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的安卡拉总统府前,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以极具奥斯曼帝国风格的仪式迎接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6名骑兵高举星月旗开道,苏丹亲兵装束的仪仗队列阵鸣炮21响。
而当时当好下起细雨,埃尔多安手持黑伞与泽连斯基并肩而立,这组好似精心设计的画面通过全球媒体传播传递出明确信号——土耳其似乎正成为制衡俄罗斯的新支点。
在随后召开的联合记者会上,埃尔多安更是非常强硬,以"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容侵犯"的强硬表态,将这场会晤升格为地缘政治宣言。而找到“新大哥”的泽连斯基也再次硬气起来,明确表示不会接受所谓的“最后通牒”。
这种战略转向根植于埃尔多安的强人政治逻辑。通过2017年修宪确立总统制后,埃尔多安已实现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统摄,其"新奥斯曼主义"在2024年9月修宪公投后在土耳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中更趋强化。
这种集权体制赋予其外交决策的绝对自主权,也让他在外交中频频展现出冒险风格。如今的这一幕和历史惊人的相似。2016年埃尔多安也是冒着与俄开战的风险击落俄军苏-24战机,强行为叙利亚反对派系提供保护,而八年之后又年公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攻占大马士革。
高风险高收益或许能总结埃尔多安的行事风格,如今,借俄乌战争之机,埃尔多安正将亚欧腹地的突厥语国家、叙利亚反对派与乌克兰整合为特殊利益集团,其战略网络已延伸至伊德利卜、巴库和基辅。
而黑海也成为了博弈的核心场域。土耳其此前不仅黑海航道对俄军舰实施三年封禁,当前更以"排雷"名义拦截俄油轮,并且作为俄气输欧唯一通道,土耳其已三次以"检修"为由切断供应。
埃尔多安做这一切,更多是想要参与俄乌的谈判分一杯羹,埃尔多安曾在联合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俄乌的和谈,土耳其必须要参与”。这样一来土耳其可以进一步扩大在中东、黑海以及东欧地区的影响力,遏制俄罗斯的“南下战略”,同时为自身争取更大的地缘政治空间。
总之,这场权力展演的本质,是埃尔多安对"现代苏丹"地位的终极确认。通过将泽连斯基纳入其战略同盟(尽管是"半个成员"),土耳其既规避了与北约的完全绑定,又摆脱了对大国的依附,在美俄博弈的夹缝中开辟出第三极空间。
埃尔多安成功利用大国竞争窗口期,通过军事合作、能源杠杆和地缘要冲控制,将土耳其从“桥梁国家”转变为“枢纽国家”。
这种高风险博弈的成功也依赖于埃尔多安精准把握俄乌力量消长及西方战略焦虑(如北约对黑海防御的依赖)。然而,过度扩张可能导致俄土直接对抗,或遭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反制。当前土耳其的“仲裁者”地位仍属脆弱,但其在黑海棋盘上的落子已深刻改变了区域权力格局。