匪、特务和地方反动势力的偷袭,延安边区保卫处甚至动用了三辆卡车去护送周总理。
而当时他们所乘坐的卡车全部都是国际友人赠送的,是延安那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
原本这次出行是万无一失的,可因为周总理临时有事,无奈之下只能改变原来的计划,带着两个警卫班和两辆卡车先行离开。
而也就是因为周总理这样的举动,将这次出行的风险给大大提高了。
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这三辆卡车的动静实在是不小,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盯上。
并且警卫人员也比较少外,他们所配备的枪支弹药并不多,一支短枪、150发子弹、4颗马尾手榴弹和一把鬼头大刀。所以一旦被敌军盯上就会陷入被动的状态。
而从延安到西安的整个路程会经过甘泉、富县、黄陵等地,其中劳山是最为凶险的。
因为劳山的山峦起伏、山口纵深狭小,地势非常险要,古来就是用兵之地,所以如果在此地遭遇埋伏,那必定是凶多吉少。
并且当时的甘泉县还是国民党的地盘,所以一路上周总理等人都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为了更好的保护周总理,警卫参谋陈友才还特意和周总理换了衣服。
虽然周总理十分不愿意这样做,可陈友才却执意如此,并说道:如果发生意外,周总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毕竟新中国的成立需要他!
几百公里的路程,警卫员战士们都时刻保持警惕。但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意外很快就会来临。
当周总理的车辆缓缓逼近劳山时,一声枪响在山间回荡,紧接着就是密集的枪声响起。
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经验,周总理并没有慌张,而是安抚众人找隐蔽点。由于敌暗我明,所以周总理也不打算和他们硬碰硬。
而陈友才也在枪响的第一时间来到了周总理的身边,警觉地观察着周围,时刻注意保护周总理。
可这时的周总理等人已经暴露了行踪,子弹如同雨滴一样密集的打在车身上,即使身经百战的警卫战士们立刻作出了调整进行反击,可依旧寡不敌众吃了大亏,不少人员死伤。
周总理见此情景十分痛心,可他依旧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以极快的速度观察地形。
这时周总理发现水潭右面的丘陵上长满了茂密的森林,可以暂时躲避敌人的射击,并且越过水潭后,可以直接到达孤立在大坝梁上的山神庙里,从那里就可以完全突破敌人的防线。
分析好形势后,周总理就立即下令所有车子全速前进,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水潭躲避。
可此时的敌人已经发现了周总理的所在,所以他们将火力集中在了周总理所乘坐的卡车上。为了保护周总理的安全,驾驶室的司机将总理护在了身下。
由于火力太猛,汽车轮胎被全部打爆,护着周总理的司机也当场毙命。
周总理来不及伤感,他沉着的命令着所有幸存的警卫战士们赶紧下车,寻找掩体在进行反击。
而敌人的火力也越来越猛,就连手榴弹也扔了下来,看样子是要不死不休的。正当这一生死时刻,随行的张云逸立即进行了战术调整,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周总理说安全。
所以他命令所有人兵分两路,陈友才带领一部分人马保护周总理转移,另一部分和自己还有陈国桥为周总理一行人打掩护,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可无奈敌人火力太猛,并且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周恩来,所以大部分的火力还是在周总理那边。
而因为陈友才和周总理换了衣服,并且他还刻意模仿了周总理的行为动作和说话声音,所以敌人的火力一直向他身上扑来。
就在他掩护周总理撤退时,腿上就挨了一枪,霎那间血流不止,眼看再这样下去自己只会拖累众人,所以他命令警卫员带着总理先走,自己殿后。
可敌人却不准备放任何一个人离开,而就在这时,陈友才直接模仿周总理的声音高声呼喊:“我在这里!快掩护我!”
一时间所有的火力全部都集中在了陈友才这边,见此情景,陈有才笑了,他明白自己此举已经为周总理拖延了时间,即使自己今天牺牲了,那也值了!
而所有的战士不惜形成了一堵人墙,来用自己的生命掩护周总理的撤离,他们知道周总理不能在这里倒下!
向三志和孔石泉、陈贤仁三人看着战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根本来不及悲伤,他们只能继续将总理护送到有森林的山面,以摆脱敌人的射击。
周总理等人徒步返回到了延安城外的三十里铺政治保卫局检查站,这才彻底从困境中脱身。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此次的伤亡及其惨重,包括陈有才在内,共有11名警卫壮烈牺牲,随行人员也是伤亡惨重。
最可怕的是敌人确实是将陈友才误以为成了周总理,担心没有死透,所以他们更是在陈有才的遗体上连捅了20多刀,随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周总理得知这件事情后,眼眶猩红,十分的难过,他明白陈友才和众多战士们都是为了自己才失去的生命。
毛主席在得知这边的情况后,立即下令无论如何都要将周总理救出来,由此可见两人的深厚情谊。
可当他们赶到时,敌人早已没了踪影,只剩下战士们的遗体和布满弹孔的卡车,所幸周总理并没有受伤。
毛主席下令一定要严查,看看究竟是谁如此大胆,竟然敢公然刺杀周总理!
经过严查发现,而案发的时候除了财物,重要的文件都没有丢失。而这时一条新的线索出现了,一农民声称,自己那几天经常会见到山上的土匪上蹿下跳。
按照农民的指引,调查人员火速对山上的土匪进行了逮捕和审讯。没想到,对方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坦白自己只是想要抢夺一些钱财,根本不知道车上的人是谁。
可周总理却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特别是对陈有才的牺牲不能释怀,每次想起他都会说:“陈有才同志工作一向认真,在战斗中勇敢沉着,他忠于职守,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献身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怀念,他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的好榜样!”
而如今我们新中国的成立,无异于是要归功于无数为国,为人民牺牲的革命先烈们,特别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次次的涉险,遇险,只为了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向他们致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